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如果你认为我把2000年说成“小企业年”有些牵强,那不妨先回到1999年,“《财富》论坛”在上海的举办使大企业成为那一年的主角,“500强”成为中国企业的追求和梦想。而2000年,新经济催化了“小企业”的诞生和发展,“小企业”的神话似乎比“大企业”的梦想更使人兴奋。在年末,亚信、阳光文化、万科、新浪、搜狐和网易入选《福布斯》评选的全球最佳小企业,本版特挑选了在纳斯达克上市的高科技公司亚信、在香港上市的网络电视传播公司阳光文化和在深交所上市的房地产公司万科做代表,在新世纪到来之际,一起听一听来自小企业的声音。
访亚信科技(中国)有限公司CEO丁健
快速成长,是每个企业的追求,不拔苗助长只是急功近利者的一厢情愿,因为正在享受着成长的喜悦的小企业也不可避免地经历着成长的痛苦。“速”与“度”时而和谐,时而矛盾,这其中的酸甜苦辣恐怕只有当事人才知道。
本报记者韩晓静如果用坐标来描述亚信5年来的发展速度,那么,你一定会画出一条一路上扬的直线,当然,这个线路并不是昨天的亚信人能够提前设计出来的,而今天的亚信人能够左右的,是如何在快速增长的同时把握好这根线的角度与力度,这似乎比划直线要难得多。
看时“眼高”做时“手低”
1995年,田溯宁、丁健等人回国创办了亚信,当时公司只有几个人,同年年底发展到90多人,而今天,亚信已拥有员工700多人,即使是在高科技公司中,这种扩张的速度也足以让人瞠目。
如果连自己都觉得长得快,那一定是太快了。在亚信流行一个词,“grows pain成长的痛苦”,丁健回忆,这种痛苦出现的频率非常高,企业刚到一个阶段,就要开始想另一个阶段的事情了,而矛盾在于公司的创始人都是搞技术出身的,没有企业的管理经验,因此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调整。
不论在什么状态,只要满足现状就不会有太多烦恼,个人如此,企业也是如此。可偏偏亚信的管理层都是在美国呆过的人,也就愿意用最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管理层永远处于痛苦的状态,从没有满足过,不停地责备自己,怎么管不好这个企业。”丁健把这种状态比喻为眼高手低,“在美国见过好的是什么样子,但我们没有经验,只能摸爬滚打。”
说到“眼高手低”,丁健举了一个很有趣的例子:在亚信只有十几个人的时候,他们找德勤去做审计,搞得这个全世界第6大会计师事务所直发蒙,“你们只这么点儿规模,要我们审计什么。”当时亚信的想法是,要与国际接轨,操作必须规范,财务要清楚,虽然找德勤并不恰当,管理层还不清楚到底该怎样做,但这种定位和立足点为亚信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虽然没有更多的经验,但管理层从一些基本的做人准则中发展了一些企业的“规矩”,例如,从创业开始,核心管理层的任何亲属,不管专业多对口,都不许在公司里任职,真可谓“株连九族”,很多管理层的家庭成员有怨言。但他们坚信,亚信是一个靠人才而不靠家族发展的企业。
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
在三四年前亚信准备第一次融资,投资银行为他们写招股说明书时,投资银行的人认为,亚信在选择商业模式上,下了很大的功夫,花了很大的力气,也能挣不少钱。当时丁健半开玩笑地说,“我更希望能不花力气就挣到钱,”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投资银行的专家非常认真地告诫他,“绝对不能对投资人这样说,投资人会非常失望。”因为基本的经营概念是,不花力气不可能挣到钱,任何没有竞争的环境都是不可能长久的。
说归说,做归做,亚信其实一直都在赚“辛苦钱”,系统集成是亚信最传统的业务,虽然一直在增长,但其所占比例以及重要性无疑将在未来的几年中逐渐减小,软件将成为公司的看家法宝。不仅如此,一直伴随互联网长大的亚信看到了Internet应用的最新趋势——互联网应用服务,AIP(Application Infrastructure Provider,网络基础设施应用提供商)模式即将进入亚信的战略体系。
