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投资:政府主打不可取

[关闭此文章]


  跨入2000年,新经济、因特网、高技术产业在中国热络起来。令传统的稳健投资者望而却步的风险投资闪亮登场。这批印着风险二字的钞票会催生少数经济英雄,更会一不小心打造出大批失败者。

  风险投资为何令人胆寒?其成功率一般只有20%-30%,故有“成三败七”之说。风险投资为何颇具挡不住的诱惑?一旦成功,回报率在几十甚至上百倍。

  统计表明,如果在十几年前投资于美国的微软、雅虎、英特尔等100家高科技公司,至1996年的投资回报已是32-78倍。平均每年内部收益率高达41%-55%。

  投资周期较长

  风险投资是怎样一种投资?是由一些专业人员或专门机构向那些刚刚成立,增长迅速,潜力很大,风险也很大的高科技企业提供股权融资并参与其管理的行为。这些专业人员称风险投资家,专门机构称为风险投资企业或风险投资中介机构。人们一般是投资于高风险高回报的项目群。将成功项目出售或上市后套现,以丰补歉。风险投资的特点是什么?(1)投资周期比较长,一般需要5-7年。这使得投资者难以获得必要的流动性。(2)投资量大,风险投资的典型投资方式是分阶段追加投资,后一阶段投资额往往是前一阶段投资额的10倍左右,所以从全过程来看,科技风险投资的投资量是比较大的。这使得只有少数富有的投资者可以直接从事风险投资。(3)投资管理过程复杂,从科学研究、成果评估到管理风险企业、组织股票上市,风险投资涉及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复杂的金融学、管理学知识,只有专业人士才能精通其中的一部分环节。

  风险投资近50年来对美国的高科技产业成长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美国“第一风险”投资信息公司1999年12月的报告,美国共有248家新公司在风险资本支持下上市,并创造了两年内筹资194亿美元的新纪录。由风险资本支持的企业购并1999年也创了新纪录,总金额达307亿美元。另据报道,目前,在美国公众资本市场上首次上市融资的企业中,大约有45%是有过风险资本投资的高技术企业,他们大多在二板市场上市。

  如何看2.3%的贡献率

  其实,早在1985年我国就开始尝试风险投资并成立了第一家专营风险投资的全国性金融机构——中国高技术创业投资公司(简称“中创”)。但风险投资在我国真正引起重视,还是在1998年民建中央向全国政协提交“尽快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提案被列为“一号提案”之后。迄今,全国已创建各类科技信托公司、风险投资公司近百家,总资本几十亿元(政府投资占主导),但对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贡献却仅为2.3%。

   2.3%的贡献率是够低的。当然从风险投资5-7年的周期看,也许更多的贡献还在潜伏期,无法浮出水面。但另一方面却也似乎意味着:大部分由政府操盘的资金投放十分谨慎。

  武汉市长辜胜阻一直分管科技和开发区,他认为发展风险投资应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原则,实行“民办官助”模式。政府到位而不能越位。他列举了政府主办风险投资易产生的弊端。

  他说,政府主办风险投资不利于引进创新、激励与竞争精神,风险投资的效率会因此下降。政府搜集市场信息、辨别投资机会方面弱于企业,政府作为投资主体会出现“政府失灵”现象;政府经营风险投资会出现较高的监督成本,导致道德风险和短期行为盛行,损害投资者利益。在市场经济中,政府应该只当裁判,不当球员;政府办风险投资同机构改革的思路不符。在市场经济中,政府只应该管非管不可的事,可管可不管的事就不要管。我国正在进行精简政府机构的改革,“欲省官,必先省事”;政府主办风险投资不能调动大量的民间投资,不能满足风险投资量大、周期长的特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作为投资主体必定会压抑民间投资主体的积极性,而且,在国家财力比较有限的条件下,政府投资也无法满足风险投资巨额的资金需求;国际经验表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风险投资只能引导,不能作为投资主体。

  需要“火眼金睛”

  刚刚起步的风险投资在我国其实困难重重。没有二板市场,风险投资无法套现,法制和市场环境不完善,缺乏相关优惠税收政策的鼓励及相关专业人才不足等等。据了解,国家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出台相关政策。

  风险投资的巨大风险决定从事此业的人要有“火眼金睛”,从选择项目、参与管理到市场化运作上市套现或企业购并,均非普通投资者所能为。

  辜胜阻认为,眼下我国应采取两条腿走路方针:一方面利用本国资金,另一方面由政府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国外风险资本,由国外运作规范的风险投资公司作为中外合资风险投资公司的发起人之一。这样做的好处是:(1)能引入直接投资形式的大量国际资本;(2)带来国外先进的创业投资管理经验;(3)沟通与国际资本市场、高新技术市场的联系渠道;(4)便捷地获取国际创业市场的信息;(5)扩大与国际同业组织的交往关系。

摘引自《中华工商时报》


[关闭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