“我们不愿做裁员的生意”---访浩竹猎头中心首席执行经理王常江
作者:
张翼、杨宁
“诚信、负责、价值”,浩竹猎头中心首席执行经理王常江把这六个字打在了名片背面,他说这就是自己的“猎头理念”。
坐定了开聊,王常江的手机不间断地响起,“抱歉,4月份以来,要求见面的求职者比较多,有一部分是刚被裁下来的,我们很慎重。"王常江把浩竹的“美誉度”看得很重,“但凡被裁者来浩竹求职,我们的选拔程序会更严格,我要为浩竹的形象负责。裁员,不是猎头公司的商机。”“猎头”王常江主张“平滑”裁员,“无情的裁员、有情的操作。”
以企业为家,到底对不对?
快刀斩乱麻式的“休克疗法”,是公司裁员常用的手段。当公司裁员方案已经决定后,通知被裁员工面谈只是一道程序,具体的离职过程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
“快刀斩乱麻,也属情非所愿,剪不断理还乱啊。”王常江曾就裁员话题和一些人力资源总监聊过,“批量裁员、突然裁员实在是无奈之举,因为顾及到个别人员的素质,比如邮件炸弹啊什么的,影响恶劣,不得已而为之。”
按照王常江的理解,裁员大致不外乎两种类型:一、公司“道德不良”,为逃避支付员工奖金、福利的恶性裁员,这样的公司为数虽少,但值得警惕,尽量远离它,避免上当受骗;二、业务调整、并购兼并等原因致使公司“业绩不佳”,为渡过一时难关的战略性裁员。
“大公司进行战略性裁员,不足为奇,但要注意方式方法,太直接或者太草率,都会伤害到员工的心灵。”王常江告诉记者,“有些公司在裁员问题上处理得很柔和也很人性,比如裁员来临前会隐含性地给员工上职业培训课,实施裁员后还发放数目可观的补贴,这么做的目的很单纯,希望被裁员工尽量少一点对公司的抱怨、多一点理解和尊重。”
谴责恶性裁员,理解战略性裁员的同时,王常江亦反对被裁员工利用网络散布匿名言论。他说,“这难免搀杂个人私愤在其中,如果这样的人把简历投到我的信箱,一般情况下我不愿为他推荐工作,我觉得他缺乏直面惨淡现实的勇气。”
“不优秀的人,猎头公司不会去费心思。少量的因为结构性裁员失去工作的人,有可能被猎头青睐。这样的人又有多少呢?可能连10%都不到。”
“员工和公司的关系,就是利益关系,千万不要把公司当作家。”这么一句最近在职场颇为流行的话,给王常江的刺激很大。“我不是职业经理人的料,”王常江自言是个失败的跳槽者。做猎头之前,王常江几乎每年都要换一个工作,9年换了10个工作,最长的也不过1年半。"不停地跳槽,找不到以企为家的感觉,很痛苦。我这人个性太强、耐心不够,经常给老板提意见,老板不采信,自己就灰心丧气,我太把公司当家了。到现在我也说不清楚,把公司当家到底对不对?但我明白一点,不要把企业当成自己的,要学会保留意见,把该做的事情做好就够了。"
“如果一家公司不停地裁员,谁还敢视公司为家?频繁裁员的公司我们会适时地进入,不等裁员,把人才‘猎’出去再说。”王常江希望任何一家公司在裁员之前,先扪心自问一下:为什么裁员?“如果裁员是因为客观大环境使然,那是不抗力;如果是因为决策者的战略失误而致,那决策者也应被纳入到被裁减的序列。”
裁员,不是猎头公司的商机
“不优秀的人,猎头公司不会去费心思。少量的因为结构性裁员失去工作的人,有可能被猎头青睐。这样的人又有多少呢?可能连10%都不到。"王常江发现,被裁员工的大多数都可归在不优秀的那一类。"裁员之余再招聘,这或许是猎头公司的机会,这种情况也不常见。裁员,多是削减性的。当然,大型跨国公司的裁员也会演化为我们的商机。"
“我们不愿做裁员的生意。”王常江说。
资料来源:《商学院》
相关链接:http://www.boraid.com/darticle3/list.asp?id=20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