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领择业,京沪穗魅力大比拼

[关闭此文章]


  近段时间各大城市的人才争夺战,加剧了国内的人才流动,而站立在潮头浪尖的白领,他们的选择从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一种发展趋势,他们趋之若骛的地方可能就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热点,就是许多人实现梦想的角斗场.

  『抢才』战破除大城市间人才流动门槛

  刚刚过去的8月,各大城市人才战硝烟四起。先是北京市双高人才招聘报名开锣,截至目前已有七百多名报名者符合基本条件,其中40%以上的报名者为外地人才。就在双高招聘热乎的时候,广东省也以经贸合作洽谈会的形式,来京“抢人”,目标是北京双高招聘人数的10倍,达1500人。当然,引才条件也是前所未有的,不少企业开出5万元到10万元高薪,有的年薪更高达50万元,甚至是30%的股权。两天里,已有四百多人有意“东南飞”。其实,在抢人才方面,上海早有行动。去年10月20日,上海市人才市场在京开设办事处,市长亲自揭牌,求贤若渴之心良苦。今年初,上海又在京举办高级人才面试洽谈会,短短两天时间,有三百多位博士登记咨询。

  大城市的这些引才举动,无论是否巧合,目的不言自明。结果也都使白领成为最大收益者。要想争才,先降门坎,现在白领们在各大城市间自由游动的障碍越来越小。

  一直被认为最聚才的首都,面对打到家门口的夺才战,加快解决了一直困扰留京人员的户籍问题:先采取人才借住证的办法,为引进的人才安排工作,试用合格后,再调动。引进的人才在住房、工资待遇方面将给予适当优惠。最近还出台了一项政策,解决跨国公司大学本科以上员工户口,以鼓励跨国公司在京设立总部。

  而上海早在今年初,就打出了吸引人才的一记重拳:在上海赴京高级教育人才见面洽谈会上,他们承诺,今后,凡是年龄在35岁以下,学历为本科以上、与上海用人单位达成工作协议的北京及全国各地人才,都可立即解决户口、住房等实际问题,上海市人事部门将为此打开“一路绿灯”。消息传来,各地媒体纷纷感叹:“连一向矜持的上海人也放下架子,走出家门了。”

  在人才问题上一直保持“市场”敏感的广州,近一年来更是频频出台吸纳人才的优惠政策:高层次人才到广州定居,可以解决户口问题,免缴城市增容费;对硕士研究生学历以上毕业生,实行不限生源,不限专业,不限时间,不限单位的接收政策;分配到本市新参加工作的毕业生,见习期间,可不实行见习期工资待遇,按同类学校毕业生的定级工资标准;简化毕业生就业审批程序等。以上种种迹象表明,对于广大白领,地域已不再是就业的栅栏。

  白领们的选择从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一种发展趋势,他们趋之若骛的地方可能就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希望之地,就是许多人实现梦想的角斗场。在这场争夺战中,你选择哪里?

北京:文化氛围浓郁

  首都北京,是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在人才吸引上,一直有着挥之不去的优越感:拥有包括北大、清华在内的33所全国知名的大专院校,坐拥中科院、社科院等众多的科研机构,人才资源丰富。在最新公布的中国大都市2000年经济分项排名中,北京在人才充裕程度名列第一。根据在北京进行的一项就业意向调查,应届高校毕业生仍然将北京作为其就业首选地。

  “北京凭借其特有的文化底蕴,国际大都会特有的丰富信息吸引了来自各地的精英,这里可以说是人才济济。我也想去香港、广州工作,但担心地域文化差异自己无法很好适应。我很喜欢北京的文化氛围,所以没有考虑其它地方。”南方长大的徐玉珏现在一家外企任职,她说自己已经习惯在北京工作生活,相反回南方倒有些不适应。

  莫先生则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北京人,6年前来到南方读大学,毕业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返京工作,“首都的魅力还是无法抗拒的。北京是外商人数最多的城市,更多的外企把总部设在了北京,因为这样与高层的互动更方便,只要有任何的政策变动,他们都会‘近水楼台先得月’,在第一时间知道,有利于企业作出相应的调整。”