“做小软件,做集成很挣钱,但如果任何一个中关村的小公司都可以和我们竞争,那两年后市场就没有了。”亚信必须寻找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我们目前做大型计费软件,投入非常大,很辛苦,但必须要这样做。”
丁健的体会是,小企业在快速成长的时候,不要被业绩增长所迷惑,要建立核心竞争力。整个中国市场、互联网给了亚信一个机会,但机会转瞬即逝,也许半年,也许一年,在抓住机会时必须同时锻炼自己的肌体,如果仅享受成果,那以后就连机会都没有了。
“经营企业就像划小船一样,如果我望得远,看到右前方有块大石头,航线会避开它,这时如果突然发现左前方有一块小石头,我该往哪边躲呢?当然应该撞小的,躲大的。如果当初没看见右边的大石头,可能就会撞上。”
2000年对于亚信来说是收获颇丰的一年,成功登陆NASDAQ,顺利实施系统集成、软件、服务三个主要业务发展战略;承建了四个全国IP骨干网,软件有了质的飞跃;与业界领先企业广泛结盟,实现战略合作;率先推出AIP服务,并注资成立专业的网络安全公司。当然,一切还只是刚刚开始。
丁健认为,管理层必须看清楚两三年之后的事情,只知道一年以后会怎么样是远远不够的。做企业的管理者,心中要对市场的未来格局,行业的发展,技术的导向有清晰地认识,这样在突发事件出现的时候,才知道自己在什么位置,作出的应答才不会是仓促的,短期的行为。
作为一个上市公司,除了要经受市场的变化,也要经受股价的起伏。在这两种动态的环境中寻求平衡不太容易,丁健的选择是,只关注自己能控制的事。“很多东西是你没有办法去控制的,谁的一个讲话就可能让很多在美国不知道情况的投资者把你的股票抛掉一半,你根本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所以我最大的一个收获就是不要花太多时间去想股票的事情,通过股票的变化,你要去想业务,而不是那些与业务无关的事。只要业务好,股价早晚会涨回来。”
一边变大一边变小
如果一个公司兼顾大公司的品质和小公司的灵活性,那么它是大还是小就没人在乎了。正因为如此,大公司在忙着分拆业务,小公司则想着树立品牌优势。
亚信在业务上的扩张必须有体系结构的保证,业务做加法,组织结构可不能跟着做加法,否则发展到一定程度肯定就将遇到无法克服的瓶颈。为此,2000年9月初,亚信请来一家国际知名的战略咨询公司做流程重组项目,主要的框架已经基本确定,事业部制将成为亚信新的组织结构形式。
新结构的主要框架是针对亚信系统集成,软件和互联网应用服务这三条业务主线推进事业部制。而在过去,比如说比较典型的1999年的架构:整个亚信是一种比较矩阵的管理结构,有统一的市场部门和统一的销售部门,早期的“系统产品部”,还有全资子公司德康,两条业务主线包括系统集成部和软件部,它们都直接向总裁汇报,市场和销售部门独立于业务主线操作,跟业务主线之间的配合更多是矩阵型的。调整之后,在系统集成,软件和互联网应用服务这三个事业部之外,是一些公共的职能部门,比如行政人事,市场推广部,以及企业发展部等。
新的结构对于亚信无疑更加合理和高效,比如,过去的系统集成部,它的职能是项目实施,项目管理以及售后服务,它完全可以把它在后端的这一块做到尽可能效率高,但是对于售前的这一端,比如销售和系统设计,它不能控制,这样系统集成部在前端资源的使用上存在这样两个方面的问题。
事业部制应该可以避免这样的缺陷。在事业部制下,从设计、实施到服务,所有的信息能够在一个团队里共享,这样设计人员对整个客户的系统非常了解,当客户有扩容想法的时候,设计师肯定可以给他提出很好的建议,能够保证系统投资最少,效果最好。
事业部制,扁平化,权力下放,这一系列事是小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做的。小企业之所以被看好,正是由于它没有包袱,可以轻装上阵,这包袱不仅指人员上的,更是指观念上的。人长大了,杂念就会多,如果真是这样,亚信还是“小”点好。
一缕阳光也能灿烂
---访阳光文化网络电视公司主席杨澜
喜欢做的事,说多也不多,能赚钱的事,说少也不少。不过,既喜欢又能赚钱的事就不多了。能将两者有机地结合不仅是创业者的幸福,也是小企业的优势所在。
本报记者韩晓静很多人在给企业或商标命名时都愿意选择一些能包涵很广的字眼,希望品牌可以无拘无束地发展。“阳光”的确也是一个能让人产生无限遐想的词汇,杨澜给自己的网络电视公司命名为“阳光文化”,因为她相信历史是温暖的,历史是常新的,历史是属于全人类的,犹如阳光。而且她从小就喜欢阳光明媚的天气,希望“阳光”这个词能给自己和中华文化带来好运气。不过,在选择主营业务时,“阳光文化”并不“阳光普照”,只选择做“另类”主题文化——专门制作历史文化题材节目。
