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斌在新世纪企业清华大学高峰会发表演讲

[关闭此文章]


  主持人:下面请国家计委副主任,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公室副主任李子斌先生做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经济发展的主题演讲,大家欢迎。

  李子斌:

  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年的发展,我们国家的国民经济上了一个大台阶,但是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国民经济深层次的矛盾日益突出,包括经济结构的调整,国有企业改革的发展,防范和发展金融风险,增加农民收入和解决分配不公正的问题,这些深层次的问题不解决,一定会影响我们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个深层次的问题,我的题目就是经济结构和战略性调整,促进我们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我发言的内容之一,就是结构调整是经济发展的主线;第二个内容,结构调整涉及到许许多多的问题,产业结构的调整,产品结构的调整,地区结构调整,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还有所有制结构的调整。

  内容太多,我着重讲讲工业结构的调整,重点讲讲信息产业技术的发展,第二是传统产业的改造的发展。剩下的,根据我现在的工作岗位可以讲两个问题,第一是地区结构调整,西部大开发,也可以讲讲,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我想在座的企业比较多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对我们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来讲,都是很重要的,所以我再讲讲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

  发言的第一的内容就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是经济发展的主线。我方才讲,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的生产力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农产品、工业制造品和基础性的生产资料基本上告别了短缺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对外开放的格局基本形成,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也亟待解决。这些深层次的矛盾,包括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扩大社会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和解决分配不公。这些问题,在未来的五年到十年将进入关键时期,改革处于共建阶段。

  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随着经济的发展日渐突出,包括这么几个方面,就产业结构而言,主要表现在农业的基础地位不稳,基于自然灾害的能力比较低,传统产业农业的产业化水平比较地低,就业数量比较高。第二,产业技术水平不高,管理水平低,第三产业,金融保险和公共服务发展不够。就产品结构而言,主要是科技含量低,产品的品种、规格、质量不能满足国内消费结构的需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也比较差,比如钢产量我们是世界第一大国,但是我们国内的大部分是订购的,我们是纺织品的大国,但是每年进口有六十亿美元以上。就地区结构而言,东部、中部、西部的结构发展差距越来越大,但是中西部的经济结构却是趋同的,这样就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造成市场的共振,这个地方卖不出去,那个地方也卖不出去。我们的企业集中度比较低,缺少规模化的静音。大家都知道,跨国集团是经济发展的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竞争能力的集中表现,但是就我们国家而言,那种实力很强,技术创新能力很强,有很强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几乎没有。世界五百强,我们国家有几个能排得进去,但是我们排得进去的和人家的企业集团比较来讲,我们的竞争能力,管理水平,创新的能力,可以说是差别很大。就所有制结构而言,主要表现在国有资产分布过散,国有资产分布在国民经济的每一个领域,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消耗了百分之七十的金融资源,而我们个体私营企业得到的经营资源得不到满足,所以我们的经济结构内部的矛盾,问题日渐突出,迫切需要解决。前二十年我们国家的经济实现了平均百分之十的高速度的增长,主要是靠改革的动力机制所推动目的,改革开放带来了生产力的解放,从现在起,到本世纪中叶,主要取决于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我们国家已经到了必须以结构调整来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阶段,不调整,就没有办法提高国民经济的综合素质和经济效益,不能提高竞争力。这个调整要有有三个转变,就是调整思路的转变,调整方式的转变,还有调整机制的转变,不适应这三个转变,我们的结构调整就会付出那么多的代价,发挥那么花费那么多的时间。首先是调整思路的转变,要以事业性为主,转变为战略性为主,加快人才的培养,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以信息技术革命和正在新的革命等一系列新的技术革命变动战略性的调整。其次是调整方式的转变,从增量调整为主,转变到质量调整为主,质量标准和增量标准相结合。短缺经济时期的主要矛盾,主要是短缺领域的商品供应不足,那个时期的调整当然是增量调整。现在的结构矛盾,主要是产生需求的不足和产品质量品种的不足,所以结构调整应该是以存量调整为主,存量调整和增量调整相结合,为什么还需要增量调整呢?就是说,我们现在所谓的结构短缺时代,只是一部分统治者、工业产品,但是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事业和国民教育方面的供给,仍然是十分的明显不足。我们所谓的过剩,并不是什么都过剩,我们的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事业和国民教育方面的供给仍然是明显不足,这几个领域仍然是增量为主,而在生产能力过剩,和需求相对不足的领域,当然主要应该靠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效益为调整。第三是调整机制的转变,从政府为主转变为政府引导,以市场为主要方面的调整,推动国民经济的调整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这是我发言的第一的内容,结构调整是经济发展的主线。

