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的尴尬

[关闭此文章]


  ---- 这个世界从来就少不了先锋。但总有许多惊世巨作要熬过遭受冷遇的难堪时光。与被淘汰者不同,先锋的不被承认只是失意,而非失败。曾有人说,几年之后活跃在经济视野中的企业,可能根本不是眼下正火的这些家伙。此言也许不错,不过,代表方向与未来的先锋会在后来一批批探索者的血脉中延续生命,精神不死。

  ---- 新经济的先锋在2000年经历了生逢盛世和生不逢时两种气候。网络和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经济的每一个毛孔中,几乎没人能否认这种渗透引发了整个经济形态的深刻和全面变革。然而,引领模式、行业、市场创新的企业,在一拨接一拨的轮换中似乎都被考验得精疲力尽。只不过在新经济的策源地美国,更多地是这些创新本身有待完善的缺陷导致的先锋折戟;而在中国,事情要复杂得多,任何一种创新都将受到来自政策、体制、观念、商业环境等众多作用力的挤压。

  ---- 因此,我们无法对这些先锋的失意报以调侃的嘲弄和廉价的同情。所谓先锋,可以是承载创新精神的人、企业或推动势力。2000年各路先锋独立潮头三五天的风光与尴尬,恰恰浓缩了中国企业在大转型背景下变革与创新的奋进与困惑,有希望,也预示了先锋必将经历的多次涨落、反复震荡和剧烈冲突的命运。

资本之困

  ---- 资本的能动性在新经济时代得到极限发挥,资本从来没有这样显赫地被推到至高无上的位置,互联网公司几乎就是资本和创业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功用至大意味着危险至大,资本的宠爱可以将网络公司拉上塔尖,资本的遗弃也可以使他们跌到谷底。

  ---- 对网络公司而言,他们要面对两个资本代表的挑战,一个是风险投资家,一个是容纳高科技板块的资本市场。没上市之前,风险投资家的口味指引了企业发展方向;上市之后,资本市场的趋向决定了企业的"输血"状况;而在企业内部,资本意味着绝对的权力。

  ---- Nasdaq三剑客: 先驱而非先烈

  ---- 中国的三大门户网站上市不是时候,正好赶上今年Nasdaq的不景气,股票一上市就往下跌,快跌到5美元、2美元,目前还见不到底线,且"三门户合一"的传言日盛,让这些在国内曾牛气冲天的网站领袖多少有点尴尬。是Nasdaq对"中国"和"门户"不认可?可包括Lucent、Intel、Yahoo这样的明星股都没能逃出"厄运"的安排,中国三大门户网站只不过是三叶扁舟,随波逐流罢了。

  ---- 也许用投资者"回归理性"解释Nasdaq的跌势比较适当。用资本的理性洗去整个行业的狂躁和虚浮,督促他们整顿内部、节约开支、积蓄内功应该不是件坏事。资本的本性就是逐利,是到该从注意力热潮转向商业化经营的时候了。只是,中国互联网在发展的关键时刻遭遇冷空气,使得未来命运更加不可预测。

  ---- 按照国外互联网企业的经验,从风险投资家手中获取资金支持到上市打开融资渠道,应该是高科技企业发展的最佳路线。资本市场既是企业的"输血"通道,又是风险投资的退出场所,有退出才会有更多的风险资本进入。无论表现如何,三大门户网站都算是将这条新经济企业发展行之有效的道路走通了。站到Nasdaq舞台,经历"风吹雨打"的考验,中国企业总算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血液循环"中。但其中的苦涩滋味,也只有三剑客自己知道。

  ---- 8848:为资本分家

  ---- 三大门户网站在Nasdaq表现不济直接影响了8848的上市进程。从资本市场获得企业发展需要的资金是上市的主要目的之一。如何在市运不佳中得到资本市场认可,是8848的CEO谭智必须常常思考的问题。几经股份改造的8848,国外风险投资已经占了企业的绝大部分,因此把脉Nasdaq很有必要。

  ---- 从今年以来Nasdaq投资者对电子商务的取向看,B2C、B2B几乎都遭到质疑和打压,唯一逆市上扬的是e-marketpalace的缔造者CommerceOne和Ariba。e-marketpalace这个在美国试行有效的模式究竟会在中国产生多大功用还须实践检验,8848的新概念显然有show给投资者的意图,而急于变现的风险投资家只想迅速将8848推到Nasdaq。

  ---- 本来王峻涛和谭智的结合看起来是中关村精英和外企精英融合的典范,似乎应该既符合中国国情,又能满足外国投资者的口味。事实证明,世上不存在"完美"的统一,相反,两种口味引导8848内部走上在业务操作和后台管理上并不相融合的两个方向。

