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夫成功秘笈

[关闭此文章]


作者:邬秀基

  史蒂夫成功秘笈有人说,对工业时代的商界大亨来说,贫困的生活经历在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相比之下,新经济时代的领袖们——微软的比尔·盖茨、“美国在线”的史蒂夫·凯斯、苹果电脑的史蒂夫·乔布斯等大都在较富有的家庭长大。他们不需要为物质生活操心,却渴望着建立自己的商业帝国。这些新经济时代的大亨在获得巨大成功的同时,也成为了社会学家研究的课题:为什么优越的生活能培育出这些新商业大亨的勃勃雄心?

  (一)史蒂夫生于1958年8月21日。他的家位于夏威夷檀香山市郊,一个富有的社区。他的父母都是美国大陆来的第四代移民。老凯斯在一家公司当律师,妻子则在家照顾四个孩子。她治家有方,孩子饮食作息定时,每天完成家庭作业后,才准玩耍和看一小时的电视。

  孩童时代的史蒂夫喜欢独自呆在屋里,几个小时闭门不出,专心玩他的小机械装置,如火箭玩具、照相机、收音机、录音机等玩意儿,或是策划自己的邮购业务。家人将其卧室称为他的“办公室”。他七八岁时就鼓动哥哥和他一起摆小摊卖柠檬水,后来又挨家挨户推销过贺卡、花种等。

  史蒂夫的学习成绩一直是B(+)。作为中学校报的音乐评论员,他热衷于摇滚乐。70年代中期,史蒂夫进了威廉姆斯学院。在大学里,他仍然是个得B的学生。他还是那么热衷于做生意,曾在邮局支起桌子卖水果篮,还开办过开往机场的服务班车。

  史蒂夫在大学里“上”得最多的是自学课。他花大量时间在图书馆阅读有关市场营销的书,他的兴趣也由机械玩意儿转向了交互电子学。70年代后期,有线电视还不普及,但他听说将来的有线电视可能会有数百个频道和双向通讯后,1979年整个夏天他都在上门推销有线电视订单。

  (二)大学毕业时,史蒂夫曾报考工商管理研究生班,落选了。他想到纽约的广告和媒体公司找份市场营销工作,也遭失败。当他的哥哥丹拿到罗得奖学金到牛津大学读书时,史蒂夫却把目光瞄准了P&G公司的一份工作,该公司被认为是训练市场营销员的一大基地。遗憾的是,他又被拒绝。但他不肯罢休,再次自费到公司要求第二次面试。这种超常的执著成了他成就事业的一大特点。他被P&G聘用为商标部助理经理。

  两年后,史蒂夫离开P&G,到匹萨饼屋开发新调料。他又全力以赴,忙得不亦乐乎。其时,他哥哥从英国回美,在一家银行找到工作,负责对新成立的技术公司的投资业务。他有时请史蒂夫帮忙审阅一些高科技公司的市场推销计划。那时,史蒂夫还是个单身汉。但当他为自己买了一台个人电脑,并装上了调制解调器后,他发现自己不再孤单。通过与其他一些电脑用户进行网上交流,他找到了自己的奋斗目标。

   1983年,他通过哥哥的推荐进了一家电脑公司,当上了市场营销顾问。为了公司的生存,25岁的史蒂夫帮助公司设计了一项新的市场营销战略,把目标对准个人电脑市场。但正当他想放手试验一下自己想法的时候,公司的一些老股东却认为他只是个妄自尊大的毛头小子,希望把他解雇。不过,总裁基姆西认为他是公司里唯一全力以赴搞市场营销的人,基姆西的努力使史蒂夫保住了工作。

  那个时期,史蒂夫为了对当时还只有少数人使用的网上世界有更多的了解,花了大量时间上网。到80年代中期,史蒂夫看到了网络将带来的奇迹,同时也看到了尚不发达的网络所存在的问题。他产生了把电脑连成网的想法,还希望能推动更多的民众上网。1985年,他所在的电脑公司改名为“量子电脑服务公司”,专门为一家电脑公司销售的个人电脑服务,并为它开发了夜间服务。

