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经济发展持续保持7%以上的高增长率,然而令人奇怪的却是,教育经费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却在持续不断地连年下降,教育的整体水准亦呈滑坡之势。笔者想要谈论的是另外一个与教育体制密切相关的课题,即最近几年中国出现的相对的“人才过剩”问题。
首先,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是,似乎目前中国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正处于严重的“过剩”状态。在举国上下大批工人都存在下岗(失业的美丽代名词)压力的情况下,刚刚从象牙塔中走出,满怀希望才刚刚踏上社会的大学生们,发现原来自己所追求的美梦转瞬间就破灭了,根本就没有来得及实现的机会。不要说找到一份令自己满意的工作,很多大学毕业生根本就没有工作的机会,也就是说,有相当多的毕业生还没有上岗就已经先下岗了。据粗略的估计,在去年毕业的高校毕业生当中,有近30万的人在半年多的时间内,根本就没有找到任何工作,而今年的毕业生人数据说更多,这无形之中就更加加剧了就业市场的压力。
中国的大学教育体制远远地跟不上教育分配制度的改革速度。还记得当初笔者求学之时,根本就不用去伤脑筋考虑什么寻找工作的问题,因为那是国家的事情,我们只有服从的份儿;后来,实施了双向选择制,先让毕业生自己去寻找工作,如果在规定的期限内没有找到工作,那么,再由国家给分配一个相应的工作;而到了现在,毕业生的工作就完全由自己去寻找了。现在看来,当初我们虽然没有选择职业的自由和权利,但却至少可以保证我们还有一份工作做,而到了现在的情况是,毕业生虽然完全拥有了选择职业的自由和权利,但却又失去了工作的机会。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本科学历以上的毕业生基本上还可以找到工作,而大专以下的就相当困难了。笔者今年六月回乡探亲时,从教育部门那儿了解到,去年全县返乡毕业生(包括大中专在内)超过了1300名,最后经过考试挑选之后,总共安排录用了不到100人,其他人员就只有去自谋职业了,而中国光是县一级的行政单位就有2000多个!
难保水平不下降
另一方面,与之产生强烈对比的却是这样一组统计数字,各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占全部总人口的比例是:美国60%、日本、韩国30%、就连印度都有16%,而中国却只占5.7%,不要说不能与美、日等先进发达国家相比,甚至就连印度都远远不能与之相比。可是中国就连这少到可怜的5.7%的大学生都无法加以善用,又谈何进行现代化建设呢?更为严重的是,大学毕业生寻找工作的危机,已经开始影响到在校生的学习生活了。那些有幸走过独木桥能进入大学的莘莘学子们,在亲眼目睹了学兄学姐们寻找工作的悲惨遭遇后,已经一个个心有余悸,又哪里还有心思去向学呢?很多大学生从踏入校门开始,就把一门心思用到了联络感情、找关系上去了,而这一切,都不过只是为了希望毕业时可以顺利地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如此一来,大学生的学习必然就要受到很大的影响了,长此以往,难保大学的整体水平不下降,而大学生本身的质量就更难获得保证了。
为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大学生寻找工作的艰难,不仅严重地打击了在校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进一步扩展到社会上去,给整个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随着国家教育经费的经年下降,自然就是小市民腰包中的教育经费持续上升了,不仅上大学动辄数万地交费,就连中小学也是费用不绝,尤其是非常关键的高中三年,既然已经不再是义务教育了,学校当然也就敢于狮子大开口地要钱了。这一切都已经令小市民阶层的人叫苦不迭了,再看一看那些大学毕业生的凄惨下场,能不让人心寒吗?很多中学生已经完全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尤其是那些家境贫寒的学生,看到即使靠榨干父母的血汗侥幸上完大学,可是因为家无靠山缺少人脉关系也难以找到工作,还不如提早退学到社会上去闯荡一番,说不定也可以有所作为。
外人很容易看到的是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但却看不到在这所谓的经济高速度发展背后的种种阴影。政府如果不能从根本上及时彻底地解决目前这种表面上的所谓“人才过剩”问题,那么势必使目前几近“饥寒交迫”的教育界雪上加霜,而长此以往,恐怕就不纯粹是一个教育的问题了。
摘引自《卓博人才网》
[关闭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