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圈走了网络股的钱

[关闭此文章]


  正当广大的网络公司投资者们亏得焦头烂额的时候,美国几家顶级金融证券公司却赢得了大把美元。它们是怎么圈钱的?

  最近出版的一期商业性周刊中,美林证券公司花了整整两大版广告篇幅,对华尔街那些能干的中间力量———股市分析员们大加赞扬———从它的 100名担任着 500家公司股票分析任务的股市分析员,到它的王牌分析家———赢得了“股市导航员”称号的分析师亨利 .M.布罗杰。美林当然还不忘了给自己抹点金,称它的整个技术队伍都是行业中的顶尖人才。

  你千万不要相信这些。根据汤姆生金融证券数据公司提供的数据,美林从 1997年开始,先后提携了 20家网络公司上市,然而到了现在,它们当中有 15家的股价低于上市价,两家已经关门大吉。美林提拔的有 8家,包括网络零售的 Buy.com和网络广告商 24/7m ed ia,相比于它们的历史高位足足跌了 90%的市值。其中最惨不忍睹的当数网上宠物商店 Pe ts. com公司,在短短的 10个月里,它就从刚上市的 6600万资产沦落到现在的被迫关闭。

贪婪的投机者

  然而,不管你怎么亏,仅仅从代理这家公司的股票买卖,美林就赚取了 460万美元。根据汤姆生公司的数据,这还仅仅是美林公司 1997年以来通过网络公司上市赚取的一小部分。美林的王牌分析师布罗杰却解释说:“广大投资者们期待这些股票。在投资者们大叫‘上市’的时候,我们怎能告诉 CEO们,‘你们的股票不要上市’呢?”

  许多美国顶级金融财务公司确实从互联网泡沫中赚取了千百万的佣金。当广大的投资者们亏得焦头烂额的时候,他们到底是通过什么途径赚到钱的?一般投资者只是依靠 IPO以后,股票升幅赚钱。但金融公司则不同。比如投资银行家,他们在 IPO以前就可以赚钱。他们能从 IPO筹集到的资金中分到一杯羹。风险投资商也一样,作为拉动公司上市的回报,他们只用很低的价钱(大大低于 IPO的价格),就能拥有大量股票,就算股价以后怎么升跌,也无损他们的利益。当然,这是他们的经营方式。数十年以来,一直都这样,无可厚非。然而,在网络经济时代,这些金融公司的工作原则发生了一些改变。以前,他们会投入数百万的种子资金,他们扶持的公司中 10家有两家能最后成功,他们就能得到相当丰厚的回报了。而现在,当网络热潮升温时,他们开始疯狂地催公司上市。依照惯例,只有连续三季度赢利的公司才有资格上市,如今这些惯例都被人抛在一边了,由于风险投资商不断施加压力,许多公司开业不到三个月,商业计划书墨迹未干便被安排上市了。

  贪欲破坏了制度,股价一升,许多美国金融财务公司就把各种规条统统抛于脑后,用双手拼命地圈那数十亿计的钱。连佛罗里达大学的金融教授也感慨地说:“他们已经是忘记了所有的伦理道德了。”

  试问一下,造成网络股泡沫破灭,只有这些金融公司受到指责吗?其实不然,普通投资者也有一部分责任。只要一间公司短期内利润大幅增长,投资者们便纷纷抢购他们的股票,不会详细分析其长远的经营情况,其实一些招股说明书里早已提醒当中有许多没有妥善准备和未经详细考虑的项目了,但投资者置若罔闻。

绝望的投资者

  造成网络泡沫经济破灭的恶果,真正的危险在于:由于对股市失去信心,很多投资者很长时间不会再回股市了。近几年来的科技投资极大地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增长与不断创新,但现在如果投资者对投资专家失去信心,他们就会远离市场,接着,越来越少的公司上市筹资,形成恶性循环。 Van W an gn e r资产管理公司负责人 Ga rre tt Van W agon e r也提到:“这是前所未有的,人们被套牢得那样深,可能他们永远也不会有翻身的机会。上一次的暴跌教训还历历在目。在 1983年和 1984年的 13个月里,纳斯达克指数狂泄 31%, 1995年开始公司上市变得缓慢,整整用了三年时间才让投资者恢复信心。但是这次投资者的心伤得更厉害,恐怕三年也不知道能否抚平创伤。”

  更糟的是,科技股大跌,一些风险投资者沮丧不已。《风险经济》杂志提到,风险投资者们在第四季把投资金额降低到 190.6亿,比起前三季平均的 270亿,足足少了 27%。这令许多有潜力的科技公司由于资金的不到位而不得不关闭,实在令人惋惜。 



摘引自《市场报》


[关闭此文章]

 
 
网页制作:浩竹猎头中心网络部 (1999-2001) [ 版权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