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主要媒体 ◆ | |
|
|
电视:
《中央电视一台》
《中央电视二台》
《中央电视九台》
《北京电视一台》
《北京电视三台》
《北京电视七台》
《太原电视台》
《香港东风卫视》
海外媒体:
美国
《福布斯》
《美洲文汇周刊》
加拿大
《东方时报》
日本《读卖新闻》
香港《南华早报》
香港《香港商报》
香港《香港经济导刊》
台湾《远见》杂志
全国部分媒体:
《中国日报》
《经济日报》
《光明日报》
《人民日报》
《中国企业家》
《中国企业报》
《中国经营报》
《中国青年报》
《中华工商时报》
《中国经济时报》
《中国名牌报》
《科学时报》
《生活时报》
《财经时报》
北京部分媒体:
《北京晨报》
《北京日报》
《北京晚报》
《现代商报》
《北京青年报》
《北京经济报》
《北京广播电台》
《精品购物指南》
外地部分媒体:
《南方周末》
《上海工商》
《广州日报》
《羊城晚报》
《厦门日报》
《每日新报》
《南方都市报》
《特区青年报》
《山东青年报》
《每日新报》天津
《深圳都市报》
部分期刊:
《智囊》
《商界》
《经理人》
《新经济》
《中国商人》
《当代经理人》
《新经济导刊》
更多媒体关注...
| |
|
|
媒体关注与专访 ◇返回主页◇
|
特别策划:福兮?祸兮? 2004年大学生就业形势扫描
2001年高校毕业生115万
2002年高校毕业生145万
2003年高校毕业生212万
2004年高校毕业生280万
2003届毕业生的“天时”不好:赶上自己是首届扩招生,就业招聘的紧要关头,又遇上了“非典”。所幸的是,“人和”大吉!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可说是今年全年的热点话题之一,牵动了所有人的目光。迎着瑟瑟的寒风,即将走出校门的2004届毕业生加入求职的人海,再次搅动就业市场的热流。今年毕业生就业形势是福?是祸?哪些人才职场受宠?呈现出什么新特点?在此让我们一一扫描。
2004年就业形势分析
明年需求比今年多
据北京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任占忠介绍,从今年开始的几年内北京高校的大学生和研究生每年都将以25%左右幅度增长,明年,北京毕业生总人数将达13万人,其中研究生人数将达2.7万人,比今年增加5000人,本科生将达7.6万人,增幅为29.3%,增幅最大的为高职毕业生,毕业生人数将达2.4万,增幅为91%。同时,普通专科人数将大减,毕业生只有2800人。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分析认为,2004年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会比今年好。受非典的影响,许多用人单位在2003年缩减了用人计划,2004年会追加一定的计划。另外,北京经济态势持续走强,将办奥运会等因素也将促进人才就业。
就业市场并不低迷
据中华英才网总裁张杰贤介绍,今年从整体状况看,计算机及服务行业还是保持着几年来的稳定发展。在经历了今年的非典和首批扩招生毕业后,很多人会有一种先入为主的观念,认为今年的就业市场一定异常紧张,硝烟弥漫,甚至出现低迷的状态。但从实际情况看来,就业竞争是很激烈的,但市场需求并不低迷。今年的职位数量比去年有很大程度的提高。热门职业有工程、技术、研发;销售、业务拓展;市场、广告、公关;行政、文员、翻译;经营与项目管理;财务、审计、商务;教师、医生;设计、创意、网页制作;生产、质控、安检;咨询、分析、经纪人;人力资源、培训;后勤、采购、仓库、物流;记者、编辑;法律事务。
房地产等几大行业明显升温
浩竹猎头公司总经理王长江告诉记者,今年有几大行业明显地升温。首当其冲就是房地产。今年房地产的人才需求量急剧增加,约有50%的增长率。仅从中华英才网发布的数据看,平均每月房产方面的职位数都在7000人左右。为什么今年的房地产行业会这么火爆呢?王长江认为,2008年的奥运会无疑使北京成了建筑、房地产行业的焦点。今年有大量的非房地产企业在不停地进入房地产领域,导致房地产经济迅速膨胀,用人量也大幅上涨。北京建筑、房地产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以下特点:以管理人才为主;要求从业人员具备一定的执业资格或职称,现在企业非常青睐持有一定职业资格证书的熟练技术人员;对中高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医药行业回暖 汽车等行业略增长
