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入选《财富》杂志“2000年亚洲最佳商人”

[关闭此文章]


新经济打造亚洲财富四杰

  从表面上看,《财富》杂志的评选标准并不复杂,素有“超人”之称的李嘉诚入选似乎也在情理之中。但我们注意到,在看似简单的评选背后,市场的评价体系、游戏规则、价值取向其实早已发生了变动。即便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李嘉诚,也已经完成了自己由生产塑胶花到地产商,再到IT时代新资本家的角色置换。在入选的四位最佳商人中,毫无例外地都来自IT产业,这个事实提醒我们:一场席卷亚洲乃至整个世界的产业和社会蜕变正在酝酿,风向早已改变。

  和往年一样,美国《财富》杂志以“2000年亚洲经济最佳商人”的评选揭晓,完成了它对亚洲经济过去一年来的关注和审视。1月22日出版的《财富》杂志把日本多科莫公司CEO立川敬二作为亚洲最佳商人的代表,同时入选的还有另外三名亚洲最佳商人:印度软件大亨纳拉亚纳·穆尔西、香港首富李嘉诚和新加坡创新科技集团主席沈望傅。

  《财富》杂志称,评选2000年亚洲经济年度人物的标准是:在他们的领导下,亚洲公司能够跻身国际市场,不仅与国际名牌企业竞争,还要具备战胜国际竞争对手、在全球树立亚洲企业形象的潜力,同时能预示亚洲经济的未来发展趋势。

  从表面上看,《财富》杂志的评选标准并不复杂,素有“超人”之称的李嘉诚入选似乎也在情理之中。但我们注意到,在看似简单的评选背后,市场的评价体系、游戏规则、价值取向其实早已发生了变动。即便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李嘉诚,也已经完成了自己由生产塑胶花到地产商,再到IT时代新资本家的角色置换。在入选的四位最佳商人中,毫无例外地都来自IT产业,这个事实提醒我们:一场席卷亚洲乃至整个世界的产业和社会蜕变正在酝酿,风向早已改变。

-立川敬二:全球无线互联通信领军人物

  日本多科莫公司首席执行官立川敬二雄心勃勃,他正领导着日本掀起“全球移动电话互联网服务”热潮。《财富》杂志评价说,立川敬二的可贵之处在于他勇于抓住时机,开拓一个绝大多数人并不看好的领域。

  其实,与其说是立川敬二选择了移动电话互联网服务行业,还不如说是移动电话互联网行业的飞速发展造就了他的成功。三年前,已经在日本电话电报公司工作了35年的立川敬二,被调到了该公司移动电信部门(即后来的多科莫公司)主管业务,但他没有能够掌管日本电话电报公司主要部门的业务,而且他本人也未能坐上公司第一把交椅。立川敬二承认当时他是非常失望的。

  立川敬二学电子工程出身,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获得MBA学位后回国,一直在日本电话电报公司工作。在日本电话电报公司,立川敬二逐步从最初的工程师提升到管理层,后来被派往美国开展美洲地区业务。这些经历磨练了他,更重要的是开阔了思路,具备了全球眼光。

  在当时的日本移动通信领域,立川敬二是一位开拓者。他在用人方面,没有固定的框框。只要是公司发展所需要的移动通信或互联网专业人才,无论其国籍如何,他都会通过各种方法吸引他们为多科莫公司工作。而且最为关键的一条是,部下倾心创新开发的技术,不管听起来难度有多大,甚至根本没有实现的可能,他都会先让他们尝试,而不是“一棍子打死”。

  后来成为公司核心业务的i-mode(移动通信互联网服务)模式的设计者松永玛丽回忆说,1997年她刚受聘为多科莫公司工作,当时研发困难不少,前景也不乐观。不过,立川敬二当时对她最大的支持就是放手不管。松永玛丽由此获得独立设计开发的巨大空间,最终获得技术上的成功。立川敬二称,他最欣赏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总裁杰克·韦尔奇说过的一句话,“无为和有为有时一样重要。”

