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 水稻专家知识创富
用计算身价之类的量化办法来打量袁隆平,显然是有点俗到了家。在目前中国股市中,以个人名义作为股票名称的企业只有两家,一家是1994年上市的兰生股份,而另一家则是隆平高科。袁隆平的意义不在于股票上市后拥有的过亿“账面财富”,更重要的是社会对这位“全球杂交水稻之父”的认同,折射出中国社会开始无条件地承认头脑的价值。
20世纪的最后一年,我们发现:“袁隆平”三个字隆重地为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奠基。知识的力量在可以望见的日子里,不仅将改变人们的生活,还将彻底更新财富获取的途径。袁隆平的出现,预示着一个公平、公正的资本市场正在形成,预示着贯穿于整个财富历史的投机梦想的泡沫将最后破灭,预示着科学的力量将为新世纪的中国经济腾飞划过一道更加耀眼的光彩。
■陶建幸 解析股权分享春兰
一部分沉淀在国有企业中的资产找到了它的主人,陶建幸向员工派发了一个 15亿元的大红包,这是春兰集团去年最吸引所有人眼球的事件。“分享春兰”,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口号,其意义在于它以资产的形式对春兰人的劳动给予了终极承认,也使春兰由此获得了今后发展的无穷动力。
■点评
肖瑞中国新闻社经济部主任
在不触动国有资产的前提下,春兰将部分产权不清晰的集体资产量化到人,今后每年分红的50%落入员工囊中。可以期待,明晰的产权和有效的员工激励,将为春兰的成长注入新动力。
刘坚《中华工商时报》新闻中心副主任
适时、适度地推出产权改制表明对中国国情有极其深刻的理解,对时机的把握极其精准。
陈旭《重庆晨报》新闻部副主任
很多中国企业和企业家都清晰地看到了“产权”这个问题,但遗憾的是多数选择了回避。陶建幸没有,这比自觉或不自觉的“淡出”更勇敢,虽然这只是“试解”,充满了小心翼翼的味道,但肯定比沉默好。
■张瑞敏 引领海尔开疆拓土
2000年的张瑞敏相对而言有些沉默,但无论是言辞还是动作,张瑞敏都依然保持着以往的凌厉。事实上,海尔在海外的开疆拓土运动一直没有停止过。在这期间,张瑞敏登上了瑞士洛桑管理学院的讲坛,向西方人讲解自己的海尔经验。经过十几年的跃进,如今几乎已没有人能阻挡海尔的脚步,而海尔正在不知不觉中蜕变为一个国际性的企业。这是一个最令人瞩目的变化,因为中国改革的目的之一,正是使大小企业全面参与全球范围内的市场竞争。什么时候,以海尔为先锋的中国企业军团在海外星罗棋布,中国的企业改革才能算基本完成。在这方面,张瑞敏和他的海尔正力图杀出一条血路来。
■点评
秦晓鹰《中国财经报》总编
懂得西方企业管理又加上东方特色,开出一条独特的企业发展之路,懂得人才的重要,使人才成为海尔发展最稳固的基础,可谓“财从才来”。
刘洲伟《21世纪经济报道》副总编
如今业界讲到品牌,必提海尔。讲到服务,仍是海尔……卖得好,卖得贵,这就是海尔的“酷”。连伊莱克斯都在偷师,这份骄荣是属于张瑞敏的———这位老聃的信徒喜欢将企业之道归结为“文化”的成功:自强而强,自胜而胜人。
汪文斌中央电视台经济部主任
张瑞敏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企业家,而且在其身上体现出强烈的传统文化的影响,但海尔正在成为一个国际化的企业,张也正在成为一个国际性的人物。在同类人物中,他走得更远些,同时更快些和更平稳些。
■李泽楷 家族转型资本高手
除了李泽楷,还有谁能让几十万香港人排着长队,期盼能获得一只股票的认购权?“小超人”去年创造的神话之一,就是将互联网的力量无限放大,他的TOM. COM真正让香港人为之疯狂。
■点评
曹景行凤凰卫视《时事开讲》主持人
“超人”的儿子未必就是“小超人”,做生意的本事也不一定会遗传,想要天马行空,先要脚踏实地。
王作言《国际商报》总编
