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我才可有用 学生、企业谁对谁错?
记者 李涛
就业论坛传出不同声音
近日,中关村管委会、北京电视台财经中心《中关村》栏目、中国人民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了“天生我才可有用·人财主题论坛”。论坛上,大学毕业生及企业站在各自的立场上就跳槽的频繁度、盲目性及工作经验的获取进行了“针锋相对”的辩论。
其实,辩论的焦点起始于两方面:一方面大学毕业生抱怨企业对工作经验的“执著要求”;一方面企业抱怨大学毕业生对职业生涯之初的职业并不“执著”的坚持。
■辩论焦点之一:工作经验如何获取
学生声音:没工作,我们哪来的经验
现场学生对企业质问最多的就是:没工作,我们哪来的经验!学生代表认为,现在许多公司都希望招收有经验的人,认为学生到公司后还需要培养,不能马上上手。但学生尚未走上社会,即使大学时有过打工经历,也根本不能达到企业的要求。他们认为,企业应该考虑如何培养刚毕业的大学生,逐渐使他们步入正轨。
企业声音:不是所有工作都要经验学生不要总考虑自己
对此问题,爱默生仪表(北京)公司的项目总监刘钦海认为,是否需要工作经验其实也要看去哪家单位应聘、应聘什么职位,并非所有单位、所有职位都排斥应届毕业生。
北京浩竹猎头公司总经理王常江介绍,企业其实也有苦衷,他们对大学毕业生的抱怨并非多来自其工作经验的缺乏,而是集中于不少大学生在毕业两年内的时间里,很难稳定下来,企业自然认为这些大学生太为自己着想而不为企业着想,从而产生对应届毕业生的抵触情绪。他说:“如果只在一个企业工作很短的时间就跳槽,那么企业自然不肯花时间培养他们,企业更愿意用马上可以上手工作的人,免得企业又帮别人培养了人才。所以,如果学生能表现出愿意在企业长期工作的精神,企业自然也愿意培养适合企业文化的毕业生。”他强调学生不要总问企业给了自己多少,而是要问问自己为企业做了什么。
■辩论焦点之二:跳槽的频繁度
学生声音:我们要选择自己最适合的职业
针对企业对大学毕业生跳槽频繁的抵触,现场学生认为,应届毕业生容易跳槽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在于学生自身。刚刚毕业,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工作,不明确自己能做什么工作,需要一个阶段去尝试、体验,找准自己的位置。另一方面在于企业。企业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好的环境,开发和引导其潜力,甚至可以建立导师制,并由学生自己选择职位,这样可以使毕业生更好地为企业工作,而且一个人不能一直在一个公司工作,毕业生为自己考虑也合情合理。
企业声音:跳槽少是高薪阶层的共性
面对学生的步步紧逼,王常江则用高年薪阶层的经历进行还击。他说:“高年薪阶层人士的经历,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跳槽经历非常少,一般5到8年才跳一次,甚至要10年以上才跳一次,而关键在于其最初择业的时候非常清楚自己要选择什么行业,而不是像现在的大学生频繁的跳槽。而经常跳槽的人,年薪一般很难达到10万以上。”
中关村管委会人力资源处处长王立平不赞同大学生频繁跳槽。他认为学生在刚刚进入企业的时候,千万不要拿自己的理想信念或想法去理解企业的现实情况,而要尽力地去适应企业的要求,适应企业的文化,接受企业和学校之间的变化和一些新的挑战,这样就可以在职业生涯中有好的发展。他说,中关村的许多经理提出过,学生现在跳槽频繁的原因不是因为专业不对口,也不是因为有更高薪水吸引,而是因为简单的人际关系处理不好,自身和企业、和社会、和上司或者是朋友之间磨合得不好,这样不但没有积累更多的经验,倒是荒废了自己的时光。
■辩论焦点之三:跳槽的盲目性
学生声音:先试试再说
现在很多大学生在跳槽时,往往比较盲目,只是想先试过再说,这也表现在大学生毕业后不愿意从事本职工作。在论坛现场,人大金融本科的一位学生表示,自己学了4年的金融,已经够了,现在想从事一些新的工作。而现场一些学生认为,一些工作要尝试后才知道是否适合自己,所以应该撒大网多尝试些职业后再慎重选择。
企业声音:跳槽不要盲目乱跳
经常跳槽也不是完全受到企业排斥。北京动力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田常增认为,跳槽如果跳得有系统,能够反映出毕业生有系统的规划,有明确的目标,还是会获得企业的青睐。他说:“如果毕业生一直在追求自己的理想,虽然不停地跳槽,但如果是执著地向自己的目标在前进的话,公司还是会考虑这样的人才。但如果毕业生工作一年半以内就频繁换工作,公司也坚决不会考虑。”
资料来源:北京青年报 2004年3月29日
相关链接: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04-03/29/content_13889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