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中国大学生找工作的高峰期,以往抢人才抢得最凶的跨国公司,今年却似乎没有大的动静,只在互联网上登招聘广告。其实,这些跨国公司并没有闲着……国家间的竞争是一场全方位的实力竞争,它涉及到政治、军事、外交、经济、市场、贸易、资本、信息和人才竞争的方方面面,然而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竞争。
近年IT行业的爆发性发展,对人才的大量需求和全球性的“人口断层”等因素相结合,使世界范围内的人才短缺状况不断加剧,全球性的人才大战刚刚拉开序幕。未来10年争夺人才之战将会愈演愈烈。
全球高科技人才的竞争将尤为激烈
为争夺高科技人才,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等都已经采取了行动,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德国政府近日宣布,将从欧盟以外的国家招聘多达3万名电脑专家。加拿大则准备进一步拓宽招募高科技人才的途径,并废除了1998年对美国雇主招募人才设置的大部分限制。澳大利亚向它的企业界发放了大量引进高级人才的临时签证,以致公司根本无法用完所有的名额。英国在高素质的外国暂时性移民方面也出现了异乎寻常的增长现象。芬兰对掌握先进技术的高收入外国人最高税率已减至当地人的58%。日本也计划采取各种措施,使外籍科研人员占科研人员总数的比例在今后几年达到30%。各国政府都在“各显其能”。
西方企业是争夺人才的急先锋
为了吸引和留住人才,不少西方公司近年来想出的新招层出不穷。一是在公司内实施优惠政策;二是到公司外,在国内、在全球抢夺人才,尤以美国公司为最。美国近年来在技术和贸易方面取得的惊人成就“是由杰出的、大量的人才促成的,其中包括从其他国家掠夺的人才——今天的人才和明天的人才”。
挖其他公司的墙角,抢夺人才已司空见惯,近年又有新时尚,以“培养方式”霸占明天的人才。微软公司甚至做到了“争夺人才幼苗”。哪里有天才儿童,它就会找上门问:“你以后是否想到微软工作?”不少孩子上中学就已经拿微软的工资了。
跨国公司在争夺中国智力资本
到了中国大学生找工作的高峰期,以往抢人才抢得最凶的跨国公司,今年却似乎没有大的动静,只在互联网上登招聘广告。其实,这些跨国公司并没有闲着,不少跨国公司将大量的资金转投于培养中国学生和一线教师、设立奖学金以及争夺人才幼苗等方面,逐渐把“争取人才”的方向转到“培养人才上”。这意味着跨国公司抢滩中国智力资本市场的竞争还刚刚拉开序幕。当中国有些企业为了抢夺优秀毕业生,天天挤在名牌大学的学生处时,软件业巨头微软公司和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公司英特尔早就在今年2月份正式展开了“未来教育计划”,总投资5亿美元,将在今后3年内培训40万名教师,这是迄今为止全球最大的企业教育行动。美国摩托罗拉公司负责人也表示,他们将由单纯的救助转向人才的培养。
可见,跨国公司对人才的争夺已经找到了一个全新的角度,那就是将争夺人才的时间大大提前了。它们不再像前几年那样,被动地“靠高薪挖墙角”、局限于争夺已经成坯的“材”,而是主动地进攻中国乃至世界各国的智力资本市场,投资于具有预期价值的“幼苗”身上。在这场对智力资本进行争夺的战争中,中国企业如何抢占先机事关重大。
面对全球性人才争夺战,不发达国家却深受其害。国际劳工组织最近发表的关于152个国家移民情况的研究报告认为,“人才外流”现象已对不发达国家产生了消极影响。报告说,主要由教育程度高的青年促成的知识资本外流增加了这些国家经济停滞的风险,加剧了竞争力的欠缺。以哥伦比亚为例,1999年受过3年以上高等教育人才的外流,使哥损失了20亿美元。世界所有不发达国家的损失就无法估量了。可喜的是许多发展中国家已经认识到了人才外流的严重性,逐渐采取优惠性措施吸引人才回流,发展本国经济。
在未来10年全球性的人才大战中,发展中国家在留住人才,吸引人才方面将会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但要与发达国家抗衡还需要作出更大的努力。然而,世界范围内的人才短缺是客观存在,在今后10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内不可能根本改变,人才的争夺是必然的,是长期的。
摘引自《北京晚报》
[关闭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