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在即 跨国公司蓄势待发

[关闭此文章]


马晶

  入世在即,中国,这块世界上最大也是最后的市场上,一场激烈的经济大战正在酝酿中,能否进入并占领中国市场,已成为各个行业和领域的跨国巨头们重新安排21世纪国际经济格局的关注点。而跨国巨人们却在此时蓦然发现,不知何时,他们曾经不屑一顾的中国本土企业已经开始发足狂奔。差距,正在日益缩短。海尔、长虹、联想……中国已经培育起了自己的优秀企业。在与拥有雄厚资金、先进技术、高质量产品、强势品牌以及丰富经验的老牌跨国公司进行的面对面的激烈竞争中,他们从根本上说已经毫不逊色。

  加入WTO,对于中国本土企业来说,不仅仅是挑战;而入世,对于跨国企业来说也已经不仅仅是机遇。当中国企业紧锣密鼓改造自己准备迎接入世挑战的同时,跨国公司也开始调整在华经营战略,力求尽快、大规模地融入中国经济与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然而,要真正进入中国市场,跨国公司必须真正“植根中国”。本地化战略的重要性开始为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所认识。

  近一二年来,众多跨国公司掀起了一股总部搬迁的热潮。

  瑞士ABB集团、美国雪佛龙海外石油公司、德国博世公司、法国普美德斯公司等一大批跨国企业下定决心,不惜大动干戈,纷纷把总部搬迁到中国。这一事实无疑向全世界传递了这样一个明确无误的信息:跨国公司已经进一步把中国作为了自己的战略重点。

  然而,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的竞争。我们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描述跨国企业人力资源的本地化:当跨国公司刚进入中国的时候,管理者是“老外”;公司业务开始走入正轨后,管理者变成了“港台”;摸爬滚打七八年后,管理者中“久经考验”的“土著”逐渐增多,最终取代“港台”完成本地化。

  今天,国内的跨国企业似乎正处在人力资源本土化的高潮部分。据北京外企人才招聘大会记录,外企近年来更倾向于在本地“招贤纳士”。微软中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表示,微软已在中国聘用了500多名各类人才。更加引人注目的是,在雇员中担任跨国公司高级职位的开始越来越多。ABB中国有限公司员工共有5000多人,在高级管理人员中总经理职位的中国人便已接近10名。

  跨国公司在中国纷纷建立研发中心,也是近年来的一大趋势。80年代,各大跨国公司不惜重资纷纷在华投资建厂;90年代后期,跨国公司更加重视产品研究开发的本地化,它们纷纷投资建立研究开发中心(R&D),战略性地进攻其经营了十几年的制造业基地。这种升级所带来的联动效应不容忽视。继微软1998年投资8000万美元建立中国研究院,西门子、摩托罗拉、IBM、英特尔、杜邦、宝洁、爱立信、松下、诺基亚、三菱等公司也相继在中国成立研究开发中心、技术开发中心和实验室。一时间,国外信息产业巨头们掀起了一股研发的“中国热”。

  而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市场上大力推进可口可乐品牌系列饮料的同时,也斥巨资协助中国合作者开发当地品牌的饮料,如“津美乐”、“天与地”、“醒目”等,以实现品牌本地化。宝洁公司进入中国先后建立了十几个本地化的日化品牌,不但在心理上赢得了国内消费者的认可,同时也在降低成本的基础上增加了产品的“厚度”,获得了更大的利润。

  生产中心、研发中心、管理运营中心,是跨国公司全球网络的三大基础,连步入核心的研发中心都在开“中国分店”,这预示着怎样的变革?

  据悉,全球500强跨国公司中,已经有近400家直接投资进入了中国市场。他们的蜂拥而至和对华战略的大调整,正在为中国这块投资热土增添着无限商机和活力。而我们的企业也将面对更加严峻的挑战。对中国企业而言,竞争的号角早已吹响,除了“中流击水”,我们已别无选择。

摘引自《市场报》


[关闭此文章]

 
 
网页制作:浩竹猎头中心网络部 (1999-2001) [ 版权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