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职现象"引起多方关注

[关闭此文章]


  北京金鹏期货有限公司是个不足50人的公司,但人员流动频繁,每个月都有进有出,劳资管理牵扯了公司很大精力。去年8月,公司决定将这块心病送进"托管所"---北京常职劳务咨询中心。

  金鹏公司算了一笔账:"如果一家企业有20名员工,依法为他们上养老、大病、工伤等社会保险可能需要填写近500份表格!对此,企业有两种选择:一、花1万元年薪聘请一位人事经理;二、用8000元找一家劳动事务咨询公司代办所有手续。

  "假如公司发展到百人,要保证劳动人事管理工作正常开展,就必须设立一个人事部。一个部门经理和五六名工作人员是最基本的配置,仅部门员工工资一项开支每年最少在10万元以上,再加上福利、行政办公、办公室、交通及其他部门的经费,费用可想而知。而采用代理的办法,成本就低多了。"

  像金鹏公司这样,将职工管理委托他人代管的企业目前在北京不止一家。仅北京最早从事全方位劳动人事代理代办服务的常职中心,就已成为500余家企、事业单位的"人才管家"。这其中,有私营企业、外资企业,还有手握独立人事权的国有企业。

  常职中心张永红主任介绍说:他们开展了一系列企业所需的代办代理业务,包括代理代办3项社会保险,代理代办住房公积金,为企业建账、建制,为企业提供常年劳动事务顾问,提供劳动政策咨询以及业务培训等。

  但是,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认同劳动人事社会化管理。在两年实践中,常职中心发现,三资企业、私营企业和股份制企业更倾向于这种"把自己的事交给别人办"的劳资管理模式。

  目前常职中心代管的企业中,合资企业及股份制企业占19%,而私营企业占到35%。究其原因,私企和合资企业一般习惯称为无主管企业。他们在劳资和从事管理方面往往不能及时了解到最新的政策法规,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困难。

  "常职现象"很快引起多方面的注意。中国劳动学会秘书长翁天真女士认为,代理企业劳动事务的中介机构的出现,创造了劳动事务社会化管理的新理念。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管理学院院长董克用日前在"现代企业劳动人事工作社会化服务研讨会"上说:"根据劳动法及一些地方法规的规定,企业必须为员工办理养老、大病等社会保险。但据了解,目前民营企业中有一半以上没有为员工办理,主要原因就是手续复杂,不知道该怎么办好。事实上,许多中小型企业由于规模所限,并不需要自己建立专业人员管理体系。但它们需要一种社会化的企业劳资管理服务,这能使他们减轻负担,减少内耗。"

  他还介绍,从国外情况看,劳动事务咨询中心这种形式很普遍。企业从招收员工、管理员工、制定规章制度,一直到辞退员工或办理退休的整个过程,都可以实现社会化管理。

  据了解,北京的中小企业户数超过20万,全国则有1000万户。目前,除北京外,大连、沈阳等地也已开始了劳动事务代理的尝试。

摘引自《北京青年报》


[关闭此文章]

 
 
网页制作:浩竹猎头中心网络部 (1999-2001) [ 版权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