  谈到对北京的印象,在北京工作了4年的姚沂发出这样的感慨:“北京人个性鲜明、多样,而且善于表达自己,在与他们共事时,你常常可以得到意外的收获。”

上海:发展空间广阔

  在中国大都市2000年经济分项排名中,上海以5项第一超过广州和北京,独占鳌头,并被誉为“最具大都市雏形”和“整体商业最发达”的城市。

  在上海工作了15年的李先生告诉记者,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上海的经济发展速度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到了90年代,尤其是浦东开发、邓小平南巡之后,上海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谈到上海的优势,李先生认为,上海有其特有的优势:一是优越的地理环境。上海港的年吞吐量为1.7亿吨,仅次于鹿特丹与横滨而居世界第三位,整个长江流域是中国的富裕地区之一,而且腹地宽广。二是有较好的个人发展空间,上海中国的金融、贸易、商业中心,吸引了全世界头100家跨国公司已有近60家在上海投资,在上海的外资项目80%左右都是1000万元以上的大项目。企业不断的繁殖,为上海创造了越来越多吸纳人才的空间,也为他们的成长提供了适宜的土壤。

  包先生是某大型跨国企业人力资源部经理,作为一个以居上海的白领,他对上海充满感情:“无论看传统,还是看现状,上海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城市,这意味着无数的机会和遍地黄金;它将是世界经济中心城市之一,而北京是政治、文化中心,广、深除了毗邻港澳优势之外,成为世界经济中心之一的可能性不大;最重要的是,上海的发展纳入了中央政府的规划发展计划,拥有政策的保障。”

  在这点上,某人力资源顾问咨询公司张小姐也有自己的看法:“我是决不会离开上海的,对我来说,北京文化味太浓,人们爱思考问题,行动力却不够;广州则给人以暴发户的感觉,经商很好,生活习惯不容易接受;上海正好,海派文化灵活、人性化;工作方面,上海职业化程度很高,与国际接轨更全面。”

广州:效率高有活力

  广州具有经济和市场的优势,有资金和市场来帮助人才创业,转化成果。广州市政府举办的两届中国留学人员科技交流会,规格已提升到由“三部一市”(国家教育部、科技部、人事部和广州市政府)共同举办,无疑给广州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一项调查表明,广州是高层次人才择业仅次于上海的第二选择。有97.6%的人指出广州与其他城市相比,政府的工作效率高或较高;认为政府引进人才措施好的占了60%;近半数人觉得羊城的创业环境好。

  在一家网络公司任经理的吴小姐认为,掌握最新的信息技术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先发制人,而广州在这方面的发展前景无量。在互联网新媒体的建设上,广州和北京遥遥领先,上海却落下了一截。CNNIC连续几次统计报告显示,国内十大网站中,上海仅有上海热线一家入围,其余九家中除电脑报外,均为广州与北京的网站。

  而在一家法资公司工作的曾先生则说:“广州在整个工作气氛上比较向上、规范、和气,对人才特别包容,适合现在流行的TEAMWORK的工作方式。广州人比较实际,做事效率高,追求最低的投入、最高的产出。另外,有人批评广州没有文化底蕴,其实,这是一种偏见,认为商业发达的地方文化就落后。在我看来,岭南文化是保持得最好的中国传统文化,广州人的许多美德都源自对岭南文化的继承。”

  谭先生从香港来广州工作5年了,对相当一部分来内地工作的香港人,他的看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相对北京、上海,广州的商业意识较开放,市场基础比较好。虽然有很多大企业在上海投资,但我认为市场的良性发展更需要中小型企业,在这方面,广州提供的机会更多。”同时,谭先生认为广州在城市规划和建设方面应该转变观念,由原来的走一步看一步变为先规划,后建设,以改善广州的工作。

摘引自《51job 》


[关闭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