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亿唐--梦回唐朝

[关闭此文章]


  【eNews专稿】亿唐裁员被各大BBS炒得纷纷扬扬的,逼得亿唐出来纠正被裁人员的数额和解释裁员的动机。裁员之风在蛇年之初就越刮越紧,人们似乎都麻木了,而亿唐的裁员为什么会引起如此的激烈反响?也许人们得意于他们的预言,在他们看来亿唐倒闭是命中注定。果真如此吗?这得从亿唐自身说起。

亿唐之梦

  唐海松出生于奉贤一个农民的家庭,靠着自己的勤奋和聪明,考入复旦大学激光物理系、奔向美国、踏入世界一流的“企业诊所”麦肯锡投资咨询公司的殿堂、投身哈佛商学院深造、荣任男性时装业的国际顶级公司Zegna的总裁助理、折身故土创设亿唐。农村的孩子深知生活之艰辛,有远大志向者往往将自己的一切最终投向改善这种艰辛上。唐海松也不例外,进入高等学府,入驻顶级公司,荣任高级职业,耳濡目染于美国的上层生活,人生经历中的生活反差,激起他利用自己的智慧和能量来提升新生一代中国人的生活,即他所说的“明黄一族”(18-35岁之间,受过良好教育,向往现代生活方式,务实、有效率、有良好收入来源的人士。)——“我们的宗旨在于把积极的生活态度、优雅的生活方式和紧密的社区精神带给新一代的中国人。”这一梦想使他重返故土,实现这一梦想的切入点就是创办亿唐。

  唐海松是个善于做梦、热情追梦、为梦努力拚搏的人。亿唐之前,他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梦,这种成功的经历激励着他实现自己更大的梦:“我们想通过互联网,创建21世纪最大的生活品牌,是Internet给予了亿唐机会。”“看到红色,人们会想到可口可乐;看到山德士上校,人们会想起肯德基。我希望几年之后,只要看到黄色,大家就会想起我们——亿唐。”有一篇文章曾这样形容:当“亿唐队”的球迷们从睡梦中醒来,拧开亿唐牌的牙膏,用亿唐牌的牙刷刷完牙,倒上一杯亿唐牌的牛奶,走上亿唐网站,先看今天的亿唐新闻,再到亿唐本地指南中为晚上的聚会订好亿唐晚餐,然后穿上亿唐牌的牛仔服,蹬上亿唐牌的旅游鞋,骑着亿唐牌的自行车匆匆上路,那是怎样一幅让唐海松狂喜的图画!就凭着这幅极富个性的图画,唐海松把哈佛商学院的5名同学和两位芝加哥商学院的毕业生网罗到亿唐的旗下,轻而易举地拿到了43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

  亿唐,这个想通过e的方式重现唐文化的世界风采的现代新经济产物,从开始就将自己建设在了瑰丽的梦基础上。

梦生亿唐

  亿唐之所以能够产生,关键的一个因素是互联网一度是梦想家的乐园。常见的现象是IT业的重量级人物,发一通演讲,就会招致大批的以演讲内容来设想未来生活的人,这些人追梦,又造梦,并吸引更多的追梦人。如果只是局限于梦的制造和追逐(如追星),也没有什么,要命的是这些梦,通过天才的创意,物化为经济生活中的一道绚丽风景,吸引的是大把大把的钞票,生成着一批又一批的企业家,暴富起一个又一个互联网精英。因为人们相信:在这个、乃至以后很长很长的时代里,互联网将成为改变我们生活、习惯甚至思维的一个强有力因素,因此,也必然成为众多网络淘金者挥汗如雨仍孜孜不倦的一个追求目标。于是情况就成了:不怕你没有钱,就怕你没有梦(创意)!

