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求职要当心!

[关闭此文章]


  网络求职越来越受欢迎了。目前,各类人才网站已有数百个。据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12所高校学生会最近联合做的一次问卷调查显示,85%的高校应届毕业生对网络求职持赞同态度。他们认为,网上人才市场查询方便、联系快捷,而且信息量大。

  而一部分人才网站的经营者则表示,网络求职优越还表现在内容的动态性上。一些网站已能做到每天增加100多个新职位,且能不断更新。

  网络求职的这些优越性,确实是报刊、电视等传统广告载体与现场招聘会难以企及的。但凡事有利必有弊,特别是处在草创时期的网络求职,更有其难以克服的障碍。如果轻易相信网上的招聘信息,可能会遇到比传统招聘形式更多的麻烦、更大的问题。

  首先,由于没有相应的管理机构,网上招聘广告一旦引发问题,应聘者将投诉无门。有媒体报导,一位大学经济系女学生按照一家公司要求寄去个人资料后,很快就得到答复,说她的条件很合适,但需要进行职业培训,要求她购买公司的培训教材。她寄去50元钱后,就再也没有下文了。她想投诉这家公司,但既没看到这家公司的营业执照,又不知道公司地址,实在不知道怎么将其诉诸法律。

  其次,网络求职还涉及隐私权问题。由于网络的安全性还比较差,个人或企业在网络上输入的信息,有可能被他人窃取、利用,造成名誉、经济上的损失。

  另外,与其他广告载体相比较,网络招聘广告的真实性也值得推敲。各类人才网站,特别是小型网站,信息量明显欠缺。很多小网站上的招聘信息都是从大网站上下载的,虽然招聘信息内容没错,但网站在完成下载、处理、制作等程序后,信息本来就是以速度见长的。在小网站上看到的那些招聘信息,绝大部分已经过时无效。大型公司在发布招聘信息时,往往一次性招聘很多类型的人才。一些人才网站此时却充当了“筛子”的作用,只发布其中一部分职位,使不少网络求职者在浏览时错过了自己理想的职位。还有一些人才网站发布招聘信息时,将招聘单位的地址、电话、E-mail都撤换掉,致使求职过程多了一道关卡,不少求职信件不能寄到招聘单位,耽误了求职者的宝贵时间。

  对网络求职的这些不便、不妥之处,我们在寄希望于IT业尽快予以改善的同时,也应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比如在发送简历前,先致电到招聘单位确认,再比如,尽快进入供求双方的真实接触阶段,增加招聘的可信度等。

摘引自《生活时报》


[关闭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