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主要媒体 ◆ | |
|
|
电视:
《中央电视一台》
《中央电视二台》
《中央电视九台》
《北京电视一台》
《北京电视三台》
《北京电视七台》
《太原电视台》
《香港东风卫视》
海外媒体:
美国
《福布斯》
《美洲文汇周刊》
加拿大
《东方时报》
日本《读卖新闻》
香港《南华早报》
香港《香港商报》
香港《香港经济导刊》
台湾《远见》杂志
全国部分媒体:
《中国日报》
《经济日报》
《光明日报》
《人民日报》
《中国企业家》
《中国企业报》
《中国经营报》
《中国青年报》
《中华工商时报》
《中国经济时报》
《中国名牌报》
《科学时报》
《生活时报》
《财经时报》
北京部分媒体:
《北京晨报》
《北京日报》
《北京晚报》
《现代商报》
《北京青年报》
《北京经济报》
《北京广播电台》
《精品购物指南》
外地部分媒体:
《南方周末》
《上海工商》
《广州日报》
《羊城晚报》
《厦门日报》
《每日新报》
《南方都市报》
《特区青年报》
《山东青年报》
《每日新报》天津
《深圳都市报》
部分期刊:
《智囊》
《商界》
《经理人》
《新经济》
《中国商人》
《当代经理人》
《新经济导刊》
更多媒体关注...
| |
|
|
媒体关注与专访 ◇返回主页◇
|
最受雇员欢迎的十大中国IT企业
记者 许志兵
不要跟我们提惠普、IBM、微软那种国际上数一数二的巨头,它们把根深扎在中国本土,就是要最大可能地吸收营养,为了吸引人才,他们浑身解数都施展开来。但是,毕竟再本土化也是别国企业,还是把目光拉近我们的民族IT企业吧,毕竟它们的发展与我们的国家、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实际上,作为市场化最充分的中国民族IT企业,对人才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已经不在那些国外跨国企业之下了。从媒体上充斥着的对各种公司对待人才的褒扬或吹捧就可见一斑,但是,这些溢美之辞是否真实呢?为了寻求最受雇员欢迎的中国IT企业,eNet硅谷动力特地邀来了浩竹猎头公司,以他们的经验,以他们的专家级的眼光做出尽量准确的推荐,在推荐中我们遵循了以下标准:
·是否具有自己独特的,适合员工工作的公司文化;
·是否重视人才的培训与个人发展和发挥;
·是否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发展前景和高回报;
·企业是否够一定规模;
·对人才是否非常需求。
遵循以上的标准严格遴选,而无视媒体的喧嚣与夸张,我们向IT公司的雇员们推荐以下10个企业:
联想:
联想在十几年的发展时间中,成功地塑造出“联想”这一家喻户晓的品牌。之所以这么受欢迎,完全归功于它的企业文化。联想控股董事长柳传志是一个非常重视内部人才培训的领导人,郭为从“拉车门”到目前的掌管整个神州数码,很大程度上是“唯才是用”的企业氛围里培养出来的。在联想,如果能力出众,机会很多。联想还非常重视内部人力资源的开发,极少通过猎头公司来寻找需要的人才,在这种企业氛围里,职位竞争是非常激烈,谁都想且谁都有机会脱颖而出。虽然现在的PC低潮影响了联想的盈利与在股市上的表现,但联想与AOL的合作,收购汉普等大动作还是为联想赢得了股市分析师的好感。当然,也赢得了网民的好评。
华为:
华为是中国电信制造业的一面旗帜,现在已成为中国“巨大中华”(吴基传语)的龙头老大。在最新出炉的“中国(内地)私营企业纳税50强”中,华为一鸣惊人,一年共纳税9.9亿元,荣登私营企业纳税百强的冠军宝座。从2002年财表来看,华为的盈利能力强于联想。联想在284亿的营业收入里,有10亿的利润。而华为在152亿的营业收入里,有29亿的利润。华为地处深圳,是一个非常注重研发的企业,重视员工的培训。最为典型的是,华为花大价钱请国外著名的咨询公司给自己找“问题”,培训华为员工,这一点恐怕也是所有雇员最为盼望的事情。
亚信:
亚信是美国纳斯达克的上市公司,是为数不多中国概念股里面表现较好的企业。在国际化发展与资本运作上的经验很强,有着极强的融资能力和发展后劲。亚信的关键之处在于非常稳定,CEO丁健的领导风格非常稳健,管理团队很强,这对一个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样的管理团队当然也对高素质人才有着十分强大的吸引力。亚信的盈利模式与主营业务在产业形态中也是非常好的,在未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中兴:
中兴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与研发能力都很强。比如在CDMA技术的研发能力,是国内数一数二的。在国际精力与金融业务上的良好表现,也给中兴增加了不少的砝码。中兴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是体制的变革,需要能帮助体制成功改制的人才,人才缺口比较大。如果调整得当,将更上一层楼。这对于“千里马”们来说,不正是一个机会么?
用友:
用友是软件业的一面旗帜,在财务软件上取得极大的市场份额,目前正转向管理软件领域。在ERP,CRM市场的占有率对于国内厂商来说,已经领先。用友在上市融了近9亿的现金,并在上市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收购,比如收购开思软件等。最近,用友又花500万年薪请来了前宏道资讯北亚区总裁何经华任CEO。这一系列的运作,都说明用友的管理层运作已趋于国际化。
东软:
东软是在走向国际化企业中走得最为成功的中国软件企业,一句“软件是一种态度”让市场回味不少。虽然地处东北,但这并不影响东软成为系统集成,电信解决方案等市场的老大地位。东软的发展速度奇快,也成就了一大批的人才。内部的工作环境也很不错,设施齐全,体现了东软对待员工的一种“态度”。更重要的是,如果东软的员工想出来创业,东软还予以资金、政策上等各方面的支持,光是这点,就以足够吸引一大批人才前去。
海尔
名牌战略和国际化战略使得海尔成就了年收入600亿的“中国GE”,各种对海尔管理更是充斥人们的视野,海尔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强劲的企业文化。为了培养人才,海尔专门成立了“海尔大学”,并且提出了“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你能翻多大跟头给你搭多大舞台”的口号,海尔目标是培养出具备国际化素质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相信这已经足够吸引力了。
海信
与海尔隔壁对望的兄弟,虽不及师兄那么大那么有气魄,但也正青春蓬勃着,年收入近160亿就说明海信的30年发展成绩。“人才是本,技术是根,创新是魂”的经营理念为海信塑造了人本的企业文化,“为朝气蓬勃新一代的不断加盟而自豪”的标语吸引着一批批年青人。
TCL
从微软吴士宏、任健的加盟,到杨伟强、万明坚的成名,TCL给公众树立了一个重视人才的形象。李东生说:“别人来挖你的人,你也是挡不住的。最重要的是你的人才战略、企业管理战略是不是能够做到吸引住人才”。现在,TCL控制着三家上市公司,并且已经开始了国际化的道路,也有更多人才向TCL涌去,就像一个磁场源源吸引。
首信
曾为政府领导、吉通董事长的陆首群一手创办首信,开始就为首信带来了迷人色彩。如今的首信已经拥有着近300亿的年销售收入,名列中国电子百强前十名,是通信制造业的翘楚。首信以她优厚的福利吸引着众多人才,和清华、北大等名校共建的博士后流动站更是为首信留下了一些极其优秀的人才。
摘自《ENET硅谷动力》 2002年5月24日
|
版权所有:浩竹猎头网络部 (1999-2002) 请用IE 5.0以上 800×600分辩率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