  ---- 8848的上市承载的是投资家的期望,在资本坚决要求取缔C的压力下,谭智或王峻涛,谁也超越不了资本的意志。

  ---- 资本让张树新和谢文走开

  ---- 作为中国互联网界的风云人物,张树新和谢文以小股东的身份在与大股东的较量中败下阵来。在任何公司,握有大多数资本就意味着绝对的发言权,这一法则颠扑不破。

  ---- 张树新"零收购"瀛海威注定会成为闹剧。如果将这种争夺比作极限游戏,规则就是大股东中兴发的意志。胳膊永远也拧不过大腿。谢文在即将为公司取得首笔风险投资时被开出局,也因为风险投资一旦进入中公网将威胁大股东海虹控股的决策和控制权。在海虹控股看来,只有依靠股权所有者权益的制约,才能保证海虹对未来战略性决策的权利。

  ---- 个人英雄在新经济时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能量崛起,却又前所未有地受到资本的掣肘,在张朝阳、王志东、丁磊等所谓新经济英雄身后,这样的尴尬将一再重演。

体制之限

  ----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影响的深入,传统企业在今年纷纷转向互联网,但船大难掉头,这些新经济迟到的主角往往受到企业已有体制、格局、利益的限制。不转向互联网,可能"不得好活",但改革旧有体制又可能会让企业走到"不得好死"的境地。因此,他们把向互联网的转型称做"触网"而不是"结网"。这就意味着,与互联网的结合可能只是业务方向的调整和市场营销宣传的应急。

  ---- 但如果与互联网的结合不触及传统企业整个运行和商业模式的变革,不能将电子商务的功能应用到传统经济上去,这些传统企业将永远是新经济的旁观者。对于传统企业"船大难掉头"的切肤之痛,逆风飞扬到TCL的吴士宏应该能有些体会。

  ---- 吴士宏:改造还是被改造?

  ---- 按照吴士宏"天地人家"的设想:以做内容的网站为"天",提供互联网接入的信息服务,TCL的家电、电脑和无线设备都围绕接入进行集成;将家电销售网改造为网络化的专业物流配送为"地";服务于最广泛的中国"人家"。吴士宏期冀自己能将一个传统家电商转变为互联网运作模式的主流厂商。

  ---- 吴的互联网战略将整个TCL集团都架在了网上,但对于与吴管辖的"信息产业集团"平行的TCL王牌电子有限公司、TCL电器销售公司和TCL通讯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来说,愿不愿意搁在这战略上或怎么搁,都还是问题。本来四家公司各成体系,要想依照吴士宏而非TCL集团总裁李东生的意志打破现有结构,几乎无施行可能。而不重新整合,各部门相互不配合,步调不一致,新战略肯定破产。

  ---- 吴士宏只好在职权范围内设定出新的实施步骤:不破坏现有秩序,建立互联网平台,吴士宏起"召集人"的作用。这样一来,TCL进入互联网的力度弱了许多,节奏也慢了下来。李东生的解释是:先观望,暂时不会大动作。业界评价按吴士宏的改造步伐,十年后才能达到"天地人家"的设想目标,而十年后,这样的目标是可笑的。

  ---- 实际上,吴士宏对TCL进行互联网改造的尴尬境地是众多传统企业的缩影,太多向互联网转型的传统企业都还没有能力将互联网的经营和思维方式渗透到企业中。战略转型必须有组织结构的转变相配合,对信息化基础薄弱的中国传统企业来说,与互联网融合意味着一场伤筋动骨的大变革,稍有不慎都可能全盘覆没。这一点,吴士宏似乎估计不足。

环境之惑

  ----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会受到所处商业环境的限制,在改造环境和改造政策一样几无可能成功的情况下,生存就不那么美妙了。

  ---- 想想看,中国网民数量不少,但商业价值却被国外分析机构评为接近于零,B2C的日子能好过吗?至于B2B,更依赖于整个商业环境的完善与配套。商路易虽然想迈一大步,而在中国,迈出这一大步要付出怎样的代价?

  ---- 商路易:商路不易

  ---- 现实与梦想的差距,这句赵传老歌词在今年最合适的演绎版本就是商路易。

  ---- 每个人手中各有一个苹果,当3个人联合起来时,每个人就拥有了3个苹果。这个有关联合的美好梦想,在中国的现实中硬是僵在了萌芽阶段。

  ---- 曾经走过关起门来做B2B弯路的惠普CEO凯利和通用总裁韦尔奇都不约而同地说过:"当我们分别建立自己的交换平台时,我们很快意识到孤军作战的单方模式因为没有达到资源共享而不能为我们降低成本。"

  ---- 但正在操作自家B2B的海尔、联想、春兰等大厂商就不会说这样的话。他们也许知道商路易所代表的第三方B2B采购平台多么经济,但他们就是不能够参加到商路易的B2B资本联盟阵营中去。媒体报道的也仍是这些大厂商自己建的B2B系统降低了多少采购成本的消息。有意思的是,有些大厂商似乎也不排除将自己的系统变为中立系统的打算。以美的为主要发起者的商路易至今还觅盟友而不得,和各巨头"以我为主、欢迎加入"的心态大有关系。眼前出现3个苹果的时候,中国的厂商总是先琢磨"哪个是我的"。

  ---- 这大概也怪不得厂商。好比做菜,80%的原料一模一样,但做出来80%的菜跟别人不一样,这才是本事。可中国的厂商就是这样,核心的技术没有多少,做出来的东西相差不多,要争夺的自然是前期的原料采购,找哪家买、多少钱买、给多少回扣,这可是他们的核心商业机密,怎能大家分享?