  我开头讲,结构调整的内容很多,不能什么都谈,这么点时间,所以我重点谈谈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经济结构调整之中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我们国家工业具有相当的基础,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依靠和带动的力量,工业的迅速发展,不仅加速了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也大地带动了金融、商贸、交通运输,通讯邮电、房地产、饮食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继续完成工业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艰巨的历史性任务,加快我国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我们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靠什么来调整呢?二十世纪爆发过两次世界大战,一次经济大危机,以及长达四十年的冷战,但是世界总产值从1900年的不到两万亿美元,增长到1999年的三十万亿美元。财富极具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科学技术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大力发展高科技,尽快形成产业优势,是当即世界各国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举措,要抓住信息化的机遇,大力发展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同时,用高新技术先进技术改造农业和传统产业,使信息化和工业化融为一体,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努力提高我国国民经济的综合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这段引发出下面两个内容,一,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第二个,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和发展。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最近这几年,在我们国家的许多地区,许多城市已经是沸沸扬扬,但是,高新技术不可能遍地开花,九百六十五万平方公里,三十一个省市都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没有可能的,不必要。努力营造良好的环境,高新技术产业才能快速健康地发展起来。我认为以下四个方面的要素,才能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各地应该因地制宜,你能不能在这四个方面有发展。第一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的科技开发体系,首都与地区紧密结合的新路子,这是我国的一个大问题,科教兴国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科技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相结合,解决好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问题。这几年,在这个方面,我们国家已经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原有的科研体制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大部分科研机构有利于企业之外,与市场相脱节,关起门来搞科研,吃皇粮搞科研的结果就是一门心思想着出论文,评奖,评技术支撑,科研人员并不太关心他的成果能否转化为生产力,这些科研单位也缺少办企业的人才、经验和资金,缺乏把较大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手段和能力。我们国家的科技成果转换率比较低,大量的科技成果不是转化为生产能力,而是转化为奖状,转化成了技术支撑。有些有限的科技人员和科技投入造成了大量的浪费。而企业又缺乏技术来源。科研机构大体上分为三类,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工业研究。我们国家是一个大国,必须在世界科技尖端之占有一席之地。基础研究在短期内不会产品经济效益,因此应该政府财政拨款,至于搞多大规模,要根据国家的财力、人力和发展阶段来考虑。应用研究必须以企业为主体,面向市场,适应市场的变化,融入经济大循环。在这方面,我们国家有很多城市走在前面了,例子是很多的。比如上海、北京,现在是方兴未艾,深圳走得比较靠前一点,因为它是经济特区,在改革开放方面先行了一步,深圳的七百多家研究所有百分之九十二建立在企业,科研经费是80%在企业,科技成果转换率是80%,高新技术产业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比重占46.78%,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第一个问题就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的科技开发点。第二,努力建立起人才支撑,发展高科技,人才是关键,没有人才,搞不了高新技术产业,为什么不能建立遍地开花呢没有条件,这个情况也是各地要因地制宜,比如北京和上海,老的城市,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众多,面临的人才问题,构筑人才支撑体系,主要是留住人才,培养人才,比如深圳市,那些新兴的城市,由于历史、社会的原因,没有那么多的大学,也没有那么多的官办的研究所,所以应该采取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甚至于在一定的时间内是以引进为主的,主要是创造一个好的经济机制,一个好的运营机制,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靠这个体制和机制吸引一批又一批的各类人才到深圳创业。同时,加强和许多名牌大学的紧密合作,比如清华、北大、杭大,二十几所大学都有合作,他们提出一个口号,目标就是深圳无名校,名校在深圳。第三,构筑高科技的投入体系,在现阶段,一方面要建立与政府的投入,科技投入为引导,以企业的投入为主体,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从长远看,从发达国家经验看,要积极建立我国高科技风险投资机制,在一些发达国家,高科技的中小企业在创业期间,风险资本的投资起了及其重要的作用,在成长期开始上市,股票市场起了很大的作用。过去风险资本进入实业,至少要花五年的时间,现在在一些发达国家,连一年的时间都不到。从初创到上市,十年以前大概要六年,现在是两年到四年,所以我认为,我们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应该共同努力,创造条件,在适当的时间,开设高科技企业的股票二板市场,培育由项目市场、资本市场和股权交易市场组成的高科技风险投资体系,没有这个是不行的,发展高科技企业,首先要有一批创业者,技术的发明者,要一批管理企业家,要有风险投资人和投资银行的支持。第四个,就是发挥政府的推动和引导作用,努力营造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综合环境,这个就比较多了,包括政府本身的职能转变,现代市场体系的培育,中介机构的培育,要政府还要制定前瞻性的发展规划和战略,制定综合配套的正确体系,建立和完善以保护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法规体系,以及良好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等等。内容很多,不详细进了。也就是说,在知识经济时代,政府的作用不是减弱,而是更为重要,政府的直接干预少了,政府的职能应该更集中于使市场机制发挥更好的为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创造必要的正确政策条件和制度的条件。这是工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第一个内容,高新技术产业。

