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目前正在酝酿一场变革,其最明显的标志就是职业化的经理人市场在中国已经初露端倪。随着TCL集团聘请职业经理人吴士宏担任属下公司总经理的新闻被媒体“炒作”之后,广东华帝集团也提出“只要你干得比我好”,就出高薪聘请当职业经理人。目前,企业高薪聘请职业化的经理人从事经营管理活动已呈燎原之势。这种变革趋势表明,在现代市场经济的竞争中,作为市场竞争主体的企业应由职业化的经理人或企业家来从事企业的经营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才能使企业成为“真正的企业”,才能使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成为“真正的企业家”。
职业化:市场经济对中国经理人的呼唤
职业化经理人的存在及其功能的发挥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微观基础。目前,职业化的经理人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最大障碍,成为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瓶颈。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中,企业管理者与行政官员的身份是可以相互替代的,两者也是可以互相“反串”的,这必然导致企业管理行为的扭曲。而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中,无论是国有资产的产权重组,还是法人治理结构的构建,都必须实现财产所有权和法人财产权的相互分离,即不由所有者亲自经营自己的财产,而将其委托给专门的经营者即公司法人代为经营,从而就产生了一种不同于计划体制下“企业领导者”角色的、对职业化企业家的内在需求作为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企业,对职业化企业家的资源投入,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组织是否有高效率、高效益。同时,职业化企业家以其超优决策和创新能力激活并保持着企业生命力,作为企业组织结构的设计者、修正者,企业家的管理职能在很大程度上可视为企业组织延续和扩张的中枢神经系统。没有职业化的企业家,就没有直接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制度。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中国职业经理人的诞生提供了机遇。以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形式公司制为例,它的一个重要表现在于所有者、经营者、生产者三方通过权力机构、决策管理机构、监督机构,形成了各自独立、权责明确而又相互制约的法人治理结构。这一法人治理结构将有利于职业化企业家的诞生。这是因为作为追求资本收益最大化的股东完全可以根据企业家的“商誉”,即其经营企业绩效的历史记录或受教育的程度来选择使用企业家资源,并通过雇佣合同明确双方职责与权利。股份公司的出现,企业规模的分散,使股份日趋多元化,迫切需要职业化的企业家来承担起有效维持和管理庞大的企业组织,并使其逐渐在企业中占据支配的地位。广大股东在由于企业家经营不善导致企业绩效恶化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用脚投票”的办法抛售股票,直至企业破产或被合并和收购。这无疑等于间接评价或约束企业家行为,时刻激励着职业化企业家的健康成长。可见,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公司的存在,同样不可能有职业化企业家的市场需求。
市场化:职业经理人成长的催化剂
要真正形成一个企业家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不是看制订了多少奖励和惩罚的措施,也不要寄希望于主管部门,关键是要形成一个企业家的市场,让市场决定企业家的价值,也就是说,让市场给企业家“订价”。国有企业如果开价低,那么民营企业、三资企业就会吸纳走一流的人才,国企就会出现人才的短缺。这样一来,国有企业用人的机制就不能不变。用人机制变了,国企就愿意花高价请高手。自己的高手留住了,外面的高手请来了,大家发自内心地要把事情干好,国有企业焉有不活之理而且,通过形成企业家市场,也就可以基本上消除困扰国企已久的“59岁现象”。
从某种意义上说,在改革以前,我国只有企业领导者阶层,而没有现代意义上的企业家,是市场取向的改革促使了职业化企业家阶层的涌现。现阶段企业家阶层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并没能和土地、生产资料、资金等一样实现市场化,它仅仅只停留在一个较浅层次的劳动力市场化流动之中。企业家市场化进程的障碍主要来自于三方面:企业人事制度改革滞后导致企业家不能有效流动;过渡时期双重体制的摩擦导致企业家具有亦官亦商的“两栖”色彩;传统文化背景制约企业家角色的合理定位。这三个方面的约束均不同程度地制约着企业家角色的社会定位和价值定位,并构成了企业家阶层市场化的最大障碍。
同时,要优化社会环境,树立职业经理人的“人力资本”观念。要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起“企业家就是生产力”的舆论环境,提高全民族对企业家社会价值的认识;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倡导企业家精神,树立企业家的崇高形象,形成人人尊重企业家、处处爱护企业家的社会环境,形成成千上万的优秀人才对企业家职业的主动追求。
制度化:经理人职业化的保证
经济学是将人只具有最低限度的道德水准作为行为假设的,并将各种关系解释为契约关系。从本质上讲,中国国有企业的厂长经理们都是国家的雇员。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国有企业的厂长经理实际上并不清楚自己真正代表谁,他们总是说在凭“良心”和“党性”如果是党员的话在工作。如果厂长经理不凭“良心”和“党性”来工作,就很难有一套有效的制度来保证他们的利益和对他们进行约束。因此,当务之急是建立完善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制度安排。诸如企业家年薪制度、“期股”制度、监督制度、资质测评与资格认定制度等对企业经营者都是一个有效的激励。
当然,任何一项制度的有效性都是建立在相关配套制度的有效性之基础上的。开发和利用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制度,其有效性也取决于相关制度安排之间的配套程度。可以相信,随着中国职业化经理人的出现和职业化经理人市场的发展和完善,中国企业的竞争能力将会明显增强,经济效益将会逐步提高。
摘引自《卓博人才网》
[关闭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