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社会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事业单位的改革举步维艰,一度被视为政府机构改革的“绊脚石”和政府机构精减后的“反弹基地”。然而随着二百四十二个科研院所试点转制,这块旧体制的生存空间开始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人事改革是难点
专家认为,对于转制企业来说,用人制度市场化已是一种必然趋势。对于每个研究人员来说,最终要靠自己的实力在社会立足。
何先生是钢铁研究总院的一名工程师,他所在的研究室,鼎盛时期人员多达一百零八人,目前只剩十八个人在做原来的工作,过去七、八个人的工作,现在要由他一个人来完成。
这种做法在研究所转制当中被普遍采用。科研院所的转制,已经切实地触及到每个人。按照“实行岗位管理制度、按岗聘用、竞争上岗”的原则,完全突破了事业单位国家干部身份制、等级工资制等等,人们期待着“人浮于事”现象会逐渐地成为历史.
股份制成为转制目标
在二百四十二个试点科研院所中,产生了十二家中央直属大型科技企业,在转制中,这十二家大型综合性科技企业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股份制的改造道路。
今年五月二十九日,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它由钢铁研究总院作为主发起人,联合清华紫光集团总公司等五家企业共同发起成立,首次募集资金达八点九亿元人民币。安泰科技的成功上市,使钢研总院的总资产由十年前的三点六五亿元猛增到突破二十亿。据悉,该院从成立至今,国家总投资也没有这么多。
早在去年一月二十一日,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作为独家发起人的有研半导体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上网发行股票,“有研硅股”成为中国大型科研院所独家发起上市的第一只股票。尽管该股票中报不尽如人意,但院长屠海令认为:上市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
员工持股也成为转制后企业的一大特色。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转制后,在试点单位实行了员工持股,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的股份为一般员工的三倍。
“股份制”由于与现代企业制度、与融资紧密相关,因而成为改制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留住人才的“杀手锏”。
事业单位改革的先导
中国政府有计划地退出部分科技供给领域,这成为中国事业单位改革过程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由于科技是与经济发展结合最紧密的领域,因此也成为事业单位改革的“先头部队”。
今年八月,《关于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事业单位改革的基本思路,过去长期沿用的以管理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办法管理事业单位人员的做法将被改变,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将与党政机关人事制度脱钩,逐步取消事业单位的行政级别。
当国家有关部门提出事业单位的改革意见时,科研院所的转制工作已进行了一年多时间,与高校、卫生、文化、新闻出版等事业单位相比,科研院所的改革显得十分明晰——向企业化转制成为大部分院所的最终目标。
中组部、人事部有关人员也表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率先在科研、高校、卫生等行业开展,待取得经验后逐步向文化、广播电视和新闻出版行业推广。科研院所转制的经验,将为中国所有事业单位的改革提供借鉴。
摘引自《中国新闻社》
[关闭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