  第二,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和发展,科学技术革命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正在把我们带入知识经济时代。但是,芯片必定代替不了面包和牛奶,电脑可以使机床数字化,可以使小轿车更加安全舒适,但是最终代替不了集团和轿车,信息高速公路,是跑汽车的高速公路,从概念和实际都是两个概念,互联网不是取代传统经济,而是使知识熔融现代化,产品性能的制度化等等,所以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高薪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之间不是替代的关系,古老的门户业至今仍然存在,只要有人类存在,视频、纺织、服装,家用电器等等传统产业就会永远的存在。所以,我们国家目前在工业结构调整时间,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必须继续高度重视传统产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因为从我们国家目前的现实情况看,高新技术产业刚刚兴起,数量和水平都相当有限。高新技术产业与大量的传统产业并存的格局,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国家现行的生产力水平所限制的,所以要继续高度重视传统产业的地位和作用,用高薪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现在看来不一样。剩下的,延伸到地区结构调整,西部大开发,国有企业的改革。因为时间不够,不讲这么多了。国有企业改革,我概括地说,这个问题特别重要,任务特别艰巨。如果我们统一认识,下大力气,共同努力,力争在今后再用五年到十年的时间,把国有企业搞好,是很了不起的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否真正能够建立起来,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能否巩固,关系到国民经济能够持续健康发展,关系到我们国家稳定和发展的大局,这是至关重要的。这几年,我们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在这方面,但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层次的问题,好多问题,我个人看,不要说解决,还没有碰到。国有企业的改革,大概是三个方面的问题,我们重视都不够,一个是机制的转变,这个问题说起来很容易,外商投资企业,跨国集团,包括一些国内企业,就照那个机制办吧,人家怎么办你就怎么办,实际上做不到,所有质的差别,再加上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所以做不到这种机制的转变,要有努力转变。

