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此文章]


  据不完全统计,北大某些院系有76%的毕业生在美国;清华毕业的学生在美国硅谷的有1万人。中关村的人才优势在日复一日地、一点一滴地“流失”着——

  人才多就真管用?

  但是,我们在肯定中关村人才优势的同时,对以下一些问题也不能不作冷静的思考:

  中关村的人才优势是否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中关村现有的人才存量是否足以撑起科技园的大厦?

  我们在开发中关村人才资源时,眼界是否同统计这一地区的人才数量时那样开阔,把部属院校和科研单位统统纳入我们的视野?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不应该回避。

  就在最近,不断有媒体报道,“欧洲信息技术人才3年后缺口达174万”,“美国再掀引进人才浪潮”,“硅谷发生人才短缺”……面对这样的信息,我们该如何反躬自省?

  事实上,中关村的人才优势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数量优势”。著名人才学家王通讯认为,人才的存在拥有三种状态:拥有状态、发挥状态、转化状态。讲人才优势,必须从以上三个方面作全面的考察。而我们在谈到中关村人才优势时,经常挂在嘴上的是“拥有”多少院士,多少教授,多少所学校……而对“发挥”和“转化”的状况则似乎关注不够。天然的“地域优势”淡化了中关村在人才开发问题上的紧迫感。然而,人才资源优势不等于人才使用优势,中关村在人才开发问题上并非“高枕无忧”。

  一方面,中关村有着“与生俱来”的人才优势,另一方面,中关村也面临人才流失的严峻局势。我们这里讲的人才流失,不是指某个企业留不住人,或中关村普遍存在的“跳槽”问题,而是从中关村整体来说,存在人才流向外国或外企的问题。据有关资料,北大某些院系有76%的毕业生在美国。另据不完全统计,清华毕业的学生在美国硅谷的有1万人,在微软的有360人。中关村的人才优势在日复一日地、一点一滴地“流失”着。

  如果说,在国内,中关村拥有无与伦比的人才优势,放到世界范围来衡量,则显出了差距。据悉,包括中关村在内的全国53个国家科技工业园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不足美国硅谷一地的1/10,即使与英国、法国甚至西班牙和印度的工业园区相比,也有不小差距。这种差距的背后,隐藏着诸多原因,其中“人才”恐怕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卢卡斯说:“真正能够加快经济持续增长的是科技进步,是人力资本的积累和使用效率。”

  北京得找外地外国人才建设世界一流的科技园区,必须有世界一流的人才。

  如何发挥和提升人才优势,应成为一个比基础设施建设更重要的问题,提上中关村议事日程。

   1999年6月5日,国务院批复北京市政府和科学技术部《关于加快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的请示》,中关村作为中国高新技术的火车头,在新千年到来之时“全线提速”。从1988年在“电子一条街”基础上创建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到11年后在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中担任“中国队”的“领跑”,历史两次选择中关村,与她得天独厚的人才资源有密切关系。

  中关村是我国智力最密集、人才最集中的地区。在中关村方圆百里的土地上,聚集着清华、北大等73所高等院校,拥有以中科院为首的232家科研机构,另有280多个博士点,700多个硕士点,6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

  人才优势是中关村最大的优势。一位外国软件专家说:“要想得到中国的软件技术并不困难,只要花重金买下中关村5到10个关键人才即可。”他的话从一个侧面为中关村人才群体在中国所处的位置作了注解。

  充分利用区内及首都人才资源,构建中关村人才高峰

  在开发人才资源的问题上,应当破除孟尝君的人才观,不要以为只有自己养的门客,才能使用。中关村要采取一种更为开放的政策,应当努力成为对国内人才最有吸引力的地区。面对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关村乃至北京市没有理由只盯着自己鼻子尖下的一块地方泰然处之。近年来,上海市每年接收外埠大学毕业生上万人,其中博士、硕士占三分之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关村如何吸引更多更好的人才,值得很好研究。中关村应当努力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人才求职创业的首选之地,成为国内人才向往的“第一村”。

  努力吸引更多的留学人员回“乡”进“村”,创办企业,或以其他形式为中关村建设服务。

  留学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据统计,1978~1998年我国约有30万人出国留学,学成归来的约1/3,其中去美国留学的约160000人,归来3000人。中关村应千方百计吸引留学人员参与中关村建设。建在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创业园内的留学人员创业园,成立两年来已吸引70多名留学人员在园内办起了53家高新技术企业,这是一个好的开端。但是,还做得不够,还需继续努力。上海的留学人员创业园现已有800多家企业落户,中关村应迎头起上。

  引进“洋才”,推进科技园区建设

  在美国硅谷工作的高科技人员33%是外国人,从事最高级的工程研究的博士后中,66%是外国人。人才竞争全球化的事实告诉我们,中关村要建成世界一流的科技园区,就必须有吸纳海外英才的胸襟和气派,不仅要继续大力吸引“三资”企业入驻“村”里,而且还要设法招募外国拨尖人才加盟我们的“村”办企业。努力使“中关村”成为世界高新技术领域的知名品牌。

  加快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步伐,关键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因此,中关村如果做好吸引人才、使用人才和凝聚人才这篇大文章,成为对人才来说吸引力最强、发展机会最大、智力投资回报率最高的地方,何愁不能加快发展。

  令人高兴的是,不久前,北京市人事局开通引进人才“直通车”,并开辟吸引留学人员的“绿色通道”,这对中关村提升人才优势无疑是利好消息。北京市“双高”人才中心在中关村宣告成立,中关村有关部门也正在为推进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制定有效措施。人气旺盛的中关村必定前途无量。

摘引自《》


[关闭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