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调查结果 降薪就走人
记者 张小平
“你也不看看现在是什么时候?还敢给我提涨工资的事!”
一位家电企业的老总拍案而起,对着他的营销副总开始咆哮。上窜下跳忙乎一阵后,他终于找出两件东西扔在那位营销副总面前:一份是去年的销售报表,另外还有一箱是上周刚从人才交流会上收来的应聘简历……
让人愤怒得想吐血的业绩,以及汹涌而至的“廉价”应届大学生们,让一些企业老总们开始“铤而走险”,对每一位胆敢叩门进来并对工资发泄不满的员工祭起“屠刀”!
但自恃劳苦功高的老员工们就是吃素的?他们同样“视死如归”!在一份关于“2003年中国经理人薪酬调查”的问卷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现在的公司降薪10%,你会决定离开吗?”答案充满“血腥味”:选“Yes”的有334票,选“No”的只有184票!
据此次调查表明,2003年度企业主们持续收支紧缩,薪酬增幅保持较低水平,经理人的薪酬微增为6%,增长速度比往年呈缓慢下降趋势。老板们疾呼:是企业员工价值回归理性的时候了!
“有些人觉得中国企业薪酬水平偏高,我不敢苟同!”北京浩竹猎头公司经理王常江持反对观点。在国外,各个行业的薪酬与公司盈利能力的比例非常不同。比如在管理顾问领域,公司最大的成本就是人力成本;而在一些金融公司,资产规模非常大,员工人数却非常少,高管的薪酬尽管很高,比例仍然很少。
他分析,除了在一些国有上市公司中,因为企业效益不太好,企业高管的薪酬未必合理。但大多数的中国企业,企业高管的薪酬水平还是偏低的,这导致的结果是:大量优秀人才,从内地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经济发达城市流失,从国企往外资企业流失。据国资委7月10日公布的调查统计表明,中央骨干企业自1998年以来,有71766人因各种原因离开企业,占同期接收高等院校毕业生的31%,占现有经营管理人才的10.8%。流失人才的年龄大都在40岁以下,包括一些已崭露头角的骨干人才。国资委党委书记李毅中在会上感叹:“央企成了国际大公司和其他所有制企业的人才培训基地!”
决定企业高管薪酬水平的主要是以下因素:1、行业中的薪酬水平。如果行业总体薪酬水平高,高管的薪酬一般也会比较高;2、人才的供需不平衡程度。人才约缺乏,人才的争夺就越激烈,薪酬相对会高一些;3、企业家、董事会对人力资源是企业第一生产力的认识水平。重视人才的企业,薪酬水平一般比较高,企业发展速度也比较快;4、企业的发展阶段。在快速增长和发展的企业,相对薪酬水平会比较高,而企业处在业绩滑落的阶段,薪酬低也是正常现象;5、企业的支付能力。对总是亏损、比较市场化的企业,薪酬水平往往会偏低。而在国有企业中可能未必如此,有些亏损企业薪酬偏高,而盈利很强的企业也许薪酬偏低。
而据调查结果显示,2003年中国总体薪酬增长最快的三个行业依次是电信业(10.91%)、手机制造业(10.59%)、汽车业(9.19%),增长最慢的三个行业依次是家电业(3.88%)、互联网业(3.65%)、物业(2.33%)。在“井喷”的行业里,再吝啬的老板也会让员工们有所斩获。
其实再冲动的老板,对自己的员工们心中都有一本账:A类人员是公司的中坚力量,占公司总人数的20%,他们的贡献远远超出了雇佣他们的成本,公司必须留住他们,支付的薪水也应该高出市场平均水平20%甚至更多;B类人员是公司的雇佣大军,占公司总人数的60%,他们一般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可以按照市场平均水平或略高于平均水平支付薪水;C类人员是公司的累赘,占公司总人数的20%,他们业绩差、效率低,所以支付给他们低于市场10%-20%的薪水,或者直接劝说他们离职!
“我们愿意为能给企业创造价值的员工支付高薪!”理性而冷静的老板们,都会面无表情地这样回答每一位冲进办公室的员工。
资料来源:网易财经 2004年11月10日
相关链接:http://media.163.com/2004w11/12732/2004w11_1100075375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