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每天各类媒体上众多眼花缭乱的招聘信息,求职者首先应当学会解读其中内容,把握其中的准确含义。这是应聘的第一步,也是求职者必须走好的关键一步。
一、条件刁钻奇特。有些招聘信息中对求职者要求极为苛刻,例如:既要25岁以下本科以上学历,又要有中级职称及3年以上实际工作经验。提出这种招聘要求的人,根本不了解我国教育制度的具体状况及职称评定的工作年限要求。类似这类信息,一般都是走走过场,人选要么早已内定,要么只是打打广告,推广企业形象。求职者完全不必理会,以免浪费时间。
二、内容虚张声势。如有的招聘单位明明是招无底薪、按效益提成的推销员,却盲目宣称“年薪最高可达多少多少万”;有的单位实际只是一家自筹资金的小企业,平时靠拉赞助维持,但在招聘广告中却声称是“国内惟一的”,有“多家财团”鼎力支持的机构云云。诸如此类或朦胧或夸张的形容词和漫无边际的修辞手法,求职者阅之,千万要慎而又慎。
三、广告重复刊登。连续刊登招聘信息,往往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况:或者是单位眼界过高,一直选不到意中人,到这样的单位去应聘,被录用的概率当然较低,即使被录用,工作起来也未必能舒畅;或者是不断招聘又不断走人,其招聘人才的心意可能是殷切的,但来了又走,可见留不住人;再有就是招聘单位本身有着不可告人的丑恶目的,如我市前一段破获的诈骗求职者钱财的恶性案件,诈骗者就是不断刊登虚假招聘信息,引“鱼”上钩的。
四、招聘态度傲慢。不少招聘信息中有“谢绝来电来访”、“恕不回复”等字样。这类谢绝之词在某种意义可说把求职和招聘的关系变成了乞讨和恩施,缺乏文明社会起码的道德修养。很难想像这类单位真能“求贤若渴”、“善待人才”。
五、概念隐涩模糊。如有的招聘信息中对职位描述极为模糊:让人搞不懂究竟是招营销策划呢,还是当销售员,甚至有的招聘信息干脆写上还要兼任某项或某几项工作。面对这类信息,应聘者应当在全面综合了解,正确解读信息的基础上仔细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像这种岗位要兼来兼去的单位,是否存在管理混乱、分工不明、职责不清的问题?是否会陷入相互扯皮的泥潭中去?这些都值得求职者从招聘信息中去解读、发现、思考。
摘引自《Internet》
[关闭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