  第二是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一个企业归根到底产品卖不出去,这个产品没有市场,这个企业不管什么所有制,都得倒闭,都得关门,简单的再生产都维持不了,产品改造怎么办呢?工业产品不是变戏法,不是搞魔术,产品卖不出去,那就来第二种,第二种不行,来第三种,稀有极有,实际生活当中不会有的。我们国家的工业装备水平达到了世界上八十年代后期水平的不过百分之十五左右,大部分都是老的,六七十年代的,产品的质量和成本是没有办法和别人竞争的。我举一个例子,我们国家生产一个产品叫锦纶,五八年投产的,八十年代后期,荷兰搞了一种IPO,那种新工艺,三年半就成为一吨产品,老技术和新技术根本没有办法竞争,原料就比别人多消耗一吨半。在水里面、空气里面变成了污染物,产品的质量,杂质很多,要把这个精制过来,成本很高的,不改造是不行的。因此,企业的国企改造,是非常重要的内容,我们也讲了,但是真正下的力气也跟目前的国立也有关系,这个任务还很艰巨。

  第三就是国有企业的管理,如果说,我们的技术装备比现在发达国家落后二十年左右,我个人认为,我们的水平大概比别人落后至少五十年,这个管理是因为科学,我们对管理科学知道得甚少,到1951年的亚罗织的产品,标志着的管理,现在管理的一些手段,管理方法,管理思想,我们都有很大的差距。当然我不是说,落后五年,五十年,还得花五十年的时间赶上去,那倒不用。我们的手摇电话到现在的数字化手机也就是十年的时间,但是管理不够,企业再好也不行。

  另外一方面也是政府要做的,这方面就不再重复了。

  我正好花了三十分钟,讲的意见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执政,谢谢各位。

  主持人:下面我们请首钢总公司总经理朱纪明先生做经济全球化对首钢影响对策的主体演讲报告。

  朱纪明: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上午好。在新世纪刚刚开始,我们就在我国著名的,也是世界著名的清华大学举办了新世纪企业清华大学企业高峰会议,我代表首钢公司向这次会议的成功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就经济全球化对首钢的影响和对策发表一些看法。

  进入新世纪,如何面对新形势,应对新挑战,实现新发展,是所有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再次我结合首钢实际,谈几点认识和看法。经济全球化对首钢的影响及以信息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发展的历史潮流,首钢同所有的企业一样,面临着经济全球化的调整。经济全球化对企业经济发展的走向影响深远,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生产要素的转移和资源的对比,推动了世界经济的结构调整,同时也带来全球范围的激烈竞争。相随而来的世界范围企业兼并、重组和调整,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影响,企业必须转变观念,迎接挑战,从新的角度,以新的思维来规划自己的未来。首钢作为大型企业集团,考虑自己的发展战略,既要从自身的实际持法,也必须分析外部公关环境,特别是经济全球化对企业带来的影响,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

  经济全球化在首钢,给首钢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及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一是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市场全球化。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国际市场国内市场国际化的倾向越来越明显,特别是中国进入WTO以后,更加向国外产品和企业开放,我国的竞争对手不仅是国内同行,而要直接面对的是实力更加强劲,世界级的跨国公司的竞争。中国要想真正能够角逐这个市场,并且赢得一席之地,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企业,在全球,发达国家的企业是在市场化比较成熟,国内市场体系已经建立,并且相对完善的条件下,专项国际化的。他们更精通市场规则,市场化运作游刃有余。我们国家的市场化进程,过程短,市场体系正在处于建立和完善的过程当中,这种状况不符合也不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游戏规则,要求我国企业必须在经营理念,机制、体制上做大的更新和交流,同时要求我国政府体制政策和发挥也应该尽快地按照市场化的要求和国际惯例和标准。首钢是改革的示范单位,今后的任务应该说是非常繁重。二是经济全球化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结构调整。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突飞猛进,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已经由过去主要依靠资本、资源和人力的投入,专项依靠事实、技术和创新的投资,与此相联系,企业之间的竞争内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过去资本、资源、人力的竞争转变为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的竞争,企业的竞争力,不仅取决于智慧的大小,资源的贫富,人员的多少,更多地取决于企业的科技创新的能力。企业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的人才的竞争,加大人力投入,实现科技进步,已经成为市场竞争的关键,目前发达国家性企业的科技头大体上占5%左右,我国却少得可怜,一般不到百分之1.1,首钢也同样存在着科技投入不足,和科技人才投入不足的问题,必须迎头赶上。

