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流动出现“围城”现象国企的想“跳槽”外企的欲“回流”
本报讯2000年江苏省暨南京市高层管理人才交流大会18日在南京召开,场面十分火爆。招聘单位中国有经济成分单位107家,占进场招聘单位的71%,其他经济成分单位43家,占总数的29%。记者在现场采访发现一个非常突出的“围城”现象,那就是,国企的人才对三资企业表现出极高的流动热情,而三资企业人才又渴望重新回到国企。
一位中年王先生来交流大会寻找机会,他告诉记者,他原先在国企工作,几年前辞职下海,到深圳一家外商独资企业工作,薪水拿得比以前高了,但是工作压力也大,每天要工作14个小时以上,没有星期天,人也失去了平衡。眼下他还是想回南京找个国有企业干,至少国有企业的领导用人较规范。而一位在南京某设计院工作的梅女士则很想到“外面”闯一闯。她从事的是房地产设计,今年刚评上高级工程师和一级注册工程师。按理说,在现在的单位一直干下去,也会过得挺好,但梅女士希望到更广阔的舞台发挥自己更大的潜力。她倾向于到私营或大型企业集团工作。对于“出城”之后可能会丢掉的“舒适”,梅女士说,即使遇到挫折也没有怨言,因为尝试的经历对人生来说是财富。
南京市高层管理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主任程家源说,据中心统计,这种“围城”现象现在已越来越普遍,在昨天达成初步意向的2300多人次中,这一现象就占了一定比例,令人喜忧参半。喜的是,它反映了国企改革已取得一定成效,人才流动机制逐渐建立。但也有令人反思之处,即无论国企还是三资企业,都不仅有一个如何吸引人才的问题,还有一个如何用好现有人才、留住人才的问题。有些企业长年招人,但用人均是“短平快”,而没有长期使用和尊重人才发展的计划,企业又怎能有发展后劲?对人才来说,最看重的是发展机会与价值回报。因此,企业一方面用人观念应市场化,另一方面也应有较好的用人规范和稳定性,这才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健康的用人观。(小奕顾燕)
摘引自《扬子晚报》
[关闭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