  ---- 在低层次竞争的商业环境中提出了高层次竞争的商业模式,商路易一出世就注定行路艰难。而且大家对商路易之行路难也不觉奇怪:理论上万分正确且在国外被反复验证的东西在国内就是不成,2000年这种事多了。等待商业环境的成熟,难道这就是先锋们的唯一选择?

政策之扰

  ---- 在任何国家做企业,政府的声音不能不听。从外资不得进入互联网ISP这样的电信增值领域、企业海外上市必须剥离国内ICP业务,到网上证券的交易资格等等,中国政府在保护加入WTO前我国仍显薄弱的领域之时,也将新兴互联网公司送到"致命"境地。

  ---- 这些被政策套牢的企业目前面临三个选择:转型、卖掉、等待。也许,随着中国互联网发展的需要,会有政策开禁的一天,但有几人能熬得过去?更重要的是,这种约束可能会对中国互联网造成伤害。

  ---- 资格:达摩克里斯之剑

  ---- 中国证监会3月30日颁布了《网上证券委托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只有传统券商才可以获得网络证券委托交易执照,半路出家IT背景的网商做网上证券交易的算盘落空,只得以向券商提供信息增值服务的经验和网上交易的技术惨淡为生。

  ---- 按照中国证券交易的流程,如果要进行网络交易,也必须到营业部申请网上开户,通过营业部给的密码将交易指令传回交易所。交易关系发生在营业部和交易所之间,而不是网络和交易所之间。因此,中国的网络证券交易一开始就只是增加了新的交易渠道,没有实质性变化。既然不是实质性变革,股票交易成本就依然居高不下,想通过传统券商的网络觉醒改变这一现状的希望十分渺茫,而参与竞争的网商又没有资格。按说证券网站个个背景不俗,为何都没号准制定政策的脉?反倒是卖掉盛润的李立农被认为更"识时务"。

  ---- 不仅在证券领域,在教育网站和旅游网站,都存在资格问题。目前国家只给31所大学颁发了远程教育许可证,而网上旅游组团是旅行社才有的资格。这是中国的国情,管不好、管不了,干脆禁了算了。

  ---- 资格就象悬在企业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任何一个互联网企业随时都可能受到它的威胁和伤害。现在似乎正是互联网的乱世,谁都不知道将来会怎样、现在该怎样的时候,给这些先锋套上笼头,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不透明的决策过程使人无法预测北京的下一动作,官僚机构可能增加新的限制。"美国《商业周刊》这样评价新浪上市中的剥离。

  ---- 而美国商务部长戴利认为互联网之所以在美国取得成功,尽量减少政府管制的影响功不可没。因为互联网日新月异及无边界的特性,恰恰与基于边界与权力界限的政府的官僚体系相悖。

  ---- 看来,对互联网我们还需要有更清楚的认识。

内力之根

  ---- 说到底,打铁先要自身硬。如果对自己要做什么没有清晰的认识,任何企业都会在追逐潮流中迷失。不管他们曾经多么有创意和激情,没有战略决策和管理技法的企业终究经不起风浪的考验,他们只能是浮在啤酒表面的那层泡沫,风一吹,就散了。

  ---- 梦想家:就当是梦一场

  ---- 先搞网络生存,再推网络小姐,几次噱头倒也为梦想家吸引了注意力。

  ---- 与其他网站推广创意的乏味相比,梦想家的活动策划从创新性和影响力上看起来更有专业水平,唯一的缺点就是没有突出梦想家的诉求主题。

  ---- 这也怪不得市场创意,因为梦想家对于想做什么还没有想太清楚。先是门户,接着社区、C2C、搜索引擎、WAP等等,梦想家把能赶的潮流都赶了。一般网站业务转型大都是增加新栏目,实际是业务拓展,而梦想家的每次转型却是改天换地的"绝对"转变。频繁的转型使它始终停留在同类网站的初级水平,永远都有吸引注意力的需求。

  ---- 好在它有强大的创意班子,这从公司"梦想、创意、成功"的六字箴言看得出来。看看"网络生存",活动做得满有影响,却将大家的注意力都聚焦到电子商务的缺乏上,梦想家花钱,为8848抬轿子。梦想家的"大公无私"不由将自己套在"唯美"的枷锁里,以后的活动策划也大致如此,成了为创意而创意,而不是为梦想家而创意。

  ---- 轰轰烈烈吸引眼球的活动加速地埋葬了梦想家。对于这种内功不深的互联网公司来说,成功,只是梦一场。(王星)




摘引自《IT经理世界》


[关闭此文章]

 
 
网页制作:浩竹猎头中心网络部 (1999-2001) [ 版权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