理想与现实
从做主持人,到制作节目,再到经营阳光文化网络电视公司,杨澜一直对历史文化题材的节目情有独钟。这种执着使她非常坚定地选择了做“另类”文化的商业模式。她在美国留学期间,深感西方传媒对中国的无知与偏见,又失望地发现许多国内的专题片在制作理念与手法上陈旧,无法被西方观众接受。只有走市场的道路,以国际水平的制作打入国外主流媒体,才能打破这种局面。当然,这种执着并不仅仅依赖于个人的感觉,因为杨澜清楚地知道,“文化是一种理想,首先要盈利,‘阳光文化’是香港的上市公司,对股民负有责任,因此商业运作是非常重要的”。
在此次入选《福布斯》最佳小企业的六家中国公司之中,“阳光文化”年龄最小,并且独得“未来之星”殊荣,杨澜当然很高兴,倒不是这种评选能给公司带来什么直接的利益或至高的荣誉,杨澜看中的是外界对于“阳光文化”所选择的商业模式的肯定,这无疑增加了他们的信心,就好象初次登台表演的小演员,第一次获得的掌声分量最重。
应该说,“阳光文化”所选择的市场定位抛弃了目前唾手可得的一些商业机会,带有一定的前瞻性。历史文化题材节目面对的是有一定经济实力和文化素养的群体,是“小众”而非“大众”,这一细分市场在华人地区并没有清晰地形成,需要一定时间去引导和培养。杨澜的信心来自于美国主题频道的成功,她举例说,美国的历史频道经过6年的努力,在美国有线频道中,被观众和广告商评为最有价值的频道。这足以说明这一消费群的忠实度与潜力。
最近经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批准,阳光卫视成为2001年在国内有限制收视的境外卫星电视台之一。同时,阳光卫视已全频道在香港落地,2001年起落地台湾,从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中华文化运作。另外,除了电视这一传播渠道,杨澜对于多媒体的发展也有充分的考虑。她认为,在多媒体拓展方面,文化产品具有再包装和再销售的潜力,与新闻的及时播放,电视剧的单向播放相比,专题片和纪录片更适合互动,在宽频网络和互动电视上能够得到充分体现,“‘阳光文化’在多媒体方面有所准备,这一点也得到行业内的认同”。
“阳光文化”的收入是多元化的,除在亚洲卫星上阳光卫视有广告收入外,文化纪录专题片可再做发行,再打包卖给其他电视台。“文化专题片实效性不强,但自生能力强,可重复播出价值高。”杨澜已具备了商人的思维模式:“我们必须既考虑文化的追求又考虑商业的价值,否则一切都是空谈。”的确,与卫星电视相比,发行覆盖面更大,从而增加广告收入。
“阳光”与“杨澜”
名人创业有许多优势,杨澜并不讳言“杨澜”品牌为“阳光文化”移植了许多先天的优越条件。在谈到“杨澜”与“阳光文化”两个品牌的关系时,杨澜坦言,“一开始会结合得比较紧密,日后会出现优质的节目群和群体主持人,以及优秀的制片人、管理者等等,‘阳光’要比‘杨澜’涵盖的多得多”。
制作文化纪录片,无疑需要非常优秀的制作人。“阳光卫视将提供一个平台,”杨澜认为,“这个平台有合理的商业模式,可以给很多人提供资金、市场和播放平台,有能力进行‘大制作’,摆脱单打独斗的现状。”
2000年8月8日开播的阳光卫视是“阳光文化”的传播渠道之一,这是第一个以历史及人物传记为主题的华语卫星电视频道。目前主要播出的节目有介绍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和近代人物传记的《发现中国》、《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人生在线》;有反映世界名人、民情民俗、科技发明的《人物志》、《岁月留痕》、《时空纽扣》、《我们都记得》等。最近,两岸三地的电视制作人正将精心制作的《国宝背后的故事》、《西部阳光》、《阳光处处》等反映中国历史、经济、文化诸多方面内容的主题节目奉献给观众,以期引起关注中国的国外研究者和投资者的广泛兴趣。
到目前为止,杨澜、吴征夫妇大概已经投入了2200万美元。最大的一笔约500万美元建成了香港的一个新的制作室。其余的资金一部分用于引进节目,另一部分则用来招募一批高素质的制作、编辑和广告职员队伍(在册已有220人)。杨澜从亚视以及香港有线电视挖走了一些有很好业绩的制片和编辑。徐小明与李兆熊两位亚视的前任高级副总裁,现就领导着香港的制作和播出部门。
