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第一轮招聘会在校园里展开,人才争夺战也就此打响。记者提前进入校园,希望提前了解一些学生们的动向,采访得到的结论出乎人们的预料。
目前,研究生留京已不再受到限制,只要有接收单位,就可以获得北京市户口,这本来对外地学生很有诱惑力,但今年好像并不是这样。北大哲学系的研究生张建军今年毕业,他认为适合自己的工作才是最重要的,能否留在北京倒显得无所谓,北京作为祖国的首都有她繁荣的一面,但现在其他沿海城市和省会发展也很迅速,自己到了那里也许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据他介绍,他的同学中,具有这种思想的人占大多数。
跨国公司带给校园的冲击无疑是巨大的,排场的招聘会,高额的薪金,诱人的深造机会,吸引了绝大多数学生的注意力,但他们录用的学生毕竟有限,每家公司一般也就是3到5个,那么在国有企业中,谁能占据首选地位呢?今年毕业的一位语言学院的学生告诉记者,他们对外经贸部这样的单位最感兴趣。其工作性质决定了必然会有和外商接触、出国考察的机会,不但可以锻炼自己的外语水平,还可以了解很多新鲜事物,开阔眼界,无论将来做什么都会有所帮助,当然待一两年再跳槽到外企也是上上之选。
相比之下,其他单位就显得门庭冷落,北大、清华的就业指导中心都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和部队实行了倾斜政策,鼓励学生到这些单位工作,甚至自己出资奖励。
摘引自《北京青年报》
[关闭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