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拽着深圳飞

[关闭此文章]


  深圳有百万临时工,无人不晓。但深圳有多少专业技术人员却不大被人知道。

  1999年底的统计数字表明,深圳已经拥有专业技术人才62万人。深圳总人口405万,每10万人口中大专以上学历的有10397人,也就是说不到10个人中就有一个是大学生。现在深圳是全国博士、硕士拥有量最多的几个城市之一。人才结构的变化,使深圳这座城市的含金量不断攀升。

  1979年,深圳国内生产总值只有1.96亿元。1999年,深圳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436亿元。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到819.79亿元,拥有知识产权的占46.76%。“九五”期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年均递增41%,由占工业总产值比重的17.2%提高到40.5%。

  深圳原有的工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三来一补”比重大,产品科技含量低。深圳市委、市政府先后确定“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把高新技术产业作为第一经济增长点。

  进入“九五”,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速度十分迅猛,深圳决策层当机立断拍板:从1997年起,连续3年每年接收1万名大学毕业生。第4年的2000年仍在大量接收,而且超过了前三年,接收了1.1万名应届毕业生。有人算过一笔账,这等于新建8所深圳大学。改革开放20年,深圳共接收市外院校毕业生9万人。其中“九五”期间接收4万多人。

  深圳不断抛出争抢人才的“红绣球”,“九五”期间接二连三推出吸引人才的新政策。

  从今年起,深圳市政府给全市所有博士后工作站在站博士后每年50000元科研和生活补贴,补贴完全由博士后自己支配。深圳从1996年开始在企业建立博士后工作站。全市共有各类博士后105名,其中企业博士后工作站13个,进站博士后26名,承担科研项目20多项,研究方向直面市场,直面深圳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各分站纷纷加大对科研的投入,去年投资达2791万元人民币。不少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市政府每年拿出3000万元作为鼓励、支持留学生专项资助金,回国从事科研的留学人员可获一次性科研启动经费10至15万元。深圳还制定了对留学生更有吸引力的政策和措施,出台了《关于鼓励出国留学人员来深创业的若干规定》,政府出资创建出国留学人员创业园,设在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从2000年起,市财政每年拨出1000万元、科技三项经费中每年拨出2000万元作为留学人员专项资助金,主要用于创办和完善出国留学人员创业园、资助留学人员搞科研开发和成果转化、给出国留学人员创办高新技术企业以贷款贴息。目前,在深圳工作、创业的归国留学人员有2000多人,留学人员投资创办的“留字号”企业有30多家。

  用股份吸引国内外技术高手,深圳充当了开路先锋。留英博士沈浩,以专利技术作价510万元,占17%的股权,成为我国第一个以技术入股国企的个体大股东。

  1999年9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研究员牛憨苯及其领导的课题组20余人,集体落户深圳。深圳实现了院士零的突破。

  现在,深圳已经从以引进人才为主,走向培养和引进并重阶段。深圳在全国首创虚拟大学园,已经吸引34所著名高校入园。深圳又开始创办大学城,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1998年已经竣工,计划投资6亿元的清华大学深圳学院也已动工。  

摘引自《中国青年报》


[关闭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