动力与压力
按常理,“阳光文化”应当首先得到观众的认可,近而吸引广大广告商,由此提高经营业绩,最终在股价上得到体现,但事情的发展却不是这样。
阳光卫视8月8日才开播,观众群正在培养当中,并没有进入理想状态,但广告商已经开始行动了。阳光卫视的节目广告已售出到今年9月份,金额总数达2000万美元,这其中包括有中国的一些著名的公司,还有诺基亚、摩托罗拉、柯达等一些跨国公司。杨澜分析,目前的广告客户主要有两类,一部分抱着观望和尝试的姿态,一部分看好长期发展,敢于冒一定的风险。
再看“阳光文化”的股价,在2000年1月份收购时每股0.02港元后,股价在8月份攀升到每股0.36港元,之后11月3日又回落到0.23港元。虽然股价并不是一路攀升,但投资家们仍然很乐观地评价了“阳光文化”,认为到今年3月份,她会有超出预估值的收入。
亚洲CreditLyonnais证券的分析家们认为,“阳光文化”每股价值短期可达0.63元,远超过目前的股价,并预计到今年前期,每天可播出180分钟的广告,到今年3月份可有第一笔1500万美元的收入,2002年收入将达到4800万元或者更多。亚洲KleinwortBenson证券则期待“阳光文化”到2002年能有每股0.004港元的净收入。
这仅仅是外界的评价,真正的信心还是来自于内部,公司认为,他们能够达到甚至超过投资家们所预期的水平。
虽然“曙光就在前方”,但杨澜还是感到压力无所不在,“股票市场是完全透明的,我们需要有时间表现,做出业绩”。为早日实现自己在文化和商业上的追求,杨澜不久将重返荧屏,她将证明自己的实力。
杨澜用“怀中国心,做国际人”来描述“阳光文化”的价值取向,“把自己内心对中国文化的骄傲进行包装,推向国际。”杨澜强调,“我们追求朴实、客观与平衡,不要主观和慷慨激昂。时间是很无情的,要用真实与朴素的表现与国际市场的沟通,一切虚假的东西都经不起时间的考验。”
《福布斯》(全球版)评出全球最佳300家小企业
《福布斯》的数据库中有两万多家企业,从中挑300家全球最佳小企业并非易事。获选的300家小企业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的100家是在过去3年中,销售和利润都有15%以上的增长,每股回报率在12%以上,来年的盈利增长预计在20%以上;第二部分是用相似的标准选出的美国100家小企业;第三部分是基金经理和分析家推荐的100家。
这300家企业中,去年的销售额全部低于5亿美元。首先它们必须是上市公司,其中2/3还达到以下几个财务标准:年销售额5亿美元以下,在过去三年有强劲的盈利能力和高额的股权回报。那些仅仅辉煌一两年就没落的、昙花一现的企业,是过不了关的。
《福布斯》并不仅仅看过去的业绩,还要求该企业下一年度的盈利增长能力被分析家们一致看好。
评选也不仅仅依靠财务历史数据,否则就会错过那些在未来一两年里可能变得重要和利润丰厚的高手。为了找出这样的企业,《福布斯》邀请全球的基金经理、证券分析家和企业家进行推荐。由此被选中的100家公司,年销售额也在5亿美元以下,但并未满足其他财务标准。
从300家最佳小企业里,《福布斯》又挑出了20家,认为它们有可能在相关行业里成为明星。他们拥有可靠的、正在发展的业务,并且根据资料,他们极有可能成为未来举足轻重的企业。
此次获评《福布斯》全球最优秀小企业的六家中国企业是亚信科技(中国)、阳光文化(文化网络电视)、万科、新浪、搜狐及网易。
折腾了16年还是小企业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石
万科从事中国大陆的住宅产业,曾经拿自己同相临的香港地产公司新鸿基做比较,得出结论:对方是航空母舰,万科是小舢板。虽说自比小舢板,并不认为自己是小公司,但福布斯的评选,给万科从全球的角度审视自己机会,明白了,万科还是小公司。按照小型公司经营规模不超过5亿美金的标准,万科争取2001年进入中型公司。
入选《福布斯》全球最佳小企业,自然是高兴的事,但却高兴不起来。怎么折腾了16年,万科算是小企业?按福布斯的标准,年营业额不超过5亿美金(折合人民币45亿元),万科1999年的营业额是30亿元人民币,预计2000年为40亿人民币,从全球视角,不是小企业又是什么?
