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明洁 樊未晨
在这个越来越务实的时代,“专业”与“职业”,“学”与“干”的联系,注定会越来越密切。高考的热门,基本都是那些职业前景看好的专业。本报在《2000年高考考生填报志愿趋向调查》中,特别询问了考生们对“最理想的职业”的看法。结果发现: 在我们给出的8个选项中,“企业家”以20.8%的获选率成为考生首推的“最理想的职业”。以前,在类似的调查中,学生心目中的首选职业多是“科学家”等。而此次“企业家”的胜出,不知是不是“大学生创业风尚”在中学里产生了导向效应。 调查还显示,“工程师”以13.4%的获选率排在第二名。曾一度不被青年人看好的“教师”,在本次调查中重新回到了青年人的“理想职业”行列,排名第三,获选率为11.0%。“科学家”排在了第四位。而“政治家”、“记者”并没有成为“最理想职业”的热门。
农、林、水、地、矿、师 冷门还是那几行
高考志愿中的“热”与“冷”,是由报考者的“多”与“少”区别出来的。恢复高考以来,“热门专业”还多少有些微妙的“调整”,但农、林、水、地、矿等专业,却一直被大多数考生“冷落”着,就连师范专业也曾被打入“冷宫”。近年来,高考录取中的“悬念”多不在“热点”上———热点多热都不是“新闻”,倒是“冷专业”不断“爆冷”,为人关注。 本次调查显示,在7000多名接受调查的考生中,仅有0.8%的考生愿意报考农、林、水、地、矿等专业,在“最希望报考的专业”一栏填了“师范”的考生,也只占全部被调查考生的3%。 愿意报考“冷门专业”的考生如此稀少,倒让人对报考者的身份背景产生了好奇。 本次调查发现,愿意报考“师范”专业的考生,其个人背景有这些“共同点”:他们更多的是女生(女生占六成、男生占四成);大多是非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占七成、独生子女占三成);更多的居住在乡镇农村(城市考生占四成多、乡镇农村考生占近六成);并且他们在普通中学上学的较多(他们中有36.0%就读于普通中学,在其他类型学校上学的均在一成上下)。 愿意报考“冷门”专业的考生也有类似特点:他们更多的是非独生子女,更多的居住在乡镇农村,在普通中学上学的较多。惟一不同的是:愿意报考这类专业的更多的是男生(男生占70.4%,女生占29.6%)。
摘引自《中国青年报》
[关闭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