王长江介绍说,从前几年的情况看来,该领域一直呈现“慢热”状态,市场总体热度不高。而今年该领域状态明显回升。究其原因,王长江认为,主要是近几年的医药产业在不断发展,民营企业发展迅猛,非典是一个契机,今年可以说是该行业积聚几年来的井喷期。多个薪资调查显示,生物制药收入位列最高,特别是医药代表、中高级管理和技术研发等职位的薪酬收入可达到行业平均水平的1.5—2倍。在各个人才网站的行业排名中,生物、制药、保健、医药不断跳升,已经进入前十。据介绍,IT行业今年整体情况平稳,在泡沫破灭后,该行业沉淀了许多,对人才需求正日益严苛。今年通信市场的激烈竞争,促使该领域职位数明显上扬。
权威发布:八类人才最吃香
今年,教育部门根据近几年高校各专业的报考、招生及毕业生就业情况,确定了今年普通高校招生热门专业有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法学、汉语言文学、英语、信息与计算机科学等26个。
根据国家人事部的有关统计预测,我国今后几年内急需的人才主要有以下八大类:以电子技术、生物工程、航天技术、海洋利用、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人才,信息技术人才,机电一体化人才,农业技术人才,环境保护技术人才,生物工程研究与开发人才,国际贸易人才和律师。
网络人才渐吃香——未来互联网将成为名副其实的“富翁制造工厂”,网络人才将逐渐吃香。其中最走俏、最赚钱的是软件工程师、游戏工程师、网络安全师三类人才。
土木工程、汽车制造、中医药业受宠——土木工程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将大增,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也将走俏。目前,政府正极力扶持汽车产业。我国已成为世界汽车制造大国。这些行业的兴起将向社会提供大量工作岗位。随着现代医药技术的发展,中医药将让世人再次领略它迷人的风采。
外语、电子类专业前景依然乐观———随着我国加入WTO,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国家对外语类人才的需求正逐年攀升,外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依旧乐观。计算机、通讯工程、微电子等电子信息专业人才需求依旧旺盛,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近两年,国家每年对通讯基础设施的投资都达近2000亿元。从总体上看,电子信息类毕业生就业行情看好,有延续走俏势头。
市场营销、国际贸易专业需求旺盛———市场营销、国际贸易在今年招生势头仍好,毕业生近年就业势头亦好。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外企业本土化,国内企业国际化,高素质的营销人才与国际贸易人才将越来越走俏。广告业“钱”途无量———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告已成为人们经济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广告业已发展成蕴育巨大商机的一大新兴产业,“钱”途无量。
专业人士认为,未来的广告人将不是普通的高薪阶层,二十一世纪的广告业,将真正形成知识密集、技术密集、智慧密集的一大产业,今后几年,该行业对广告专业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将会加大,高校广告专业毕业生的身价也随之水涨船高,供不应求。
中文专业魅力不减———中文是不折不扣的适用面广的传统专业。据统计,该专业毕业生需求量在各专业中一直名列前茅,是“世袭的就业热门”。
就业服务新特色:网络发展最迅速
教育部宣布“18条挂钩” 营业性招聘会被叫停
针对目前存在的就业难题,教育部要求高校以就业为导向,坚决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优化人才培养结构。特别是“18条挂钩”政策促使一些高校“只管招生不管就业”的观念发生转变。