  经济全球化同时也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生产要素的转移,特别是发达国家和企业,为争取更大的竞争优势,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从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和劳动力,就给我们多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家具了竞争,使企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三是经济全球化促进世界范围内的企业兼并和重组,经济全球化带来了市场竞争的全球化,也促进了世界范围内企业的兼并和重组,由于研究和开发费用越来越昂贵,市场竞争空间激烈,最有实力的竞争对手,以竞争为合作,转变为最好的合作伙伴,以最大限度提高劳动生产力,组建超大型企业集团,已经成为企业迎接国际化市场的主要问题。1999年,世界十大钢铁公司,欧洲前五名钢铁工业站世界贸易百分之五十七以上。

  我国企业产业化小二分散,专业化的程度不高,目前问题仍然重要。99年,世界排名五百强里,中国只有四家,钢铁企业一家也没有。全球最有竞争能力的二百五十家企业,全球研究开发费用,投入最多的三百家企业当中中国一家也没有。首钢虽然已经实现了跨行业,跨地区和跨国经营,但是同世界级的大跨给公司相比,无论是经营规模,还是竞争能力上,都有相当大的差距。

  四是经济全球化对我国传统产业的影响尤其突出。现在有两种形象值得注意,一是传统产业出现违法的趋势,以钢铁工业为例,全世界钢铁生产能力是12亿吨,我国钢铁生产能力在30%以上。由于市场竞争加强,再加上市场国际化的挑战,导致市场价格日益下降,越来越接近于行业的成本,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二是传统产业出现了成本趋同化的趋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企业为了生后的生存和发展,不断地推进技术改造,减员增效,加强管理来降低生产成本,导致的最终结果是,企业或者是企业集团之间的生产成本越来越接近。比如国内大钢,每天成本最高和最低的差距是367块,到了99年,这个差距缩小到219元,减少了148元。到了2000年,差距更进一步缩小。传统产业和传统产品微利化和生产趋同化的,尽管会出现曲折和反复,总的趋势来讲,大方向是存在的,转载由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品和高新技术产业转移,优势企业向劣势企业转移。中国企业如何迎接二十一世纪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

  江泽民同志强调,生于忧患,适于安乐,对一个人也是如此。如果没有忧患意识,看不到企业改革发展的复杂环境,盲目乐观,将会对我们的企业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必须充分重视发展战略研究,进行科学和政策的调整。第二,必须认真做好首钢式结构的调整。第三,首钢要选准自己发展中所处的位置,扬长避短,发挥优势。第四,首钢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是提高国际和国内市场竞争能力。第五,今后五年,是决定首钢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时期,必须抓住机遇,迎头赶上,再创辉煌。首钢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对策,首钢是1919年建厂的,至今已发展成为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99年的销售收入337.6千万,非钢产业和海外营业额164.1亿,占4.8.1%,国有资产的总额是570亿元,控制资产的总额是780亿元。当前面临的主要任务,钢铁结构单一,技术含量低,富余人员多,这些年来,非钢产业虽然得到了发展,但是总体上市场竞争能力还不行。面对二十一世纪经济全球化的巨大调整,首钢将采取以下对策。一是以技术进步为动力,积极推进首钢的战略性调整。经济全球化是首钢这样的传统企业面临向高新技术企业转型的战略性结构调整任务,一方面用先进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产业升级。另一方面,继续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这是首钢面对经济全球化调整必须作出的战略选择。和过往的一般结构调整不同,钢钢的结构调整,一是结构调整的方向,有短期适应性,专项长期的战略性结构调整,二是传统产业的调整重点,由过去的增量调整,转向为增量和存量调整结合。过去调整的内容由过去的浅层次的工艺和产品结构的调整,专项包括产业结构、资产结构、企业组织结构,所有制结构,劳动力结构在内的深层次的调整。从以上特点出发,我们实施战略性结构调整的基本要求是:一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和十四届十五中全会的精神,目标是建设一个更有活力的首钢。

