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流动心态趋高

[关闭此文章]


  近年来,人才市场体系不断完善,人才的流动更加活跃和有序,随着单位用人观念和个人择业观念的变化,人才流动呈现出下列各种新趋势。

  ——人才流动地域观念淡化。从过去的“孔雀东南飞”到“一江春水向东流”,人才流动的地域性特征明显,这加大了地域间人才分布的不平衡。随着中西部地区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强,逐步成为吸引人才的“强磁场”,而且,经济特区及沿海开放城市的“特殊政策”已演变成全国各地的共性政策,这使得人才即便在内地,同样可以追求高薪收入,同样可以实现自身价值,人才流动时完全没有必要“背井离乡”。

  ——人才流动合同鉴证规范化。人才流动,在使一些单位补充到“新鲜血液”的同时,使另一些单位饱尝人才流失的痛楚。而且,人才的非法流动,又使得企业的商业秘密流失或被盗用,由此导致的官司不绝于耳。人才流动需要遵守“交通规划”,人才的进与出,都有着法定的权利、义务,这已成为企业界的共识,无论是人才的流进与流出,其合同鉴证愈来愈规范化,这不仅保护了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同时也保护了人才的合法权益。

  ——高薪技术企业人才吸引力增强。乡镇人才热开始降温,人才开始大量流向有较强发展后劲的高新技术产业。近一两年来,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股份制企业的发展和国有企业职工工资的调整,缩小了乡企同国企工资收入的差别。而国有企业又有比乡镇企业更优越的环境,使得人才大量涌向乡镇企业的势头开始降温,除了少数一些已形成较大规模的乡镇企业仍具有吸引力以外,其他一些中小型乡镇企业很难聘请到较高层次的人才。相反,高薪技术企业由于具有强大的发展后劲,其职位更具挑战性、创造性,成为人才流动的重要目标。——高科技人才供不应求。随着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和技术水平的普通提高,出现了高科技人才严重不足和用工相对减少的状况,高科技人才成了用人单位的“抢手货”。相比之下,中低档次人才显得特别“滞销”。在一些人才技术交流会上,有些招聘单位甚至打出了“硕士生、博士生、高级工程师来多少要多少”的招牌,而一些中低档次的人才却难找到合适的聘用单位。

  ——实践经验成为衡量人才的新“标尺”。有经验、有技术、有项目的专业技术人才受欢迎,只有书本知识没有实践经验的人才受冷遇。许多招聘单位在招聘人才的方法上采取“拿来主义”,即只招聘有丰富实践经验、不需要培训就可使用的人才。“母鸡拿来就生蛋”是他们用人的准则。在人才交流会上,许多招聘单位的招聘条件要求有三年以上实践经验。

  ——实现自身价值是人才流动的新追求。过去,人才流动可以说是“见物不见人”,只强调薪水福利等外在的物质条件,而忽视实现自身价值的内在因素。现在,人才流动的主要动机不再是追求高薪收入,而是寻找自身价值发挥的最佳环境。前几年,一些单位为了招聘和留住人才,采取高薪的办法,而多数流动人员也把工资的高低作为首先考虑的条件。现在多数流动人员首先考虑的是安排什么岗位,从事什么工作,工作和生活环境如何,聘用单位发展前途如何。这种现象说明,人才流动心态向更高层次转变,他们希望在一个适合自己生活和工作环境中发挥作用。

摘引自《中国青年报》


[关闭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