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吴延晖
“吸引留学人员归国,不仅是要办几家企业,而要造就一个富有活力、能够融入世界的环境。”
“我们回国,不是看中什么政策优惠,而是看到祖国对我们真的开始重视了,不断为我们创造发挥才能的环境。”
……在昨天结束的第三届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上,来自美国、日本、欧洲、澳洲等地的留学人员纷纷以自身经历和所在国家的发展经验,向组委会提出一个共同的意见:人才比项目更加重要。
在“留交会”的留学人员成果汇报会上,曾获1995年美国总统奖的留美博士刘胜认为,现在国内各种开发区的评判主要是看引进多少外资,有多少项目落户,这固然也是重要的,但过分强调就会走向误区。近几年一些地方政府一看有国外来的项目,就大把钱往里投,结果出现雷同生产线太多,造成浪费。他说:“中国政府希望用市场换技术的做法基本是梦想,外国人不会慷慨地把技术拱手相送,中国真正需要的是人才,不只是某些个人,而是一个互补的团队,不仅要吸引国外留学人员,外国人也可以进来。”
不少留学人员代表对这一观点表示赞同,提出应当修正关于所谓“开发区”、“高新区”、“创业园”的价值评估方法,应以创新、专利及创业环境、企业家精神作为衡量标准。
针对国内基础研究薄弱的现状,留学人员指出,对带有基础研究性质的项目不能照搬国外技术,更不能盲目斥巨资买国外设备。一名从中国科学院出国留学多年的高级研究员说:“其实,国内现在一些科研机构条件比哈佛、比牛津都要好,但就是出不了大成果,当年华罗庚他们从国外回来,两手空空,只带一个脑袋,却建了丰功伟绩,这是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
已经在国内成功落户创业的马文丽、杨叔伟、吕谭平等人也强调创造有利于科学家发挥的宽松环境的重要性。实际上,相当多的企业看中的是留学人员的才能以及海外网络,而希望说服留学人员放弃项目,留下人、留下知识。
国家科技部部长朱丽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赞同留学人员代表关于人才的看法,说:“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归根结底靠的是人才,这不是金钱可以买来的。”她特别指出,国内吸引人才,就要创造公平的环境。教育部副部长韦钰提出,留学人员带来的更重要的是观念和机制的创新,“这一点至少与技术同样重要”。
摘引自《羊城晚报》
[关闭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