李泽楷从创办亚洲卫视到TOM.COM,力图摆脱其父的庇护与强大的影子,李氏家族要改变以前靠传统产业起家的形象,想必“小超人”是个不错的领头人。
何智新《广州日报》经济新闻中心主任
李泽楷及其盈动收购战,是香港经济转型的标志性事件,其收购方式“蛇吞象” 和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在当今并购潮中都是可圈可点。
■田溯宁 网通进场电信变局
田溯宁属于眼下最耀眼的所谓“海龟派”(海外归来),6年前用借来的50万美元创办亚信,却又在5年后离开风头正劲的亚信,创办网通。网通进场,电信变局展开的结果之一,是中国人拥有了亚洲最大的光纤网,而它的工程师正是田溯宁和他的网通。田溯宁的说法是:“网络经济是个生态经济,宽带就是这。”
■点评
毛浩《中国青年报》经济生活编辑室主任
网通是去年发展最好的电信公司,宽带网的建成、跨国大资金的私募等都使网通的未来极具发展潜力。考虑到电信行业的进入门槛很高,具有一定的自然垄断性,而且宽带网是当今最有前途的朝阳行业。田作为网通的领导者,自然也是优秀的财富创造者。
胡泳《互联网周刊》编委会主席
在体制内玩创新,将公司变成“宽带”的同义语。
牛文文《中国企业家》总编
21世纪新型企业家的代表。他们很年轻,有国际教育及经营背景,在WTO后时代的生存能力较强;他们很富有,三十多岁跻身中国50富豪,不会像老一辈同行那样产生“59岁现象”,影响事业;他们理解并能建构现代企业,使企业在制度层面上不留先天残疾。
■王志东 新浪变阵上市领跑
去年4月13日,新浪网在经历了最后一次高层“政变”后,终于在美国NASDAQ挂了牌,而王志东所面临的问题和其他门户网站老总们并无二致:互联网上的力量被透支之后,这场游戏该如何继续下去?
■点评
强荧《文汇报》经济部副主任
“新浪”创造了王志东,王志东则把“新浪”推向一个崭新的舞台。
曲向东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记者
在2000年,新浪最值得称道的是突破重重逆境,向主流迈进,从上市带动政策的突破,王志东因此也成为最成熟老到的网络新锐人物。
刘韧《计算机世界》总编助理
中关村出身,却一直走在新路上,有望继柳传志之后成为中关村第二代的代表。
方向明《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
高盛公司预测,2003年新浪的收支将持平,此话能否当真另说,但新浪目前正在向这个方向努力。
■董文标 民生上市银企登场
现年43岁的董文标去年5月,在民生银行董事会上以全票当选为该行第三任行长。按照董事长经叔平的严谨表述,民生银行应被称为“首家主要由非国有制企业入股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但事实上民营资本占了该行股本的大多数。因此,民生银行的上市,不仅使有关2000年为银行上市年的说法没有完全落空,也让非国有资本看到了一条崭新的通道。
■点评
何洛先《解放日报》工交财贸部副主任
董文标之所以引人注目,从结果看是民营金融机构上市第一人,从过程考察则不难发现,他是真正按照商业规则运营的银行家。
李洪刚《三秦都市报》财富周刊执行主编
民生上市,这在目前呼唤设立民营银行,实现金融对内开放,以应对WTO挑战的大背景下,给市场人士带来了一个充分想象的空间。
■王石 万科改嫁资本重组
王石要为万科置换大股东的传说流行多年,但真正摆脱资本的纠缠却是在去年。 2000年6月20日,万科最大的股东深特发与华润集团签署协议,将其持有的万科股权转让给华润,王石终于给万科找到了新的“东家”。
■点评
吕平波《中华工商时报》总编助理
2000年王石完成了多年的操作,成功改换大股东,为万科的成长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充分体现了一个职业经理人的价值。