论公司的历史,万科同北京的联想、四通、青岛的海尔、深圳的康家、三九都成立于八十年代中期。论知名度,上述公司均是所在行业的佼佼者;论产业规模,按福布斯的标准,唯有万科还属小企业的序列。进入多少强不是万科追求的目标,但较客观的评价却能使企业清楚所在的位置。万科目前的经营规模同其市场名气极不相称。这点要看清楚!
在入选企业中,唯有万科是传统行业。企业未来的发展潜力是评比的重要参数之一,看来国际资本市场对中国大陆的住宅市场看好,这对万科是利好消息吧。
入选福布斯只是一个故事 《万科周刊》主编单小海
另五家入选《福布斯》的都是与网络紧密相关的高科技企业。从基本面看,从增长性看,传统行业已经是风光不再。要继续保持领先,就要直面网络带来的机会和挑战。
其他五家企业的历史都很短,亚信于1995年成立,已经是五家中最“老”的公司,最晚的是2000年8月开始营业的阳光文化,而万科自1984年成立,已经走过16年的道路。就此来看,高科技相关的行业发展要远远超出传统企业的成长速度。
万科成立16年来,经验和教训都比较多,这当然是我们的优势。但是要警惕的是,在新经济时代,旧的经验和教训都有可能成为跟上新潮流的包袱。
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资本的国际化是必然趋势。万科1988年进行股份化改造,1992年成为中国内地最早的上市公司,算是较早在资本市场吃螃蟹的勇敢者之一。但是其他的五家入选者有四家是1999年、2000年在纳斯达克上市,利用后发优势,直接与国际资本对接,从而获得超常规发展。阳光文化也是依托香港强大的资本力量进行运作。
华润入主后,万科也初步打通了国际融资渠道,今后要把产业经营和资本经营结合,利用国际资本的力量,成为房地产行业名副其实的领跑者和第一品牌。
入选福布斯,只是一个故事。故事主要是代表过去咱们自个儿可不能给这故事绕住了——时间已经不多,要往前赶的路还很长。(韩晓静整理)
小资料入选企业简介
亚信:中国互联网建立、维护、运营、完善及通讯基础设施全面解决方案及软件产品的领先供应商。1995年起开始在国内开展业务,设计并承建了100多个计算机网络工程,其中包括中国Internet 4大全国骨干网工程:中国电信ChinaNET、中国联通UniNET、中国网通CNCNET以及中国移动IP骨干网CMNET。
万科:1984年在深圳成立,1992年在深圳交易所上市。万科以房地产为核心业务,目前以深圳、上海、北京、天津、沈阳、成都为主要开发城市。2000年公司股权转换,华润集团成为该公司大股东,预计大股东将为公司发展提供资金和资源多方面的支持。
阳光文化:2000年3月成立,通过收购香港良记集团成为香港上市公司。是电视节目传输、制作以及版权拥有机构,持有自己独特的发展方略——创造“另类”节目品牌。即借公司拥有的具有独特品牌效应的强大节目资料库创造以传输历史文化资讯、人物传记为主题的纪录片品牌效应。
网易:1997年6月创立,2000年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在开发互联网应用、服务及其他技术方面,网易取得了中国互联网业的多项第一:第一家中文全文检索,第一个大容量免费个人主页基地,第一个免费电子贺卡站,第一个网上虚拟社区,第一个网上拍卖平台。曾两次被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评选为中国十佳网站之首。
新浪:成立于1998年年底,是中国大陆第一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网站。其前身是四通利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和华渊资讯公司。两家公司于1998年12月1日宣布合并,成立新浪网公司并推出同名的中文网站。新浪网是一家为世界各地中国人提供全面互联网信息服务的国际性公司,主要产品是大型中文综合网站——新浪网以及相关的中文网络应用软件。目标通过提供全面、及时的中文信息内容,以及高效、方便的网络工具,建立功能多元化、使用简单快捷的中文网络空间,提供轻松、自由地与世界交流的先进手段,成为世界各地中国人的全功能网上生活社区。
搜狐:成立于1996年8月,2000年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创办人张朝阳博士在《数字化生存》作者尼葛洛庞帝先生和美国风险投资支持下建立。目前的投资方包括美国英特尔公司、道琼斯公司、晨兴公司、IDG公司、盈科动力、联想及Hikari等世界著名企业和财团。
摘引自《中国经营报》
[关闭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