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如何看待新经济

[关闭此文章]


  华声报讯:据外电报道,日本各界精英对“新经济”有不同的感受与理解。但是日本各界人士对“新经济”相关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一般地说,在一个意义上,1990年代的泡沫经济是太平洋战争后,日本在“美式和平”之下开展的“第二次现代化运动”(1950-1990)及其经济模式、下层建筑、物质基础盛极而衰的现象;接踵而来的东亚金融风暴、经济萧条,及美国“新经济”的冲击,使到这个对亚洲“四小龙”以及中国大陆经济高速成长,有其重大影响的日本模式,受到了严峻的考验,以致于面临被弃之如撇履之厄运。

  显然地,信息科技(IT)所引发的“新经济”,对于日本及东亚国家/地区的统治精英和专家学者来说,也是世纪之交对于经济发展的意义以及科技、经济、政治三者的关系型态,如何进行批判检讨及推陈出新的机会、时刻;只有如此,才有可能为东亚经济开发出一个可持续性的发展模式。

  据有关人士介绍说,日本的专家学者及统治精英,在泡沫经济冲击下,对于“新经济”并没有一个很清晰的、系统的、完整的看法……

   ——在他们所广泛阅读的《日本经济新闻》,特别是周一至周五的《经济教室》专栏,在其专家学者1999年撰写的重要文章里,从未出现“新经济”这样的字眼、概念、理念、理论;

   ——美国著名的商业杂志Forbes日本版2000年1月号,有许多文章谈论日本的经济重建问题,见之于竹中平藏(庆应义塾大学)日本经济的变革与再生的文章,亦无此说,而在同期一组谈论纳斯达克的文章里,固然有不少关于信息技术、创新技术、新兴企业,以及新产业、新事业、新市场之论,亦无“新经济”之说。

   ——受人推崇的由文艺春秋社编印的《日本之2000年论点》一书,对日本这个“经济国家”之“再生”的一组文章里,虽及于“实体经济”、“金融经济”、“现物经济”和“新产业育成”……还有,“日本版PFI(Private Finance Initiative)”对公共事业的作用等问题之探索……,亦不见以“新经济”来重组日本经济的思路;

   ——《东洋经济》和《经济学人》这两本著名的经济周刊,在2000年新年前后出版了不少特大号,谈论日本二十一世纪经济的重建与前景问题,美式“新经济”的名词与定义,亦是遍寻不获;另一本《日经新时尚(NikkeiTrendy)》元旦号亦然,至于《钻石周刊(TheDiamondWeekly)》,对日本今后十年可能大展鸿图,财源广进的1250个中小公司的业务与业绩进行细致的分析,虽及于信息科技的作用,亦未把它们联系到“新经济”之上。

  当然,更引人注目的是自一九四七年以来每年发表一次的,最新一本(即1999年(平成十一年))年次《经济报告(白书)》,虽以“经济再生之挑战”为其主题;并有“新规起业”,“新的经济活动”,第三章“新经济秩序及其发展方向”是压轴之作;可是,在日本流行的经济思想及经济政策中,亦不认为,所谓“新经济”是泡沫崩坏”、“景气长期低迷”后日本“再构造”的出路。

  由此可见,1990年代以来在美国大行其道的“新经济”的现象、理论、实践、政策,日本的专家学者及政商各界人士对它是有不同的反应、感受、认识的。

  日本学者田中直毅(二十一世纪政策研究所理事长)指出,科技的运用可以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发生重大的作用,见之于空调系统使用美国南方各州和东南亚等长时间气候炎热的地区,可以因此成为制造业和现代化企业活动的地区;而家庭电器(如洗衣机、吸尘机、雪柜、烤箱……)的发明及广泛使用,使妇女得以走出厨房,进入劳动市场,因此,1990年代以来,信息科技革命及由相关的“新规企业”所组成的“网络经济(NetworkEconomy)”,对于传统经济“复活”和“生产性上升”的战略性作用,对十年前美国经济和今后十年日本经济的复苏,以及日美经济的“统合”,其意义与前景是不寻常的(参考他在《经济学人》2000年2月7日临时增刊的文章,页十至十五)。

  《东洋经济》周刊的专门家中谷岩,在1997年9月11日出版的“日本经济入门:2000年总预测”专号中,针对“情报革命”(即,信息科技革命)对美国经济过去8年“连续景气扩大”的作用,提出了“电子经济”(e-Economy)的概念,并主张日本的传统企业需加以彻底的转变。

  上述二人关于科技与经济的分析议论,同日置克史(美资投资顾问公司)提出的,“网络经济”对日本企业在二十一世纪里保持其世界领先地位的不二法门,已近于“新经济”对日本经济再生的重组作用论……

  崎彰彦(九州大学经济学部助教授)亦赞同“资讯革新”,“资讯化投资”,“经营改革的资讯化”……对于“失去十年(LostDecade)”的日本,走向“最健全的十年(SoundestDecade)”,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战略、国家战略”(参考《经济学人》周刊,1999年12月21日出版之“新年特大号”。

  另一位经济评论家室田泰弘更称“资讯技术相关企业”为“数码经济(DigitalEconomy)”;而且把它神物化,认为它是“报酬递增、收获递增”法则连系起来;他指出,同“旧经济”中的制造业(即,传统概念的工业,工业化社会)比较,这个新的“D—经济”在运作上,还有四个特点:(一)在研究和市场的开发上,不惜工本;(二)经营管理者(CEO)多是年青人;(三)决策灵活,随时修正做出的决定,几乎是“朝令夕改”;(四)不排除和竞争者进行合并,以所谓“强强联合”来争取震撼性的知名度和市场优势(M&A战略)(参考《经济学人》周刊(2000年2月7日出版)。

  为了突出“新经济”的作用,他还把制造业为主的所谓“工业化社会”,和以IT企业为主的“IT社会”,做了一个比较:这里,作为所要说明的是,由电脑、电信、传播为主要内容的信息科技、资讯技术革命,使到经济活动中的生产要素(科技,资金,人力和自然资源,资讯,网络……),生产关系(业主,创业者,发明家,技术人员,劳动者,管理人才,上下级关系,产业企业之间的关系……),产业组织(公司,厂矿,商店,工作场所……)以及经营管理的哲

  学,方式,体制,系统,风格……都可能因此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摘引自《华声报》


[关闭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