  亿唐建立就是就基于与此相关的两点:

  一点是一个好的创意。这个好的创意大致是:建站——树立品牌(“只要看到明黄色,大家就会想起我——亿唐。”)--面对“明黄一族时尚类消费产品的开发和市场开拓。

  另一点是亮丽的高级人才群。它集中了5位哈佛大学毕业生和2位芝加哥大学的MBA。在发展的初期,据常东升介绍,在员工中有一半来自复旦、清华、北大、交大、科大等名牌院校;有在哈佛、芝加哥、匹兹堡、麻省、普林斯顿、杨百翰等世界名校深造以及在麦肯锡、普华永道、博雅等全球著名公司的工作经历。整个团队的优势、投资人的优势、出色的管理经验和技术上的强势使亿唐人深信成功的可能。

  唐海松这两手做得非常漂亮。因为这两手是建立在他对美国风险投资的正确了解上的。他说:“海外的投资人最看重管理团队,而且在乎是否有失败的经验,最要紧的是独创性和创见性的商业模式。”国际资方认为唐海松的商业计划是有创见的,亿唐的明黄一代是他们认为绝好的思路。于是这种典型的硅谷模式使他轻松地得到了450万美元的一期投资,网站做起来后又得到了4300万美元的二期投资,很使得国内众多为钱发愁的网络公司扼腕顿足。

  其实,如果冷静下来好好想一下,这两点是很微妙的。

  ——从定位上来看,看似有理,其实不然。一方面,明黄一代在中国人数不多,而且并没有形成一个明显的阶层。这是中国本身并不富裕、年轻人仍然受到论资排辈的影响而无法进入更高的收入或管理阶层(在互联网中除外,但进入互联网领域中高层的人占总人数份额更少。)。这是美国与中国的一个不同之处,以美国为参照来看待中国,只能说明,投资方缺乏对中国应有的了解,唐海松本身缺乏对中国青年层应有的深入分析。当然,从长远的结果来看,肯定会出现这样一样阶层,但问题就出在了这个长远上,即投资者会不会不断地投入,让亿唐开发、促成、等待这个阶层的形成。另一方面,这一阶层因正处于个性化最强时期而在需求上差异性很大,具体操作的人实在是很难整合到恰如其分的信息资源。

  ——从管理层来看,5位哈佛大学毕业生和2位芝加哥大学的MBA的确是高层次的管理人才组合,理论上应该可以将亿唐管理好。但一方面,互联网是新生事物,互联网企业的运作规律并没有真切地展示出来,对此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这一定程度上抵消了MBA们的价值;另一方面,MBA课程重实际轻理论本身就使得这种课程失去一定的普适性,而且案例更多是发达国家的企业案例,从这些案例中抽象出的观点、形成的感悟,更不具有普适性。如果这种通过课程学习改变了的思维方式、形成的新颖的认识问题角度,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成功是有极大可能的。但事实是,通过国内前一阵对“海龟”、“土鳖”的争论上可以看出,这种结合是很少的,试图在这方面努力的海归人士也如凤毛麟角。

  但是,美国人以美国情况来映射中国情况,以硅谷模式来克隆出中国的互联网企业,他们相信他们投进的钱会象在美国那样甚至比在美国更容易成功,于是他们投入大把的钱;中国的创业者们看到海外的成功,相信照此办理肯定可以成功,于是他们也这样做了。亿唐,以及大量的网站就这样“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地冒出来了。

亿唐梦中?

  亿唐曾以杰出的商业模式、管理团队的梦幻组合、充足的资金而意气风发,而在本月1号亿唐不得不出来反击谣传自己要大举裁员50%,裁员虽然实际是26%,但又声称这只是调整业务所为,潜在的意思是它没有生存的危机。裁员是蛇年互联网热闹的风景,IT人应该是见怪不怪了,而关于亿唐的裁员在各大网站的BBS里讨论得热火朝天。原因也许很多,但根本可能只有一个,那就是大家认为亿唐终于坚持不住了。真的“生与梦中,死于梦醒”吗?