教育部还明确规定对就业指导机构的支持。一是对毕业生就业工作做得好的学校,主管部门应当适当核拨经费,支持其就业指导中心的建设。二是主管部门要对所属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建设给予适当投入,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为毕业生提供良好服务。三是高校必须尽快建立健全就业指导机构,在经费、办公条件、人员方面予以充分保证,切实把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摆到重要位置。
教育部日前提出,要联合有关部门坚决清理、修改和废止制约或妨碍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文件,对发布虚假招聘信息,利用招聘高校毕业生进行欺骗、欺诈行为的用人单位,有关部门将严厉查处,并向社会公布。
现在,网络招聘已经引起了更多大学生的注意,毕业生也正将网络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求职平台。据调查,包括清华、北大在内的高校毕业生有九成同学接触过网络招聘,其中有八成人递过简历。
网络招聘红火 线上递简历流行
中华英才网专门负责校园招聘的唐桉告诉记者,今年企业在招聘大学生时最大的特点就是采取了线上投递简历的方式,如联想、INTER等公司都采取这一方式,即公司在网上存一份简历模板,学生需在企业规定的时间段内上网填写,进行筛选后再通知面试,唐桉说:“现在的公司越来越希望简历能够简单明了,既可以清楚了解学生还能提高效率,作为学生来讲就要选出最能体现自己特点的内容填写,不要大而全。如果对方要求你填写工作经历,可以考虑填写一两个案例,叙述在发生某事时你是如何做的,由此说明你具有哪方面能力,现在这种简历最为用人单位所青睐。”
求职就业的误区与对策
1.一味追求初始印象分,追求强调面试技巧。
每到大学生找工作的高峰期,就会有一些培训机构在大打广告,开设礼仪培训课程,教大学生一些面试求职技巧,大学生们也乐此不疲,争相报名参加。一些人力资源公司还会举办一些礼仪培训课程,教学生“求职面试十大技巧”,讲面试中的着装、谈吐、甚至一些细节等等。
2.简历做得美轮美奂,好简历就等于好工作。
现在的大学生找工作的时候都会花很大的功夫制作精美的简历,有的女生还会花大价钱拍摄一套美轮美奂的艺术照。
有的中介公司还开设了相关的指导业务,教学生如何制作有个性的简历以吸引招聘者的眼球。但其实这些作用都不大,企业的招聘人员每次招聘会都会收到成千上万份简历,他们对很多求职者的简历往往看都不看就扔进了垃圾箱,赛马场的招聘会上废弃的简历堆成山,最后都是用卡车拉走的。
点评:面试技巧、简历制作都是表面文章,就像武侠小说中谈到的招式,真正比起武功来,还要看“内功”。
3.11、12月份再谈就业,职业规划滞后。
大学生就业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国外有很多职业指导机构,有的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孩子做性格测试,看他适合从事什么职业,大学生交的学费里有20-30%是用于他毕业后的就业指导的,国内的高校也有就业办这样的机构,但多数学生11月份、12月份才开始忙活就业问题,岂是为时太晚了。
4.先就业、再择业、再创业的大学生求职三部曲。
一些高校毕业生抱着“骑驴子找马”的心态,先随便找一个工作单位,随时做好跳槽的准备,据统计,大学生在新单位呆满一年的不超过20%。现在企业最大的不满也是应届大学生的成活率太低,单位把学生从学校招过来,从没有任何工作经验到教他学会工作技能,单位也花费了一定的人力和物力,可大学生把单位当作了跳板,当作一个实习基地,企业成了高校教育的一个延续,这就使企业不敢招聘应届毕业生,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对策:大学生就业不能临时抱佛脚,等到快毕业了再来谈这个问题。调查表明,在校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就是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谈就业问题的座谈会最能吸引学生,包括大一大二的新生,讲课的老师说自己做了一回“摇滚歌星”,受到了众多学生的追捧。
文章来源:人民网 2002年11月19日
声明:人民网“特别策划”稿件,未经特许,任何网站(含已经获得常规新闻转载授权的网站)请勿转载。
|
版权所有:浩竹猎头网络部 (1999-2002) 请用IE 5.0以上 800×600分辩率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