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毕业的中国MBA半数已回国创业

[关闭此文章]


  华声报讯:哈佛商学院,这个世界企业总裁的摇篮,高等学府王冠上的宝石,每年有多少人梦想进入它的殿堂。据香港商报报道,在99届800多名毕业生中,有12名中国人:陈剑锋、陈宇华、黄晶生、宦一鸣、李雯青、谭海音、王海蓬、王烨、信跃升、张蔚,他们每个人都可以在美国找一份收入很高的工作,但他们中的半数,已选择了回国创业,这在历届哈佛商学院毕业生中比例最高。

  谈起回国创业的原因,陈宇华说:'如果为了钱,我是不应该冒这个险的,但是我要干自己喜欢的事,我读过的一篇文章上说事业就像体育比赛,钱就是计分牌,事情做好了,钱自然就来了。我自己创业,是因为我不喜欢受人控制,而愿意自己创造,按自己的计划建立起来,是大是小并不重要,关键在於创造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她认为作为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在中国的土壤上才能有最好的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最终成为社会的主流。

  王海蓬的观念颇具代表性,'我们这些人对东西方两种文化的熟悉最为平衡,作为母语中文听说读写不在话下,这对高级管理人员在中国市场的经营是成功的关键之一,因为对中国文化的熟悉更是用数据难以衡量的。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更新发展,跨国公司在每一个具体国家的成败关键之一最终取决於有没有一批熟悉当地文化和经济、政治的管理人才和市场管理人才。对於文化、政治、经济和美国存在许多区别的中国,这种需求就更为明显。另一方面,这一批中国学生因在美国受高等教育,又拥有在美国公司的工作经验,他们懂得发达国家的商业运行机制、现代企业管理经验。许多中国的学生毕业後立即回国,他们的想法是既然中国是自己的长期发展目标,为什么在美国耽误时间呢?'

  易趣的CEO邵亦波认为,'往往学技术的人可能在国外更能找到机会,而我们这些学管理的,国内更适合我们。中国现在很多技术赶得很快,?不比西方落後,甚至有超越性的创新,但在系统的建立和人的管理方面,却跟不上发展,影响了全局。'另外国内网络发展迅速、魅力难挡。邵亦波说,一生中最怕'年老後,回想往事,发现自己没有做成小时候梦想的大事'。受到美国著名拍卖网站----e-Buy的成功启示,他终於找到了'使自己每天早晨都很高兴起床'的工作----创办个人物品交易站。

  哈佛商学院每年2.5万美元学费,不提供奖学金,加上食宿费用,两年的时间,平均每人支出9万美元。在我们所知的哈佛商学院99届12名中国毕业生中,几乎没有人出身豪门,不少人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十分清贫。据哈佛商学院所做的调查,哈佛商学院学生毕业时人均负债6万美元。

  如此昂贵的学费,除了就业时的风光、诱人的年薪之外,哈佛商学院带给了学生们什么?

  哈佛商学院的一位教授总结说,哈佛为其毕业生提供了两大工具,首先是对全局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认清大方向,以後具体细节总能处理,其次是哈佛强大的遍布全球的4万多人的校友网络,在各国、各行业都能提供宝贵的商业信息和优待。对於後者,几位在中国创业的哈佛MBA大概体会最深。他们几位创业,在没有其他背景的情况下,靠的就是哈佛MBA这块金色敲门砖,因为在华尔街、在几大风险投资基金中,对哈佛MBA来说,找到校友,就是找到了信任和信誉,这一点优势,恐怕是其他名校难以望其项背的。

  谈起未来,邵亦波说:'在中国我们才能有更大的影响,而中国需要我们这样的人。回中国,我们受的教育可以发挥最大的作用。10年後,中国的经济地位应该可以和美国平起平坐,全球500强应该有100家属於中国,我们占据了有利位置,我希望自己能成为这样一家企业的老总。'留在美国麦肯锡咨询公司发展的信跃升说,10年、15年後,我会做到一家公司的总裁,一家全世界闻名的中国公司总裁。

摘引自《华声报》


[关闭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