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中国特色的就业模式

[关闭此文章]


  中国目前正在遭遇最严重的一次失业和下岗综合症。党和政府正全力以赴,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1997年-1998年,中国与欧盟高等教育合作项目《就业--中国与欧盟的共同任务》对欧盟及其他国家的就业问题与就业政策有所的研究。

  “美国模式”的主要特征是:自由经济和高新产业制高点战略,弹性的劳动力市场,结果是“美国不缺工作,但是缺钱”,主要原因在实现高就业的同时收入差距急剧拉大,目前失业率下降到4.5%(1998年5月)以下。

  “日本模式”,具有东方文化的某些特征,准终身雇佣制,比较僵化的劳动力市场,福利较低,就业比较充分。长期以来,失业率在2%左右。目前日本实际失业率控制在4.0%(1998年4月)。

  “荷兰模式”。在欧盟成员国中,目前荷兰是失业率最低的国家之一(5%,1997年),而1985年荷兰的失业率高达12%。进入90年代以来,欧盟的一些专家认为“荷兰模式”代表欧洲大陆,是可以学习的样板。

  任何一种模式都具有自己明显的优点和缺点,其他国家只能进行一些局部的借鉴。我有一种预感,如果中国在今后10年内就业问题处理得好,特别是前5年下岗职工问题解决得好,那么10年以后世界增加一种新的创造就业机会的“中国模式”。

可能创新的方面:

  --总结通过社区服务机构发展社区服务和个人服务业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的经验。作为对传统劳动部门及其延伸机构安置下岗职工渠道的有益补充,而且应该是今后非常重要的一个渠道。因为这个渠道很好地把再就业机制与发展城市第三产业结构起来了。

  --失业率的高低只是判断就业问题解决好坏的一个指标,但不是唯一的标准。我们不仅要关心有多少人失业,而且要注重就业的质量。--下岗职工再就业不仅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需要,而且是国有企业职工重新塑造自我的一个过程。从“计划人”到“市场人”的脱胎换骨,需要顺利地实现人格心理特征方面的转移,这是一场无声的革命。

摘引自《卓博人才网》


[关闭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