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高薪“抢人”,诱惑难挡?

[关闭此文章]


——“入世”前的“人才战”观察

  本月初,一条不太起眼的消息引起了一些媒体同行的关注:国际期刊联盟友好考察团抵达上海。考察团成员来自世界知名的《读者文摘》、美国最大的出版印刷集团唐纳利父子公司、日本著名的角川书社等。对此,有人评论说,“国际出版大鳄垂涎中国期刊市场”。而据说“大鳄”们抢占市场的绝招是:“砸钱”(高投入),“抢人”(挖走国内资深的编辑、记者)。一位考察团成员说,他们用的人,薪水绝对不低。相对于原单位的工资,“1美元换你1元人民币,干不干?”

  翻开一家国有商业银行调研室《加入WTO的影响及对策建议》,看到这样一段:“外资银行全方位进入后,对人才的吸纳量迅速扩大,其优厚的待遇是国有商业银行无法比拟的。在人才竞争方面,国有商业银行将长期处于‘培训班’的不利地位。”这份报告说,国有商业银行近年来已有不少优秀人才流失,一批重要客户也随之流失。此外,有预测说,“入世”后,外资企业将用高薪挖走国有外贸企业的中高级业务员。“这种诱惑很难抵挡”。 因此,有人认为,“入世”将启动一场对中高级优秀人才的争夺战。事实真的如此?诱惑人的仅仅是收入?面对“人才战”,国内企业、政府机构是徒呼奈何,还是另有高招?

人才会回流国企吗?

  上海市人才服务中心副主任陆岷:我想,吸引人才有三大因素:事业发展空间、工作环境氛围、各种待遇(不仅仅是工资,还包括培训机会等)。

  其实,国内企业有大量的机会挖走外企的人才。在外企,再能干的顶多做到部门主管,技术、财务等核心部门以及最高层的领导岗位,往往留给外国人。国内企业完全可以创造良好的氛围和机会,让那些既有现代企业运作经验,又受到良好培训的人才脱颖而出。这样的“人才回流”不是天方夜谭。也许几年之后,“三资企业为国内企业培养人才”会成为现实。

  要达到这个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比如如何对待人才资源。国内企业的“人事处”、“人事科”主要管理人员档案、养老等。而外企的人事部门是一个“设计”部门,功能是开发人才,服务人才,利用人才。

  我曾经参加一家外企的内部讨论会,总经理希望大家给他提相反的意见。有位部门经理说到激动处差点与老总争执起来,但他反而得到奖励,因为“这说明他很负责”。我们这里呢,得罪了总经理,你的前途可能就完了。不少国有企业人事关系复杂,一些高薪聘来的人常有孤军奋战之感,几乎每个环节都会碰到阻力,最后实在呆不下去了。

怎样才留得住人才?

  上海兰生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铸:近几年,外贸企业人才流失很严重,而且主要是经营和管理人才。一个科室90年代初招进的大学生,现在一个都不剩了。连新毕业的大学生,愿意到国有外贸企业的也明显减少。“入世”后,形势将更加严峻。国有外贸企业为此很伤脑筋。

  最重要的不是留住人,而是留住想留的人。

  我分析,人才流失的原因有三:业务萎缩、福利不行、机制老化。但是,最近几年国有外贸公司业务滑坡,又和人才流失不无关系。可以想的办法,比如股份制改革、加大奖励分配的力度等,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还是不足以抵挡外来诱惑,“外面”的土壤似乎更适合人才的成长。

  出路还是要靠改革。外贸公司企业营销和管理人员数量之比一般应是1∶0.75,现在却是1∶2.3,甚至更高。这样的结构必须调整,职工需要“劳有所得,多劳多得”的机制。

薪水之外更看重什么?

  一家国有商业银行不愿透露姓名的员工:近几年,人才流失是我们单位的敏感问题,一直得不到妥善解决,总是碰到困难。单位提倡“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实际情况并非这么简单。

  从我个人和周围同事的感受而言,刚毕业的时候,可能工资高低是选择工作的一项主要指标。但随着阅历、资历的增加,对职业的期望值就有新变化。“在这个环境中,我每做一件事是不是都有进步?”“有没有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舞台?”你不得不常常问自己这些问题,这就是薪水买不到的“软环境”。 我们很少强调人才资源的“再生”能力。我们这一代,不断受到用新知识武装起来的新型人才的冲击,又看到上一代人由于知识老化而被淘汰的状况,内心的压力极大,再学习、再培训的紧迫感很强。

  外资企业魅力何在?它们不仅靠高薪,还有对人才资源开发、培训的重视以及一套有利于人才作用发挥的办法,并提供大量财力支持。这一点,国有企业从前做得不够,今后完全可以学习借鉴。

  人才文章做在“入世”之前 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华东地区总经理黄圣文:人才问题将是中国“入世”后的一个焦点问题。其实,不仅国有企业、政府机关面临人才流失的威胁,现有外资企业的人才也很可能被挖走。

  外资企业对付压力的对策之一,是进一步精简人员,降低成本,给真正优秀的人提升工薪待遇。企业花很多年培养一个中层干部,面对流失的压力,必须尽早采取措施。人力资源的长期规划现在就得着手,等“入世”再做可能就来不及了。

人才管理远未“接轨”

  上海索盛互联网信息服务公司副总裁徐水波:最近,一家咨询公司做了一份“知识型员工选择企业主导因素”的调查。结果是,个人成长、工作自立、业务成就占主要地位,而金钱财富远远列在后面。同样的调查在美国也做过,结果是惊人的相似。 外资企业员工收入高,创造效益也高,大家信奉“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人才被视作企业重要的生产要素,讲究投入产出的合理性。而一些国内企业收入低,创造效益更低,常常是一个人的事情三个人做,人才浪费很厉害。

  如果国内企业仅靠高薪纳贤,可能引起整个分配系统的失衡。一个人工资明显高出旁人,在工作中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配合。所以,关键还是要有让人才施展才能的舞台。现在,国有企业在很多方面都努力和现代企业接轨,而人才资源的管理还远远达不到接轨要求。 现在,不少年轻人重视积累经验和进修、晋升的机会,并不完全是哪里钱多就往哪里跑。相对而言,外企是进来困难,出去容易,成绩不出色就可能被“炒鱿鱼”;有的国企进来容易,只要有“关系”就行,出去却困难,不满意的员工也不能轻易淘汰。这种差异暴露出我们在人才使用的机制上还有很多缺陷。

摘引自《中青在线》


[关闭此文章]

 
 
网页制作:浩竹猎头中心网络部 (1999-2001) [ 版权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