  传言亿唐支持不着并非自今日始,因为亿唐的虚幻性是大家所共认的。但笔者认为,亿唐在开始时的战略思考上正确的。

  这种正确性体现在两点上:

  一是成功地在短时期内筹得大批的投资。将这些钱投向中国的互联网事业,对于中国互联网事业的发展是起推动作用的。如果这些投资运用得当,网站有所为并非不可能。

  二是走网上网下结合之路的正确抉择。之所以说这一抉择是正确,原因是:一方面在更多的人只在说时,它已经开始考虑做。一开始就以电子带动商务着手,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开了“鼠标+水泥”的先河(特殊在鼠标和水泥同时建)。另一方面追求的是现实的生存而不是所谓的“数字化生存”,意欲将自己的理念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

  但问题是:亿唐为什么没有展示这一抉择的正确性呢?可能有几个重要的原因。

  第一,从外在氛围来说,NASDQ的寒流来得太早,使亿唐没有充裕的时间来实现自己的梦想。浮躁过早结束对整个互联网业的健康发展是有利的,但对于某一个刚成立尚无法靠自己造血来养活自己的互联网企业来说是有害的。这一点也是很多CEO们扼腕顿足长叹不已的原因。亿唐从1999年11月成立到2000年4月NASDQ寒流掠过,只有几个月的发展时间,它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来实现自己原本需要更长一些时间来完成的愿望。

  第二,从品牌创立过程来看,亿唐品牌缺乏有形的依托。传统行业做品牌是与实物相连的。或是先有实物,然后推广、宣传,昭示一种意蕴,如可口可乐、金利来、麦当劳等;或是运用已为潜在顾客所接受的某种形象、观念实物化,如把一些家喻户晓的卡通、电影形象授权给消费品公司,做出一些好玩有趣的东西。二者共同的特点是抽象的观念有着具体的物体来依托。亿唐要体现的积极的生活态度、乐观主义及优雅的生活方式是无法通过某一具体的实物来体现的,它的体现必须借助于物体群、人群和物体群与人群的联结方式来体现,而这是不容易做到的,尤其是在短时期内更是难以达到的。这就使得人们对亿唐的期望和亿唐所能在短时期所做的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在互联网企业进入严冬时,人们的失望、不信任甚至不满也就在所难免。

  第三,从管理过程来看,亿唐无法形成一个集权中心。5位哈佛大学毕业生和2位芝加哥大学的MBA以及众多的名校高才生,无疑是一笔宝贵的人力资源。但要使这些人力资源发挥其应有的效益,就必须形成合力,而要形成合力有赖于管理层目标的一致和结构、性格、行为方式的一致或有益互补才行,同时也更离不开有一位能在人格上有着强大吸附力的掌舵人。显然唐海松与另外几位有着相似经历和知识经验的人之间无法形成这种关系。他们之间形成的只可能是对目标的认同上和行为方式的相互包容上。对于目标的认同和不同行为方式包容在企业的高速发展时期,一般来说顺畅的,但在企业进入低速发展或进入发展困境时,矛盾就会彰现并激化,从而倒致领导层之间决策冲突或决策无法贯彻的情况。亿唐梦幻之队的解体,不能不说与此原因有关。

  第四,从企业的运作来看,亿唐没有推出独具特色非常吸引人的项目出来。亿唐的电子方面无法超过甚至跟上同类优秀的企业,商务方面原本就没有基础,要拿出特色的东西谈何容易?也难怪唐海松为无法找到好的经理而大伤脑筋,而要使这二者成长起来必须一个自然的发展过程。

  这些因素使得亿唐没有将自己的战略抉择的优势发挥出来,而让局外人认为亿唐只会做秀,只会烧钱,甚至认为很快会倒,更使得任何一个有关亿唐出事的流言都会被大家热切关注。

亿唐梦醒了吗?

  亿唐早已开始了自己的反思。亿唐的品牌塑造没有达到预期的成功,亿唐现有的商业模式特点并不鲜明,在网站裁员以求延续生命之时,亿唐也迈出这一步,它下面该怎么走下去?

亿唐是否还有梦?

  在当今的情势下我们倒担心亿唐不再有梦!在最困难的时候更需要我们有梦。(静仁)




摘引自《eNet硅谷动力》


[关闭此文章]

 
 
网页制作:浩竹猎头中心网络部 (1999-2001) [ 版权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