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主要媒体 ◆ | |
|
|
电视:
《中央电视一台》
《中央电视二台》
《中央电视九台》
《北京电视一台》
《北京电视三台》
《北京电视七台》
《太原电视台》
《香港东风卫视》
海外媒体:
美国
《福布斯》
《美洲文汇周刊》
加拿大
《东方时报》
日本《读卖新闻》
香港《南华早报》
香港《香港商报》
香港《香港经济导刊》
台湾《远见》杂志
全国部分媒体:
《中国日报》
《经济日报》
《光明日报》
《人民日报》
《中国企业家》
《中国企业报》
《中国经营报》
《中国青年报》
《中华工商时报》
《中国经济时报》
《中国名牌报》
《科学时报》
《生活时报》
《财经时报》
北京部分媒体:
《北京晨报》
《北京日报》
《北京晚报》
《现代商报》
《北京青年报》
《北京经济报》
《北京广播电台》
《精品购物指南》
外地部分媒体:
《南方周末》
《上海工商》
《广州日报》
《羊城晚报》
《厦门日报》
《每日新报》
《南方都市报》
《特区青年报》
《山东青年报》
《每日新报》天津
《深圳都市报》
部分期刊:
《智囊》
《商界》
《经理人》
《新经济》
《中国商人》
《当代经理人》
《新经济导刊》
更多媒体关注...
| |
|
|
媒体关注与专访 ◇返回主页◇
|
站在“猎人”背后
记者 马凌
猎人总是在暗处逡巡,搜索猎物,伺机出动———一切都带着点戏剧性和神秘色彩。他们习惯了站在人群背后。然而几天前,接到采访国内几大知名猎头的选题,意味着我不仅要跟他们正面交流;还要跨越表面的界限,站到猎人的背后,剖析他们的心态,抓住猎头这个职业的特性。通过深入的交谈,一时间感触良多,各种情绪杂陈: 忐忑:第一次做《英雄时代》,就是去专访国内知名猎头,对自己知识储备底气不足————倘若提问有些外行,自己露怯也还罢了,毁了本报的英名可就罪不可赦。于是上网恶补相关知识,请教资深同行,把握猎头行业的同时,详细了解每个专访对象的资料。上海刘大卫说,他建议每个猎头都去读透《福尔摩斯探案集》,我恨不得自己也读过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嘛!根据经验,准备过程往往可以决定一篇访谈的质量。 欣慰:由于职业的特殊性,猎头与传媒之间的关系有点微妙———他们需要借助传媒来做秀,因为猎头自己也需要建立品牌,吸引更多更高层次的客户;但是猎头又具有隐蔽性,由于相互间的竞争,他们的操作中有很多商业机密是不便透露的,所以对传媒有一定警惕。在把握这个悖论的前提下,顺利完成了采访,得到的评价是:你们南方都市报的记者很敏锐。于是,有点自恋。 感动:不管是电话采访北京的王长江、上海的刘大卫还是深圳的郭展序,我都被他们的激情感动。他们似乎都是语速较快、思维敏捷、能言善辩、精力充沛、野心勃勃。他们对自己的职业充满激情,而对这种激情又有不同的解释:王长江和郭展序认为猎头的职业是在“助人”,在帮助别人中得到成就感;而刘大卫说一个猎头要对金钱充满强烈的欲望,也许这是他激情的原动力。或许我是个心里阴暗的人,不信任助人为乐是工作的原动力,所以我更欣赏刘大卫的坦率和务实。 惊喜:采访的过程中,最大的快乐就是,自己能提出有技巧的问题,而被访人又能给出有亮点的回答。比如刘大卫说猎头是个容易被拒绝的职业,我就直接想到被拒绝是一般人觉得很难堪的事,他们怎么能越过这道心理障碍?刘大卫说,被拒绝是一种常态。就像追女生,对方一口答应反而很尴尬,她是不是太轻薄?这个比喻很巧妙也很贴切。 忧患:按照惯例,北京、上海两地猎头仍然互相轻视,但是在对深圳猎头的评价中,他们取得了一致:认为深圳猎头的规模、层次差了一大截。这一点,深圳猎头也承认差距的存在。一位业内人士分析存在差距的原因:“深圳的大型企业太少了。虽然号称全球500强有80家在深圳设分支机构,但实际情况远没有这么乐观。道理很明白,就像你们南方都市报最近轰轰烈烈报道的那篇网文:假如中兴、华为……等四大企业总部北迁,将引起大震荡。试问如果深圳大企业够多,就算这几家都走了也不必大惊小怪。”而深圳猎头市场的不规范、恶性竞争也不容忽视,客户资源没有北京、上海充足;自己还不遵守游戏规则。将来狼真的来了———洋猎头要来分一杯羹,深圳本土猎头拿什么应对竞争?希望我只是杞人忧天。
摘自《南方都市报》2003年1月13日
|
版权所有:浩竹猎头网络部 (1999-2002) 请用IE 5.0以上 800×600分辩率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