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CPU芯片 渴望一流人才

[关闭此文章]


  中科院计算所所长、工程院院士李国杰不无忧虑:目前我国的一流计算机人才,约50%在外资公司,另50%里有相当数量出国了,真正在国内科研机构及公司的占少数。

  我国计算机核心技术目前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相当差距,要想摆脱老是跟在别人后面跑的局面,只有实行跨越式发展。发展的关键在人才,而中国一流计算机人才中的绝大部分,目前不是在外资企业就是在国外。

  日前,中科院计算机技术研究所所长李国杰院士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忧心忡忡地谈到上述问题。

  李院士告诉记者,中科院计算所攻关的“曙光系列可扩展并行计算机系统”,刚刚通过鉴定和验收,标志着我国已突破了服务器系统的关键技术,也标志着我们具有相当的研究水平,在这个基础上,计算所决心向CPU芯片全力冲击。

  为什么要把研制开发CPU芯片作为计算机所的主要战略目标呢?李院士解释说:因为CPU芯片是计算机的大脑和心脏,我们国家如今不能制造CPU芯片,就等于让别人牵着魂、揪着心过日子。一旦别人在芯片上做点手脚,我们全国的计算机就有可能顷刻之间陷于瘫痪。信息安全、经济安全、国防安全都谈不上。我们现在已经做出了曙光2000计算机,但是CPU芯片是一个很大的产业,需要方方面面的配合。大概明年可能能推出国内第一个能够运行主流操作系统的CPU芯片,功能不一定最强,接近586。我们希望做出的是商品,是目前需求量很大的磁盘控制芯片。大概在三年后才能做出主流磁盘服务器芯片。但我们的目标并不是取代英特尔,也不可能取代它。因为随着这一领域技术的飞速发展,将来的市场未必使用现在的芯片。我们不能只是跟在别人后面,而是要走超越之路。

  李院士说:能不能超越,关键在人才。而能不能吸引到人才,关键在体制。

  他告诉记者:目前中国的一流计算机人才,大约50%在外资公司工作,另50%里,有相当数量的出国了,真正被吸引在国内的科研机构及公司的占少数。要吸引世界一流的科研人才,就必须改革现有的科研体制,给他们比发达国家更高的待遇。这仅靠国家的投入是不可能的!所以,一方面要努力争取国家加大对计算机科研的投入,更要努力争取社会和企业的资金投入。计算机所以知识产权投入,建立若干股份制企业,企业对计算机及员工的回报通过基金会的方式进行管理,让科研人员占有股份,使他们的实际收入大大超过发达国家所给他们的薪水。我认为,这是符合计算机科学技术特点的分配制度。因为这个事业是以人为本的事业,科研产业的效益主要来自于他们的大脑。因此,他们应该享有股份并拿到比国家目前规定的基本工资高得多的报酬,这样对国家科学技术的进步有利,对国家民族有利。我认为这比许诺每年年薪10万元人民币的作用要大得多。  

  李院士说,以往在钢铁、铁路等传统经济里,资金、设备的贡献占据主要地位,而现在在新的经济发展领域,人的智慧在经济贡献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在新经济里,人的智慧的贡献往往可能占据主要地位。如果我们的认识不能认可这一点;我们的政策不能反映这一点,那就必然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种积极性,不能使经济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李院士在谈到如何吸引人才后又谈到培养人才的重要性,他深有感触地举了一个例子:科技部最近组团考察了爱尔兰软件产业飞速发展的情况。与人们印象中的不同,现在世界上软件出口大国并不是印度,而是爱尔兰。一个370多万人口,一直靠养牛放牧的国家,怎么会在短短三年内,取得年出口软件71亿美元的惊人成就呢?主要在于机制。他们及时确立了发展软件产业的战略,在大学里实行特长教育。他们的法律规定:以国家科研投入形成的软件知识产权,在技术转移时,国家持有的产权不得超过15%,也就是说,大学与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员持有85%以上的知识产权。这些机制使得爱尔兰获益匪浅,软件收入占到GDP的36%,社会经济形态变成了知识经济形态。这些都很值得我们借鉴。    

摘引自《中青报》


[关闭此文章]

 
 
网页制作:浩竹猎头中心网络部 (1999-2001) [ 版权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