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2001年 中国门户网站谁主沉浮

[关闭此文章]


  2000年对中国的互联网业来说,充满了希冀,然而最后所有的憧憬都被纳斯达克股市无情地辗碎。几经努力终于登上纳斯达克的国内三大门户网站在股市的表现令人担忧,正在谋划上市的互联网公司几乎都是无限期地搁置了上市计划,这里那里更不时地传来网站倒闭的消息,在2000年岁末,有关三大门户被收购、裁员、高层人事动荡的事实或传闻不绝于耳,互联网业的第一个寒冬让人不愿回首。   

  现在二十世纪的最后一个冬天即将过去,新世纪的春天正向我们走来,走过了动荡和萧条,互联网业的春天是否也将来临?被视为商业网站晴雨表的三大门户网站是否会面临重新洗牌?让我们走近三大门户,走近中国的互联网业。

  生存环境:别盯着纳斯达克   

  2000年的纳斯达克直让无数的中国互联网业精英伤透了心,想上市的上不了,上了市的又差点被打进垃圾股,还不算那些因为没钱而被迫无限期关闭的网站。21世纪的艳阳升起来了,噩梦总该结束了吧。   

  对于新浪网总经理汪延来说,互联网业的否极泰来还没有那么快。“去年纳斯达克股市下跌了40%,成为纳市有史以来跌幅最大的一次,这是一个全球性的调整。网络概念在美国已经火了五六年,在欧洲也有三四年的历史,中国却只有一两年的时间,中国的互联网业不能被一下子打倒,也不能停步或往回走,泡沫肯定有,但中国市场还不是彻底消除泡沫的时候,还需继续沉淀,积累精华。国内二板市场如果开放,对局域性创业公司会有支持,互联网公司能否很快走出寒冬,关键要看它能否及时调整策略,有分析家说,一季度将是三九天,后面就会回暖。今年的股市会向好,但也有许多不利因素,如美国经济增长放缓等,相反,我对国内市场的信心更大一点。”   

  认为互联网公司该把视线转向国内市场的业内人士不在少数。网易创始人、现任CO-CTO丁磊表示,现在中国的互联网业与1997年的美国很相象,“其实AMAZON和EBAY的成名也是在五年前,而不是去年,我非常看好中国的INTERNET技术。门户网站的模式并未失败,当YAHOO、AOL来中国市场寻找机会时,证明门户在中国是有前途的。中国已有的三大门户网站都会有非常好的前景,只要在操作过程中不出现大的失误,用好钱,不要错误地招人,就行了。”网易COO陈素贞说,股票市场总是会有起起伏伏,但2001年中国互联网的发展环境一定会比2000年好。  

  广州时代财富科技有限公司CEO、有丰富互联网业从业经验的张静君认为,今年互联网公司的生存环境仍然让人担忧,如果光指望纳斯达克股市回暖,很危险,所以还是要靠国内市场,2001年看互联网公司的生存环境,不能只看纳斯达克,其实国内环境会更有利。“目前国内对网络化管理和应用的需求都在增长,这一点从时代财富的业务发展就可以得出结论。总的来说市场还是看好的,但如果单靠上市,无论是纳斯达克还是国内二板,都有很多未知数,帮助企业利用互联网,节约成本,提高效率,这样的公司会有很好的前景。”

  市场格局:重新洗牌可能性大   

  对于新浪、搜狐、网易三大门户来说,谁是老大一直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在收购了CHINAREN以后,搜狐迫不及待地向媒体发布了“搜狐已成为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的消息,对此新浪反应强烈,汪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是不是第一不是自己说了算,也不是1+1>2那么简单”。网易也以来自调查机构的调查为据,不停地向媒体灌输着“网易是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的概念。暂且不管谁是谁非,起码在2000年,三大门户的格局已经形成,想要挤进来的网站都没有成功。2001年呢?且不说虎视眈眈的境外网站YAHOO、AOL还有Lycos,就是同样是黑头发、黄皮肤的两个以香港为根基的网站中华网和TOM.com也让人不可小觑。   

  汪延认为这种担心很多余:“几个门户网站的位置已经形成了,实力和规模也已经定型了,新浪在实力、规模、访问量上已占优势,但关键还要看收入,每季度公布业绩时,看四大网站股价的变动就可以看出来,新浪的收入等于搜狐加上网易再乘以2。这个铁打的标志是谁能真正活下去、真正赢利及谁最先找到规模化发展的道路的关键。还有一个比较方法是用收入除注册人数或浏览量,得出的就是你一个用户或一个浏览量值多少钱,新浪比搜狐、比网易的这个数都要高。这是精明的投资人越来越注意的一个数字。”   

  “当然有人说境外的几大门户来势汹汹,其实并不可怕。YAHOO不过是一只纸老虎,它进来已经三年了,但进展不大,YAHOO进军欧洲投入了很大精力,取得了很大成功,但在中国市场没有这个气魄,如果YAHOO三年前以进军欧洲的气势进军中国,可能新浪会感到害怕,但现在不会了。”   

  负责TOM.com中国区运营业务的北京讯能网络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雷雷显然不认同汪延的说法。“TOM.com今年的目标就是进入国内三大门户网站,其实目前在三大指标上TOM.com已在三大门户网站之上。”尽管丁磊对此不以为然,“你们看过TOM的网站吗,你们喜欢吗?他们不能提供本地网民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但张静君认为,在2001年,三大门户中新浪的地位比较稳固,第二是谁就难有定论,从实力上中华网和TOM.com,这些手头有现金,有背景的公司的前景会更好。“互联网越来越落地了,人们会更看重他们背后的力量,搜狐还是落不了地,网易可能被收购,三大门户可能会演变成新浪、中华网和TOM.com。”新浪还会是第一吗?“今年不会有太大变化,两三年后就难说了。新浪的目的比较明确,你想要的东西基本上都可以找到,不会让人失望,所以短期内不会被取代。”

  网站购并:谁来收购谁?   

