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创业板相中100家中关村企业

[关闭此文章]


  “评价中关村,我不由想到刚获奥斯卡四项大奖的热门影片片名———卧虎藏龙。”香港联交所主席李业广3月30日来到了中关村,说这番话时,他身后是100名由保荐人、律师、会计师组成的上市“淘金”队,他面前是100家对香港创业板心仪已久的中关村高科技企业。

  这场名为“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香港创业板上市的研讨会”规模空前,李业广满面春风,对创业板功能及企业上市条件等问题娓娓道来,5家保荐公司负责人则笑容可掬地与企业面对面恳谈,场面十分热烈。

  此次“赴京淘金”是香港联交所的主动之举,目的是“游说中关村企业进入香港创业板,由此开通中关村至创业板的直通车”,为达此目的联交所力邀证监会,科技部、中关村管委一同促成此次洽谈会。据透露,其实,李业广早在2月份就冒着严寒悄悄到中关村“暗访”。这位“H股创始人”曾是国内第一家赴港上市的青岛啤酒的幕后英雄,对国内企业并不陌生,而拥有数千家高科技企业、年创税60多亿的中关村显然最具“眼球”效应,经过火速侦察,李发现这些企业对资金和国际市场的需求很强,李曾胸有成竹地说,“中关村8000多家科技企业中至少有100家已经比较成熟,可以去香港创业板上市了!”但他在港报上曾表示,还需要和中国证监会进一步接触,“我每月都会来北京,经常见周小川,我们一直在沟通。”凑巧的是参加此次洽谈的企业也是100多家,于是有人怀疑可能是李提前点的将。

创业板成了创伤板

  李业广来中关村的当天(3月30日),创业板指数为256点,距1999年11月上市时已跌去近75%,60家上市公司近70%跌破发行价。难怪参会的网站CEO吴畅说,李业广很亲切,“但笑容掩不住创业板的伤痕”。另一位老板在分析李业广中关村之行时这样说,“创业板失血太多,急于找新血源。”历时16个月从1000点至240点,一条“光头光脚”的大阴线把创业板跌成了“创伤板”,这个以“无赢利记录,无资本额限制,钟情网络要领”的东方纳斯达克离人们的期望值越来越远了。

  分析香港创业板的“创伤”,被称为“内地进入香港创业板第一人”的王铁军最有发言权。作为北京高科创业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一直从事创业板的研究工作,属于“看着创业板长大的”专家。不过在香港创业板亮相后,王的身份变了,香港《文汇报》上首次出现了“内地投资银行家”的称谓,王已不仅仅做研究了,而是成为企业和创业板之间的中介人。王铁军把香港创业板的现状归于当初的定位失误,“香港是东方,不是西方,不能跟着纳斯达克走,从理念和资金上都缺乏支撑力”。其实,早在去年6月份,王作为中介人率首批内地企业赴港时,便对联交所负责人坦言,“由于创业板整体规模不大,网络股比例又太高,现在急需增加一些实业类传统企业,否则将面临危机。”但一进入2000年秋冬季,全球网络泡沫迅速破灭,香港也难逃厄运,创业板一路下跌再也没有抬头,在《香港商报》上,赫然出现了“香港创业板是世界上最糟糕的二板市场”的标题。

“你是IT吗”变成“你有实业吗”

  王铁军认为李业广中关村之行预示了创业板的两大“变革”,一是选择对象更关注内地企业,二是选择标准更关注实业。

  细心的吴畅在与保荐人“面对面”时敏锐地感觉到了变化,一年前保荐人与吴的谈话是以“你是IT吗”开始的,而一年后保荐人开口的第一句话是“你有实业吗”。身为网站CEO的吴对记者感慨道,“那时因一场重病拖延了上市计划,虽说因祸得福躲过网络灾难,但今天却因姓IT,而被拒之门外,也不知是福是祸。”

