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民企发展的瓶颈

[关闭此文章]


  现代企业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民企集聚之地的宝安区应如何吸纳人才、留住人才、锻造人才?成为区领导和民营企业家们关注的话题。

  近日,在宝安区人事局组织的民营企业家人才问题座谈会上,区委书记黄志光、副区长陈广源同民营企业家们济济一堂,进行了开诚布公的交流。

  座谈会上,以生产摩托车及相关零件而享誉国内的我市百强企业——益豪集团董事长袁华生开了“第一炮”。袁华生认为,宝安区缺少地利优势,只有靠人才发展。而如今的民企大多进入了发展的第二阶段,缺少的不是资金,而是向更高领域进军的人才。与国企每年有政府计划指标招聘人才相比,民营在人才引进上明显处于劣势,所用人才不能调动户口,这种状况大大限制了民企招揽优秀人才,使民企发展显得后劲不足。同时他也认为,民企要发展,仅靠政府给政策是不行的,要有自己的目标和定位,必须经过三到五年的市场磨炼,快速形成规模,占领市场才行。

  袁华生的一席话,打开了国内音响界首个品牌企业、国家科技创新支持企业——三诺电子有限公司负责人的话匣子。他深有感触地说,民企要发展,科技要创新,都需要政府构筑平台来引进人才,这样民企才会建立一支稳定的科技人才队伍,在完成原始积累、实现二次创业时才有凝聚力。他希望政府在留住人才、批准户口指标、组建跨行业联合体等方面为民企发展铺平道路。

  一直饱受人才缺乏困扰的深圳光辉电器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黄静宇实话实说。他们生产的高压电器虽已垄断了市场,但随企业的发展,迫切需要拥有高新尖技术的人才,无奈之下,他们这些总经理、副总经理们几乎变成了猎头公司的老总,四处寻觅良才。他认为,宝安区工业产值很大,并列为我市的出口加工区,建议区政府应建立大型的人才储备基地,以实现人才的立体化、网络化、提高人才的吞吐量。

  面对民企人才问题出现的尴尬。座谈会上,民营企业代表纷纷争先恐后,畅所欲言。深圳力可兴电池有限公司总裁、工学博士高学锋的发言很有代表性。他们公司去人才市场招聘来的人员工作很不稳定,往往技术学到手就跳槽,而招来的应届毕业生虽工作稳定,但缺少工作经验,需经过1-2年的培养。另外,民企中受正规培养的生产管理型人才十分缺乏,他们只能从外企或大企业挖人。深圳维康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徐石添接过话茬说:“我公司开发的产品在全国有6个专利,可每走一步都需要人才,而企业不可能拿出大量资金招一些不太中用的人,希望人事部门统一在内地下岗但有用的专业人员中招一部分人才回来,同时统筹考虑一下全区的人才问题,让人才通过交流得到充分利用。”

  宝安区委书记黄志光和副区长陈广源认真听取了民营企业家的意见和建议。黄志光表示,宝安区会一如继往地支持民企发展,筑巢引凤,加大扶持民企的力度,并力争在调工、调干、职称评定上为民企创造条件。同时,他说宝安区已定位为高新技术、加工贸易、生态旅游、三高创汇四大基地,人才的需求比例增大,区政府会在科技兴区战略中,优先规划科技的发展,优先研究人才问题,尤其是高科技人才。并表示他们会逐步做好,把宝安建设得更好。

  围坐在一起的20多位民营企业家与宝安区领导及区人事局负责人还就为适应知识经济需要,迎接WTO挑战,企业家自身建设、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摘引自《深圳特区报》


[关闭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