  第二是首钢发展的调整,要和区域性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把首都经济的发展作为首钢今后调整的立足点和出发点,首钢要为首都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同时要借发展首都经济的契机,大力推进首钢自身的发展。三是要坚持发展中进行调整,调整中大力推进发展。通过发展解决企业当前面临的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处理改革和发展稳定的关系。四是为了全面体现上述要求,首钢实施三大发展战略,一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房地产业和服务业,二是用高新技术改造钢铁业、机械业和建筑业。三是积极发展海外事业。首钢主要任务是,一方向是以发展芯片设计为代表,建设具有先进水平的芯片设计,在这个基础上,向上下两头延伸,一是向上延伸,发展软件生产,一头是向下延伸,发展电脑和手机等产品,形成产业链。发展的目标是,两千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8亿,两千零一年,实现34亿,2005年,要达到100亿以上。到2004年,要达到集团销售总额的百分之五十以上,首钢的称谓可能不变,但是内涵要发生很大的变化,成为高新产业为主体的企业集团。

  首钢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措施,发挥优势,实行产学研结合,通过首钢多年来同国际上大跨国公司友好合作的关系,促进自己的发展。利用首钢现有的发展,在国内和海外市场的筹资,引入低成本,积极争取国家的政策,资金支持,建立和健全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研究开发、科技创新和激励机制,把高新技术产业办成首钢内部的科学。具体来说,首钢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一个是有基础,首钢涉足高新技术产业从九一年开始,第二是有条件,由于首钢地处北京,面临着科技优势,首钢如何充分利用,这是非常有条件的。第三是有机遇,当前我国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包括国际上的资本,正在大量向中国流入,这是一个难得的机遇。第四就是我们首钢在发展高新技术方面具备了一定的条件。

  目前,首钢正在推进的高新技术产业的重点项目有两项,一是现有的六十寸的芯片生产线,已经实现了6.355米,2000年底已经全面达到了一万三到一万五千片的规模。下一步进一步扩产到三万片。一,实现经济规模生产,提高效益水平,同时,进一步扩大和加强芯片的设计能力,研制和开发具有知识产权的芯片设计,提高国内市场的占有率。二是积极推进八英寸0.255米芯片生产线的建设,北京首钢有限公司,北京首钢高新技术有限公司,美国LS半导体公司,美国佳服把半导体公司共同发起的北京华夏半导体有限公司成立,该项目产品最先进的模拟电路制造技术,实行多标准兼容的开放式的委托办公片,初步安排13亿美金,届时,预计2001年6月底开始,这条线建成以后,接着建设第二个八英寸的生产线,加快现有的六英寸生产,初步形成了我国北方的芯片生产基地。在抓紧芯片生产基地建设的同时,我们加快同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建立研究开发中心,对生产件的候补延伸,主要是研究芯片建设中心,配套产品,逐步开发新兴材料,CD2光盘等新的项目,实行首钢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二任务,高新技术改造,钢铁业,重点按批一是规模,首钢地处北京的特殊区委出发,由八百万吨逐步压缩到六百万吨,确保销售收入不降低。二是淘汰落后,坚决淘汰落后的杂技工艺和设备,三是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实现钢铁生产的清洁化,广泛采用各种先进技术。到了2002年,厂区环境要达到北京市国家二级标准。四是加快技术进步,实现钢铁生产的精品化,建设线材经济生产线,线材经济生产线,初步建设冷轧生产线,形成首钢厂区的钢材生产基地,积极参加华北地区钢铁企业的联合和重组,统一规划,协调企业集团内部各种钢铁企业的资源、产品、市场价格和分工,实现专业化。坚持充分发挥首钢在香港地区拥有四家上市公司的主体地位,不断向东南亚或整个亚洲,以及欧美辐射通过获得的良好信誉和品牌优势,设立经贸机构,向整个非洲发展业务。首钢在国内的发展,要为海外事业的发展创造条件,海外事业的发展,要为首钢集团国内事业的发展,筹集资金,提供帮助。首钢进行战略性结构调整,是一项长期任务,大体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到2001年基本完成。

