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向选择的就业体制下,求职者拥有了选择职业的权利。当职业的选择权利交给我们时,许多人不会用“权”,要么滥用,要么弃权。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信息表明,求职者正日趋成熟,许多人用活用好了手中的“权”。
择业现场:应聘者“考”招聘者
求职时,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学历、经历、智力进行考试,这是顺理成章的。然而,近来在人才市场出现了新鲜事,应聘者一改被动应考的形象,反过来倒“考”招聘者。以前,许多人进入人才市场,看了招聘简报后,在招聘摊位前只等招聘单位来考自己,而今许多应聘者通过各种途径观察、审视招聘单位,提出形形色色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一位准备跳槽的小伙子说:“许多人应聘只凭感觉,对招聘单位情况一无所知,这样稀里糊涂地跳槽,结果很可能使人失望。
只有知彼知己,才能把握自己。”另一位参加人才交流会的女青年说得更干脆:“招聘单位可以考我们,我们为什么不能主动向他们出些‘考题’,这是应聘者的权利。”
“考”招聘者的形象,这是最容易、最直观的,许多精明、成熟的应聘者认为,招聘人员代表了公司的形象,通过观察招聘者的形象,可以了解公司的管理、人员素质情况。在人才市场,参加应聘的王小姐见一家外资企业的接待小姐边嚼口香糖边记录,便认定这家公司的管理并不怎么样;另一家公司摊位上一位老年女士在耐心地回答问题,从外地来应聘的张工程师并不知道她是公司的副总裁,却说:“把材料交给她,放心!”
“考”招聘者的思路,可以了解企业的背景、需求。老练的应聘者知道“知己知彼”才能成功,去某公司应聘中层管理人员的程先生,用英语与外方经理谈了半小时市场分析策略,他坦率地说:“不搭搭对方的‘脉’,是不敢贸然推销自己的。”
到了福利这一关,光“考”收入多少还不够,还要问个人所得税、养老金、住房基金、医疗保险……一家美国公司驻沪办打出“年薪一万美金”的招牌,却因缺乏其他保障而应聘者寥寥。还有些“内行”的应聘者出了更细的“考题”:公司对年轻员工的培训制度、企业文化CIS设计对员工的要求……“久经沙场”的某人才服务部经理孙先生认为,“考题”出得越难越准,这位应聘者的素质往往越高,企业要挖到他的难度也越大,令人欣喜的是,《劳动法》、有关人才流动仲裁等法律、法规,都成了应聘者的“出题依据”。
择业目标:稳定高于一切
在人才市场,一位小姐正在与用人单位洽谈,愿意应聘底薪只有500元的秘书职位。问她:这么低的工资你为什么愿意应聘?她说是因为看中了这家公司医疗、养老保障制度健全。
在人才市场经常见到一些“活跃分子”,他们频频跳槽,并以此为荣。哪家收入高,就往哪家跳,很少考虑其他因素。多次跳槽后,他们才发现这样做的弊端。在新公司,一切都得从头做起,有的公司原先答应的劳保、补贴不见兑现,方觉上当。
现在走进人才市场,人们更多的是关心签不签合同,是否有医疗、养老保险等,看得远的人还十分关心企业的实力和发展前景。一位在机关工作的小伙子说,尽管有的公司以高薪诱惑我跳槽,但我依然不动,原因很简单:跳来跳去事业不可能有积累。他想先踏踏实实干上几年,从各方面进行积累,以图日后发展。
教师职业时下在许多地方重新开始“吃香”,成为许多知识女性首选的职业,这除了教师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都有明显的改善外,教师职业的稳定性和延续性,是吸引人的重要原因。一位在某大饭店任公关经理的郑女士,正当而立,日前在取得大学文凭后,毅然放弃了高薪的收入,应聘当一名中学语文教师。郑女士认为,从目前看公关经理的职位很不错,但从长远考虑,这种职业受年龄的限制,到那时再作打算恐怕已失去了重新择业的优势。
从企业性质来看,过去有不少人向往三资企业,纷纷从国有企业跳槽,如今流向开始逆转,不少人明确表示,需要的是国有企业的稳定感。
为促进人才市场走向成熟和稳定,一些单位推出了“终身雇用制”。
在武汉东湖开发区,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已出台或正在酝酿这种“旧”的用人制度。“终身雇用制”主要是授予那些工作在关键岗位、对企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技术人员。事实证明,“终身雇用制”的出台不仅可以招到更多更好的人才,更重要的是能长时间地留住人才。
择业标准:重资历胜过重收入
在一些人追求利益最大化原则的同时,也有不少人在选择职业时,却不再盯住“薪金多少,待遇如何”,而是看能否发挥自己的特长,展现自己的才华。尤其是一些目光远大、着眼未来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在择业时,往往不管对方单位是何种所有制性质,也不问待遇收入,只要有发展潜力,就会义无反顾地加盟。
今年上海师范大学毕业生分配中就出现了重工作资历、轻待遇收入的新现象,待遇并不优厚,工作也不见得轻松,然而,政工干部这份工作却引来了为数众多的优秀大学毕业生争相报名。他们中有三分之二是中共党员,有半数以上的学生曾获得过各类奖学金,至于被评上“三好学生”、“优秀学生”称号的更是为数众多,经层层筛选,25名学生如愿以偿,获得了自己希望的工作。
普通的政工干部工作为何得到大学生的青睐呢?上师大党委书记蒋威宜认为,“这首先是与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全社会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地位的增强密切相关,而更重要的是高校毕业生择业观念变得更求实、务实了,他们希望找的工作既能发挥自己的能力,又能使能力在工作中得到培养,而政工干部这一工作正满足了他们的这种需要。”
与以往大学生分配下乡要经过反复动员形成鲜明的反差,近两年乡镇政府机关成了众多大中专毕业生择业的首选目标。一位分配到乡镇机关的大学生认为,同省级、市级机关相比,乡镇机关人员接触基层机会多,更能锻炼人。
学计算机的小邓,面对几家电脑公司的高薪聘请,他左右权衡,有一家公司答应给他年薪4万元,很有诱惑力。他来到该公司实地考察,工作环境的确不错,老板只要求他搞一般的文字和数字输入,看来工作并不很困难,但他婉言谢绝了。为什么?“我不愿接受他们的低职高聘,否则,我一直被困在简单的操作中,长久下去,我在高薪中磨蚀了自己的创造力,这不值得。”
----摘引自《中国青年报》 作者: 东方云
[关闭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