  多科莫公司开发的技术初露端倪时,立川敬二心中已经琢磨了很长时间,他决定选择合适的方式为公司融资,壮大发展。去年,他先后融资60亿美元先后购买了荷兰、德国、比利时、匈牙利、乌克兰、印尼、香港等各大网络公司的股份。紧接着,又稳步踏进北美市场寻找合作伙伴,先后注资98亿美元,收购美国电话电报公司16%的股份,成功登陆美利坚。到去年年底,多科莫公司的海外扩张初具规模,公司现有资本2250亿美元,一举成为世界最大的移动通信互联网服务商,用户人数超过2000万。

  多科莫公司开拓市场的重要法宝是疯狂推广因特网移动电话,提出手机全天24小时享受互联网服务,而且收费低廉:一般用户每月只需要交纳2.7美元的基本服务费,其他的服务收费在每月0.9到2.6美元之间。相对于日本人的收入而言,多科莫的收费标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也难怪它所向披靡。

  到目前为止,多科莫公司已经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这家公司牢牢地控制着日本60%的移动通信市场。预计到今年5月,多科莫将成为全球首家提供第三代移动电话服务的供应商。立川敬二今年61岁,不过他仍然雄心勃勃,准备率领云集在多科莫公司周围的网络服务供应商进军海外,尤其是美国市场。

  在全球无线互联通信市场上,立川敬二和他的多科莫公司无疑是一颗耀眼的新星,但现在的问题是,这颗新星究竟还能闪亮多久?事实上,立川敬二的神话并非无懈可击,至少多科莫与日本电话电报公司的资本纠缠就是一道门槛:日本电话电报公司目前拥有多科莫67%的股权,这一点常常使多科莫公司只能以现金收购其他企业,从而加大了多科莫的运作成本,甚至连付给员工的高薪也受到母公司的限制。此外,多科莫的“无线互联通信”虽然在日本取得了极大成功,但这一模式能否照搬到美国等国家也很难预料。从行为模式上看,美国人有一半以上习惯于通过电脑上网,而不是手机,更何况美国目前只有1/3的人拥有手机,而不像日本有一半以上的人使用手机。

-李嘉诚:IT时代的新资本家

  最迟从前年开始,以生产塑胶花起家、被华人世界奉为创富天才的李嘉诚已经开始了其商旅生涯中的又一次“变脸”:“李超人”不再以地产商或其他类似的面目出现,这一回,他摇身一变成了IT时代的新资本家。

  李嘉诚从传统产业突围,追赶时代脚步的一大明显例证是:1999年,这位香港首富在世人一片惊叹声中,抛售英国电讯Orange49%的股权,一进一出之间,将220亿美元轻松揣入腰包。李嘉诚经营之道最主要的就是一招:“低买高卖”。据说,李嘉诚曾经向高层人员透露过自己的三大基本原则:一、没有其他人要买时自己再出手;二、不要与任何一项业务谈“恋爱”,只要价格合理就可以抛售;三、一定要让合作伙伴有足够的回报空间。但说来容易做起来难,落实到行动上才是真本领。难怪李嘉诚事后表扬自己:“多年来以这桩生意做得最得意。”

  李嘉诚的办公室非常典雅,在办公楼的顶层可俯瞰香港海景。他现年72岁,依然精神矍铄,每天要到办公室中工作。据李嘉诚身边的工作人员称,他对自己业务的每一项细节都非常熟悉,这和他几十年养成的良好的生活工作习惯密切相关。

  李嘉诚晚上睡觉前一定要看半小时的新书,了解前沿思想理论和科学技术,据他自己称,除了小说,文、史、哲、科技、经济方面的书他都读。这其实是他几十年保持下来的一个习惯。他回忆过去时说:“年轻时我表面谦虚,其实内心很‘骄傲’。为什么骄傲?因为当同事们去玩的时候,我在求学问,他们每天保持原状,而我自己的学问日渐增长,可以说是自己一生中最为重要的。现在仅有的一点学问,都是在父亲去世后,几年相对清闲的时间内得来的。因为当时公司的事情比较少。其他同事都爱聚在一起打麻将,而我则是捧着一本《辞海》、一本老师用的课本自修起来。书看完了卖掉再买新书。”