  保荐人的态度自然代表了管理层的意思,面对血淋淋的市场,联交所确实急了。据说,拯救计划已酝酿多时,中关村“淘金”便是计划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当然,同仁堂、北大青鸟、复旦微电子的逐一亮相也传递着创业板“洗心革面”的声音。

  更具体的事实还是来自王铁军,他在2000年下半年再度率企业赴港时,得到的是截然相反的待遇,先是罗嘉瑞诚恳地对他说,“王总,你的看法是正确的。”随即,便是5家企业中有4家被选中,它们主营的是轴承、环保产品等,与IT毫无干系。其中山西净土公司和吉林东北虎药业公司已列入今年正式挂牌上市的计划。

坐等深圳,观望香港

  李业广对中关村之行可谓用心良苦,不仅为100家“后选”企业带来了中介人,还拉来北大青鸟、复旦微电子等“过来人”现身说法。复旦微电子的收益最大, “因为上市带来的国际合作已使微电子由原来国内最小的IC设计公司变成国内最大的IC设计公司之一”。但这种极具诱惑力的成功案例并未触动在座的中关村老板,面对上市,默默地坐在李业广对面的企业老板都在默默地想着自己的心事。

  中科大洋的刁曹辉最关心国内监管部门对境外上市的态度,该公司有中科院背景,主营广电视频设备产品,是“淘金”队伍发掘的又一颗金子。但刁女士表示,公司虽有想法但没明确决定,上市对企业而言是件“终身大事”,总要三思而行,最令刁女士担忧的是国内审批环节,可惜一张“国内审批需多长时间”的条子递了上去没得到回答。她还坦言,上市主要目的是为融资,当然要选择人气旺、资金足的市场,已有一些在香港挂了号的企业,一见创业板行情这么差,便撤回来坐等国内二板,“上市不能太着急,等待再看”。耐心等待、耐心观望成了大多数人的回答。

  也有不愿等的,计划今年年内挂牌的山西净土公司就没那么多顾虑,这家以汽车三元催化转化器为主营产品的环保企业正在忙碌着各项上市准备工作。净土的决定很果断,2000年6月决定上市,10月份选中香港创业板,12月份赴港寻找保荐人,今年就计划着挂牌上市了。净土的想法也很简单,一位负责人这样说,净土进入香港是产品和资本同步进行的,也就是当投资者看到创业板上出现山西净土的股票时,可能会从市场上买到净土的环保产品。“选择香港就是为把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同时提升企业地位”,这位负责人对目前的创业板看得很清楚,“其实去年12月到香港时创业板已跌得惨不忍睹,但仔细分析,实业类股票还行,下跌不会造成创业板消失,我对未来很乐观”。

  “创业板专家”王铁军也很乐观,“创业板低迷时杀进去更容易,等到行情好时可能不会有这样的机遇。”

香港创业板和深市二板是一家

  提到香港创业板,不能不提及国内二板,尽管现在对二板话题明显低调了许多,但企业仍对二板心存憧憬,翘首以待。

  洽谈会上有关二板的问题也直接放到李业广的面前:香港创业板是不是在与国内二板竞争?李显然有备而来,“两个创业板的服务功能有区别,赚人民币就选择内地二板,赚港币就选择香港,企业自主选择。两者没有直接竞争,反而成互补关系,应该是一家人,都是为发展中国经济。”

  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张景安也不同意“双方竞争”的说法,“没有香港创业板,国内创业板也不会发展这么快,不是谁取代谁,而是互补双赢。”至于“提倡内地企业去香港创业板,是否会导致优秀企业流失,给内地二板造成压力”问题,张表示,内地企业不可能都去了香港,目前也有相当多企业提出在深圳创业板上市的申请,而且数量会比香港创业板多。张还补充道,上市问题上,政府不会专门鼓励或阻止内地企业去哪个市场上市,政府支持企业家的选择。“但我个人认为,香港创业板比纳斯达克更适合国内企业。” 



摘引自《北京青年报》


[关闭此文章]

 
 
网页制作:浩竹猎头中心网络部 (1999-2001) [ 版权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