  第二年,史蒂夫搬到了加州的卡帕提诺市,为的是赢得苹果电脑公司的生意。一连3个月,他每周都到苹果公司亮相,如同上班一样。苹果电脑公司终于同意让史蒂夫的公司为苹果电脑开发专用的在线服务。量子电脑服务公司又有了新的生机。

  这时有人劝史蒂夫离开量子电脑服务公司,因为它的在线服务看上去没什么发展前途,而几家竞争对手的前景似乎都比它灿烂,尤其是财大气粗的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但史蒂夫哪里也不去。经过几年的奋斗,到80年代末,史蒂夫和基姆西已成为华盛顿地区商界的两大公众人物,他们的名声成了稳定老股东和吸引新投资的资本。这使史蒂夫有精力专注于战略规划和开拓市场。

  (三)1989年,量子电脑服务公司改名为“美国在线”。当时,商用网络还没有形成,但上网已不再是稀罕事。这时,史蒂夫更加深信网络终将为商务敞开大门,于是开始向美国的家庭寄出大量免费使用的“美国在线”的软盘。

  到了1990年,这个向来不按惯例思维的年轻人对基姆西按部就班的领导方式越来越不耐烦了,他想带领公司按自己的经营战略更快地发展。他开始在半夜给董事会成员们打电话,要求让自己当公司总裁。1991年,董事会终于同意让他当总裁,基姆西留任董事长。

  那一年,“美国在线”的客户达到13万,但与当时的网络服务大户“计算机服务公司”和“奇迹公司”相比,刚够一个零头。史蒂夫提出,公司要想加快发展速度就必须上市集资。当时他们公司仅有120名员工。那时,其他已赢利的网上服务公司都不能上市,像“美国在线”这种立足未稳的公司就更不用说了。但史蒂夫决心已定。上市前夕,公司的董事们提出,让白头发的基姆西作为上市公司的总裁要比一个毛头小伙子更能获得华尔街的信赖。于是他们摘掉了史蒂夫的总裁头衔。为了公司能顺利上市,史蒂夫认了。1992年3月19日,公司上市成功,集资6600万美元。获得股票期权的史蒂夫也成为拥有近200万美元票面资产的年轻富翁。这时董事会又把总裁的头衔重新安到他的头上。

   1995年初,“美国在线”在美国还只拥有150万个人用户,而今天,它已以7种文字进入了15个国家的2200万个家庭,全世界每天通过它传递的信件数量超过了美国邮政总署投递的信件总量。

   90年代中期,“美国在线”客户迅速增加,公司的技术设施已不能适应要求,人们戏称“美国在线”是“美国占线”。当时,“网景公司”的浏览器已打出牌子,个人电脑用户可使用浏览器在全球网络浏览。当因特网能为用户提供更广阔的网际服务时,谁还会再使用那些只提供在线服务的公司?“美国在线”似乎快没出路了。

  但史蒂夫却从因特网中看到了新的机会。1995年,“美国在线”开始把它的服务与因特网结合在一起。1998年,“美国在线”买下了“计算机服务公司”。1999年,它又买下了“网景公司”。现在美国有一半的家用电脑用户都通过“美国在线”上网,它已成为提供全方位服务的网络服务公司。

  一些大牌公司以前瞧不上“美国在线”,可现在史蒂夫的意见在因特网行业里已经举足轻重。今年1月10日,“美国在线”宣布以1830亿美元与“时代华纳公司”合并。虽然两家公司的总裁宣布,这是一桩“平等的”合并案,但在合并后的公司里,“美国在线”持55%的股份,媒体报道称“美国在线”买下了时代华纳。现在,“美国在线”已把美国娱乐业和传媒的几大名牌——“时代”杂志、有线电视网(CNN)、华纳电影制作公司通通并入了他的网上帝国,史蒂夫将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娱乐和媒体公司的董事长。史蒂夫个人拥有的净资产也达到了15亿美元。

摘引自《奇迹网络》


[关闭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