  李嘉诚习惯在市场处于低潮时做重大的投资。他解释说,投资要看资产是否具备长远盈利能力,而不仅仅看价钱是否便宜。从去年起,李嘉诚对全球电信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不断寻找更新的发展机会。当年,李嘉诚以317亿美元出售英国Orange第二代移动电话业务,而预计经营第三代移动电话的成本,总共不会超过140亿美元。

  作为一位顶级的资本大玩家,李嘉诚的观点是,任何事情都要知道什么时候该有所不为。去年上半年,李嘉诚最让人惊讶的举动就是:在第三代移动电话前景普遍被看好时,他居然顶住了诱惑,主动退出德国、瑞士、波兰和法国的第三代移动电话经营牌照竞标。李嘉诚认为,第三代移动电话固然是未来方向,但在当时市场一片狂热之中,牌照竞价已经过高,他只能选择退出。事后证明,李嘉诚的这一判断没有错。

  几个月后,市场狂热逐渐平息,李嘉诚又出人意料地重新进场。他拿出了将近90亿美元的资金,准备争夺英国和意大利的第三代移动电话经营权。这一次,“李超人”还会演出一场什么样的资本游戏?

-穆尔西:引领印度软件业走向全球化

  54岁的纳拉亚纳·穆尔西去年干了一件惊世骇俗的事情:他把自己创立的印度信息系统技术公司股票期权分给全体5000名员工,甚至连公司餐厅里的清洁工也成了纸上的百万富翁。

  1981年,纳拉亚纳·穆尔西用日常节省的1000美元创建了信息系统技术有限公司,专门提供互联网和电子商务软件服务。经过20年的发展,这家公司已经成为印度发展速度最快的软件企业。据瑞士波士顿第一银行预测,穆尔西的公司利润今年将比去年增长77%,达到1.2亿美元,而营业额将上升60%,逼近3亿美元。

  印度软件业的实力有目共睹,但迄今仍没有一家软件企业能真正实现全球化。穆尔西的理想就是要改变这个局面,设法使他的公司具备国际知名度。去年,他把公司的日常管理工作交给别人,而把一半的时间用于在全世界旅行,会见客户、投资者,甚至是学生。该公司在美国的客户去年增加了一倍,达到200家。《财富》杂志认为,穆尔西的标杆意义就在于,在穆尔西的领导下,印度信息系统公司正在演变成为类似麦肯锡(全球著名的跨国咨询公司)的企业,而且积极参与到全球跨国公司的电子商务战略当中,成为其合作伙伴。

  如今,美国亚马逊网上书店、德国阿迪达斯公司电子商务业务和数据库软件都依靠穆尔西的公司。去年,美国微软公司与穆尔西的公司建立了一家合资企业,共同开发互联网软件产品。这是微软公司在印度的第一家正式合作伙伴,其意义非同寻常。

  穆尔西喜欢强调他的两个经营管理原则:第一,积极与全球企业或世界各国人才建立合作关系。穆尔西对互联网时代的全球化浪潮有着灵敏的嗅觉,在他的公司里,来自以色列或俄罗斯的软件工程师比比皆是;第二,杜绝裙带关系。甚至连自己在美国读书的女儿,穆尔西也曾明确说过,不要指望我的公司能给你带来什么。即使你出色地通过公司的录用考试,也不可能被聘用。

  软件公司管理层者最头疼的事之一就是留住自己需要的人,让他们安心为公司工作。穆尔西认为,招聘和留住人才是他的首要任务。据《亚洲华尔街日报》去年年底报道,美国的华人高技术人才不断回流,但回国定居的印度软件人才却寥寥无几。印度政府官员也证实,印度每年出国的专业技术人员中,只有千分之一左右选择回国。印度信息技术部长普拉莫德·马哈詹估计,在印度各技术院校和工程学院每年培养的10万名工程师中,大约有五万到六万人打算去美国。穆尔西自豪地说,他的公司每年的人员流动率不到10%,而其他各大公司每年的专业人员流动率总在15%至30%之间。据穆尔西的公司员工透露,这家总部设在班加罗尔的公司内部别有洞天,院内设有排球场和篮球场,力图为员工提供类似于微软公司那样的企业文化氛围。穆尔西还制定了一套实习计划,吸引世界各国的留学生到他绿树成荫的公司总部工作。

