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阳光下的事业
记者 朱凌翔
在北京举行的大运会上,在刚刚于上海举办的APEC会议上,在广州举办的九运会等许多大型活动上,一些年轻人矫健的身影:红帽子、蓝上衣以及灿烂的微笑,给各国政要和来自五大洲的运动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志愿者。
今年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志愿者年,在12月5日国际志愿者日来临之际,志愿者一一这个响亮的3字再度走近我们的视野。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累计已有超过八千万人次的青年向社会提供了超过四十一亿小时的志愿服务。在我国农村城市社区建设、环境保护、抢险救灾、社会公益等领域活跃着数千万青年志愿者的身影。
有人说,志愿者行动,是神州大地上一道美丽的风景。但当我们深入去了解他们的时候会感觉到,他们不仅仅是风景。在他们志愿行动的背后,有许多道德的、社会的、法律的话题值得全社会思考。
记者: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最早开始于1993年。这一年的12月19日,2万多名铁路青年率先打出了"青年志愿者"的旗帜,在京广铁路沿线开展了为旅客送温暖志愿服务。青年志愿行动迅速在全国展开。八年来,志愿者行动参与者已从初期的以部分行业系统内的青年和大、中学生为主延伸为社会各界青年;活动内容从集中性、短期性走向社区化、持久化;服务领域不断拓宽,从扶助社会弱势群体、走向关注人的总体生存状态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志愿服务正在成为新的社会风尚。
在25号开幕的"首都高校公益联谊辩论赛"上,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八所首都高校的青年志愿者们就大家关心的公益事业中出现的问题展开舌战。
在北师大与北科大之间进行的"志愿活动中能力与热情谁更重要"辩论赛中担任"一辩"的北师大化学系学生曹莉莉在场上锋芒毕露、场下也依然是快人快语。
(录音:):"其实这是一个双赢的概念。我参加了可以锻炼自己的能力,可以为大家服务,助人是快乐之本,别人得到了帮助当然有好处,可是我自己得到了快乐,我学会了与人相处的方法,结识了新的明友、获得了新的知识,我觉得对我自己也有好处。说老实话,我爸爸他就不理解,象我暑假因为要参加彩虹志愿者',只在家呆了两个礼拜,他就觉得是耽误时间,为什么不多在家陪陪父母?
我觉得现阶段我国公益活动开展得不是非常专业,跟西方比还处于一个非常落后的地步,所以我觉得现在更多处于一个发动的阶段,好象显得热情更重要,但我觉得我们要想让它更好地发展,方向应该是提高我们的能力。我是化学系的,世界环境目的时候我们就上街宣传环保,回收废旧电池。我周围的很多同学都干了很多有意义的事情,比如到历史博物馆当义务讲解员,本身获得了历史知识,锻炼了自己的才干,而且也为历史博物馆解决了一些难题。"
由于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有组织的志愿行动在我国开展得较晚,志愿者协会等社会公益组织发育不充分。因此我国在志愿行动参加的人数、长期性、范围、参加者年龄层及社会影响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少差距。我国参加志愿行动的主要是青年人,未就业的学生占多数,多是从事一些如大型活动、抢险等临时性的服务,有关志愿服务的管理法规也亟待健全。目前,从事志愿服务的志愿者们普遍感到,他们最需要的还是全社会的理解与支持。北京师范大学白鸽青年愿者协会会长刘水云今年刚上大二,却已经有了两年的志愿服务经历,说到其中有一次去一个居委会挂职锻炼却遭到别人的白眼,她感触很深。
(录音):"每个人做工作不管做多少,得到别人的承认才是最重要的,大到社会,小到同事和领导。
(记者:)为此次"首都高校公益联谊辩论赛"提供无偿资助的浩竹猎头公司经理王长江认为,中国加入WTO以后,对于人才的观念也要与世界接轨,从事志愿服务等公益活动应该成为衡量人才的基本标准之一。
(录音)"在国外,公益事业是一项厂泛为人关汪的事业,包括企业用人的时候人会考虑到你是否参加达公益心生组织和志愿者活动、如果你有这些经历的时候,在你应聘的时候,他会优先考虑你,因为他认为参加公益组织的人,往往会有爱心,有社会责任感,对他的公司也会有责任感,也会比较敬业,那么这种人往往也会提升比较快。其实在社会上只顾自己的人不会做得很成功。"
(记者)一年前从公司辞职、自己开办个人公益服务热线的田勇已经为这条热线投入了自己近10万元的积蓄。尽管有家电视台愿意以8000元的月薪聘请他当公益节目主持人,但他还是婉言谢绝了,因为他认为这违背了自己当初从事志愿服务的初衷,他的目标是建立一座座沟通志愿者与社会弱势人群的平台。
(录音)这条热线是去年的10月12号创办的,到目前为止,我们的志愿者有1000多人,作为志愿者来讲,首先第一点要具备热情,他不要求你有多高的能力,因为志愿者是每一个人的事请,那么第二点作为组织来讲,就是能力比较重要,觉得从年经人开始,就应该树立公益意识,我现在在建立上层组织,一块是有能力,有物质基础的人,还一块是志愿者,只要有热情、有责任感的人,那这块的人拉起来为什么、为了帮助那些弱势群体、比如老幼病残、贫困家庭,我觉得志愿者能出一份热情、出一份力,就可以了,不需要他们再拿出本不宽余的经济来帮助这些弱势群体,我的定位就象一个中间平台似的,并不是要直接解答心理问疑,而是把那些解答问题的人融在一起。"
(记者:)志愿服务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文明的一部分。自1985年联大把每年的12月5号规定为国际志愿者日,如今已有l00多个国家在这一天集中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促进志愿服务,使活动超越各国政府和联合国的范围,影响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慈善、博爱精神在我国早已有之,儒家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墨家讲"兼爱",这些传统道德是和我们现在的志愿行动是一脉相承的。而今天的志愿行动,已经超越简单的行善,是个人美德在公共生活中的升华与展示。
志愿行动不只是个人的善举,更是社会转型期的道德制度安排;同时,志愿者行动能增进人与人之间,不同社会群体、社会阶层之间的了解与沟通,这是一个社会高度文明之后个人的一种自我需求。
"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正在产生越来越大的社会影响,并以自身力所能及的方式,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与世纪同行,做时代先锋。
摘自《北京人民广播电台》2001年12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