  以转换机制为核心,迎接经济全球化的调整,必须加快国有企业建设的步伐,只有创造出既符合国际惯例,又有利于条调度契约全体员工聪明才智的作用,才能有效地发挥我们后发性的优势,赶超发达国家。方向就是按照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的要求,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九四年以来,首钢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一是集团化改革的阶段,从95年开始,首钢打破了单一发展的管理机制,采取逐步分离的办法,分立了子公司,建立了以首钢为总公司,以资本为纽带的公司体制。二是制度框架建设阶段,核心是建立三五三六的改进模式,五是五个领导体系,六是六个经营体制,也就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机制,竞争的机制,技术创新的机制,企业抗风险的机制,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治理的机制。以及人才资源的开发机制。到99年底,已初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的框架。

  三是正在进行规范化建设阶段,按照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建设,建立规范化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围绕体制改革,体制转换,进行制度创新。规范了母公司和子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有效的机制,形成各司其职,自负其责,协调运转的机制。二按照三个中心,三级管理的原则,制定了首钢总公司关于规范公司运行体制的决定,首钢集团三个中心的运行标准,进一步明确了集团内部科技公司和厂矿的基本责任和权利,大力强化六个机制,使企业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运营。三是更新观念,全面加强首都现代化管理。在经济全球化的竞争中,知识、技术人才的作用日益重要,但是再先进的知识、人才技术,在多的人才,也要通过科学的管理组织起来,才能发挥作用,首钢加强现代化的管理,主要是实现观念的更新,观念内容的改革,管理方法的改革。重点是树立市场观念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世界经济的发展潮流看,知识的投入,技术的投入,知识的创新都离不开人力智慧的发挥,企业同人才之间的关系不是互补关系,而是合作关系和伙伴关系。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任务就是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不断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企业的改革和发展。管理任务改革的重点是加强资本运营和资产管理。目前国内的企业家,对生产管理,对资本运营重视不足,有必要加大资本管理和资产运营,这对国有大企业的高层领导尤为重要。

  九五年以来,首钢在这方面已经作出了积极的态度,盘活资产28亿,通过上市,募集社会资金48个亿。先后推出了科科光盘、软件园建设,共同投资了清华科技创业投资,以及作为三九舞台的战略投资。九九年,首钢实现利润9.8,百分之八十是来自资本运营。实现了两个分开,首先是决策层和执行层分开在决决策层中引入专家和董事独立董事。资本运营和资产管理分开,健全和完善资本运营和资产管理的,切实加强对资本市场的调查研究和动态分析,选择低渠道,多成本的分析,进行发展。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充分利用互联网,建设首钢管理信息平台,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等等,推进首钢管理手段的现代化,综合运用现代管理体制,将企业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三流和一,实现从生产到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的整体优化。在调整技术过程中,我们愿意进一步加强与清华大学等国内外高等院校和国内的科研院所的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在知识和资本的对话的基础上,使两者更加紧密地携起手来,并肩前进。我们坚信,首钢的转型一定能够实现,不久的将来,一个以高新技术为主的首钢会展现在你们面前,谢谢各位。




摘引自《新浪文教》


[关闭此文章]

 
 
网页制作:浩竹猎头中心网络部 (1999-2001) [ 版权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