  穆尔西在吸引人才方面最新的一招是教育私有化。在这位印度软件业领军人物的日程表上,出资收购印度科技学院将是今年展开的动作之一。事实上,这家学院是印度一流的高等院校,其毕业生一向成为国际大公司争相延聘的对象。但穆尔西的设想是,收购完成后这所学院将变得更为出色,甚至有可能办成像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美国加州理工学院那样的世界名校。

  穆尔西很少谈论自己的成功,他把数百万美元的股票收入大部分捐给了印度的高等教育。由于他对印度信息技术所做的贡献,他今年获得印度政府颁发给公民的最高荣誉。他说:“如果技术能够减少交易成本、提高产量,那么有谁比穷人更需要它呢?”

-沈望傅:“声霸卡”创建全球多媒体帝国

  一位在大学落榜后赤手空拳创建了全球多媒体帝国的新加坡大亨正在为这个岛国探索“知识经济”的未来,他就是新加坡家喻户晓的创新科技公司董事长沈望傅。

  这位45岁的单身汉的杰作是1989年令全世界震撼、被称为“声霸”的电脑声卡,这种声卡使他在IT领域一跃成为与比尔·盖茨并驾齐驱的人物。

  沈望傅出生于新加坡的一个贫寒家庭,他用卖鸡蛋的钱读完了小学。在未能进入大学之后,他就读于新加坡一所理工专科学校,学习电子工程技术,但是他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学校的口琴和手风琴演出队里。他在一份题为《没有许可证的领域》的报告中说:“在那里,我在我的一生中第一次看到了最高水平的创新精神。”沈望傅甚至认为:“如果我不参加口琴演出队,就不会有声霸卡。”

  在围绕着全球电脑市场展开的大搏斗中,沈望傅并非总以胜利者的姿态出现。1996年,沈望傅创建的光盘驱动器企业曾亏损近1亿美元,股票跌至历史最低点,而他个人的身价也因此大跌5亿美元。此后,他改组了公司,将公司的核心力量重新投入计算机声卡的生产中,创新科技公司因此变成了一个年营业额达数十亿美元的行业巨子,并成为在美国纳斯达克股票市场上市的第一家新加坡公司。

  去年,声卡业务只占新加坡创新公司业务的1/3左右。公司的大部分产品已经是面向多媒体和互联网的视听最新产品,包括音效卡、图形卡、DVD、MP3播放器等。去年第二季度,创新公司对于网络领域的投资比预期的回报要高,营业额接近4.4亿美元,比上一年高出2%。因此,从第三、第四季度起,创新公司开始加大在网络领域内的投资,拿出4000万美元开发网络宽频和个人数码娱乐产品。

  沈望傅称,从今年4月份开始,创新公司将向全球推出6GB硬盘储存量、可以收录2000首歌曲或连续播放100小时音乐的MP3播放器。此外,创新公司今年颇为引人注目的项目还有3D音讯聊天、3D网络游戏、3D网络购物、3D虚拟实境以及动态音乐,这些产品都正在开发之中。

  新加坡吴作栋总理谈到创新公司时曾经说过,作为竞争世界中的一个小国,新加坡必须具有创新公司那种“绝不认输”的精神才能生存下去。沈望傅用自己的行动阐释了对这种精神的理解和支持,他认为新加坡应当对法律和教育制度进行改革,向新加坡人灌输敢于创新和冒险的社会文化,只有这样才能造就一批能通向知识经济之路的“技术型企业家”。(文/本报记者  汤正宇)



摘引自《北京青年报》


[关闭此文章]

 
 
网页制作:浩竹猎头中心网络部 (1999-2001) [ 版权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