程赤兵《生活资讯》社长
聪明人以巧破千钧,王石以万钧破百万钧,的确是财富行中人。
■丁磊 流血上市青春不再
这位29岁宁波青年人去年让所有人惋惜的一点,莫过于网易的“流血上市”。最迟到了去年,丁磊在互联网上的青春故事就已经变得有些不那么充满激情,而是有点残酷的意思了。
■点评
陈曦《北京晨报》经济新闻部主任
年轻是丁磊的最大本钱,他是网络经济炮制出的最年轻的身价过亿的富豪。他为中国少年人第一次树立了足以让他们有了敢做少年发财梦的胆量。
夏煜煊《四川青年报》经济新闻部主任
丁磊为许许多多的青年学子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创业范例。
■倪润峰 意外卸职淡出长虹
进入2000年,长虹的故事实际上已不再由倪润峰担当主角,尽管被宣布卸去总经理一职的倪本人坚持对外界说:“董事长是法人代表,你说是一线还是二线?” 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倪润峰是否在位其实无关紧要,如果一定要说影响的话,人们可能更多地记得他率先在国内彩电行业打响价格战。倪的做法实际上是孤注一掷式的。但不管怎么说,彩电价格战并不全然一无是处,至少在经过几轮比较充分的竞争之后,彩电业不像其他受保护的行业那样惧怕WTO。
■点评
王安《中国保险报》副总编
从1996年挑起彩电大战,一而再、再而三地挑,不顾领导的劝告,不顾兄弟厂家的无奈,生生在原本计划体制的领地中长出一片市场经济之花,而这一切,都是一个准军事化的军工厂干部所为。今天,彩电大战,乃至整个家电大战,都不会再受到上层认真的管束,别的行业不行。
师华伟《中国电子报》总编
虽淡出长虹,但影响巨大,属长虹的开创性人物,而且在绵阳市口碑极好,即使其人离去,但继任者不可能有任何人达到其影响力。
■陈峰 出资两亿收购同行
陈峰和他领导的海南航空确实有点异类,至少在国内民航业当中是如此。海航这几年来一直发展得很平稳,甚至在全行业普遍亏损的大局下,也能做到稳赚不赔。而去年让人注目的则是出资两亿元收购长安航空股权,从而揭开中国民航重组的序幕。和国航等航空公司比起来,“地方军团”中的海航资本有限,只能发动一些 “短平快”的战役,但重要的是海航一直在努力寻找机会,壮大自己实力。然而海航绝不是一支可以轻视的力量,因为越是生存欲望强烈的企业,往往生存能力也越强。
■点评
何力《中华工商时报》总编助理
在如何染指未来中国航空市场的问题上,陈峰采取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以中小机场和支路航线为突破口,这在目前是竞争尚不太激烈的领域,却是成长性极好的市场。据说棋战高手与业余者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前者能看得长远,而后者只能看到眼前。这一招难道是从索罗斯那儿学来的?因为有报道说,老虎基金拥有海航的股份。
(齐雁冰)(记者 汤正宇)
■点评
凌志军《人民日报》华东版采访部主任
他在一个最难产生财富的领域———农业,创造出巨大的财富。从这个角度来说,他在2000年度众多的财富人物当中,是唯一的、不可替代的。
方泉《证券市场》周刊主编
较之一度甚嚣尘上的网络精英的财富激增,老科学家的知识转化为个人财富让人口服心服,让人觉得资本市场对知识定价的公平。
师华伟《中国电子报》总编
能体现科学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袁隆平的成就不仅是技术成果和经济成果,其影响在于与“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难题永远连在一起。
北京青年报
摘引自《北京青年报》
[关闭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