  网站购并是2000年底、2001年初一个让媒体大感兴趣的话题,媒体的兴趣之所在正在于传闻中将被收购的是三大门户之一的网易,而收购方则有一长串名单——中华网、TOM.com、YAHOO、AOL、LYCOS,几乎只要是有资金有实力的网站都在之列。“网易委托高盛寻找买主”、“网易对收购说‘不’!”、“网易将被YAHOO和AOL联合收购”、“收购网易的决不是Lycos”等大字标题时常见诸报端,并通过互联网广泛流传,其中还夹杂着丁磊的“如果网易和搜狐合并……”的一厢情愿。   

  对于网易的被收购,或被谁收购,丁磊这个163.com的创始者一直含糊其词,让人真伪难辩。就在几天前丁磊在接受记者有关网易股价为什么一直在跌的采访时还在说:“看一个公司的发展不能只看它的股价,还要看它的整体实力。如果一个公司真的会被收购的话,它的股价应该会上涨,但现在网易的股价在往下跌,说明收购并不是真的,否则我的麻烦就大了。”   

  至于曾一度传过被收购的搜狐,自收购了CHINAREN以后,被市场认为是“背上了一个巨大的财务包袱”,到底还有没有收购价值很难说。搜狐股价曾一度跌至1.3美元,接近华尔街上1美元以下可能被收购的界线,张朝阳说,“搜狐股价掉到1美元以下的可能性很小。”张朝阳的另一句话比较有意思;“面对网络公司的大规模整合,搜狐应当成为打扫垃圾股的公司。”至于说搜狐要打扫的垃圾股公司,肯定不会是网易,更不可能是新浪了。  

  新浪,这个被大多数人视为无庸置疑的中国第一门户的网站,由于在全球设有四个子站点,“摊子铺得太大,开支也大”(张静君),收购起来并不容易。汪延说,今年有一段时间肯定会有不少收购消息传出。“互联网公司分为几种类型,上市的、卡在上市之前,上不去下不来的、融资较大,但还不到上市时候,还有一些小公司,刚起步就遇到市场调整的,这些小公司合并的可能性比较大,也会寻找被收购的机会。谁来收购呢?上市公司手头有资金有收购能力,比如说新浪,但对于新浪来说,与其与.com公司,不如与传统企业做收购合并,因为有很多网络资源新浪都已经有了,对一些海外进来的公司,可能会在国内进行大规模的收购。YAHOO在台湾收购了奇摩站,后来的人要想进来的也只有靠买了。新浪手中有1.2亿美元的现金,足可抵御任何恶意收购。但在万事之前,新浪是一个商业公司,要成活,要有业绩,所以新浪是很开放的,一直不停地在讨论收购和被并购的问题,今年就会看到具体的动作。   

  中华网、TOM.com都以收购为迅速膨胀之道,这两个公司成为收购者的机会极大。似乎为了证实这一点,路透社又传来最新消息,说中华网有意收购网易,有关谈判正在进行中。

  赢利为王:谁是第一个赢利者?   

  一年前互联网公司还在大炒注意力经济,大谈特谈上市,今天人们看一个互联网公司,谁是第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看它赚不赚钱,或者什么时候能赚到钱,“赢利为王”。那么谁会是第一个赢利的门户网站呢?2000年12月18日张朝阳在北京宣布说:“搜狐2002年就可赢利,2003年更是必保。”有媒体评价“这实际上就等于说搜狐将成为最先赢利的纳斯达克上市的网络公司”,即第一个赢利的门户网站。   

  汪延的说法则比较委婉:“新浪是上市公司,我不方便做这个预测,但我可以告诉你分析师的预测。华尔街分析师认为‘2003年新浪可能会盈利,但有信心新浪在此之前会盈利’。”   

  在北京的一次与媒体的聚会上,丁磊则借已经离开网易的前网易CFO何海文之口为网易的赢利时间定了调子:“网易要在2003年赢利。”   王雷雷说,TOM.com希望今年就能赢利,如果王雷雷的话可以实现的话,TOM.com将会是国内门户网站中的第一个赢利者,搜狐只能屈居第二了。

  宽带无线:又一场跑马圈地   

  互联网经济说是经济,其实归根到底是技术。王雷雷说,门户网站将来竞争的焦点仍将在IT方面。丁磊说,在互联网这个日新月异、竞争激烈的行业,失去了创新能力,就失去了一切。正因为如此,在看到宽带和无线互联将在今后几年内彻底改变互联网的应用时,新浪、搜狐、网易及TOM等都开始走上了同一条路,开始了另一场跑马圈地。   

  正如互联网在中国刚刚兴起时一样,在宽带和无线互联领域,谁圈的地多,谁就有可能成为赢家。(新快报记者毕金华)


摘引自《ChinaByte》


[关闭此文章]

 
 
网页制作:浩竹猎头中心网络部 (1999-2001) [ 版权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