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一两个月里,笔者作为一份面向外企的招聘类报纸的记者,受到了亲戚朋友们(皆为高考生家长)的“空前关注”,他们纷纷让我为他们的子女出出主意“选择哪些专业今后比较有希望进外企?”,有些人让我去“问问那些外企的人事经理”。记得前一阶段我报曾对沪、京两地大学生做了一些调查,发现他们普遍都有一种“外企情结”,看来这种“外企情结”也或多或少地“感染”了高考生和他们的家长。现在虽然一年一度的高考已经结束,但是记者与美标(中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刘波先生就以上现象展开的一席谈话仍可以给读者们一些启发。
记者:作为外企人事经理你认为外企到底可以带给这些年轻人什么呢?
刘经理:我个人曾经历了从国企到外企工作的转变,我认为外企带给年轻人最大的帮助是带来了先进的管理观念和方法。中国是个文化悠久的国家,然而在世界经济迅速发展的情形下,国内的企业显然缺乏系统和有效的应对方法。而在一些跨国企业,他们一般都有自己的一套管理哲学,加上他们在接受最新信息方面的优势,因此对于那些刚毕业还需在工作中不断学习的年轻人来说,外企无疑是很有帮助的。从企业的大环境来看,外企很善于营造自己特有的企业文化,他们非常重视团队精神,这种环境对年轻人的促进作用也是非常大的。此外,外企完善的培训机制、工作督导体制以及鼓励员工超越等方面,都是比较有利于年轻人发展的。
记者:近两年来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外企减少了招聘计划,而一些有关人士在各大报刊上撰文告诉大学生们国企、民营企业同样有他们的一番天地。然而在很多毕业生的眼里依然只有外企,在他们心里能进欧美大公司固然最好,如果进了一些外商办事处(哪怕只有几个人的小办事处)也不错。你是如何看待这种现象的?如果你自己的子女遇到了类似的就业问题,你会如何指导他们呢?
刘经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征,所以选择职业前首先要了解自己,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帮自己制定合适的工作类型。欧美大公司固然是很有吸引力的,但是他们在选择人的时候往往是百里挑一,所以你可以衡量一下自己,如果没有那个条件的话,也不必非去挤那个“独木舟”。 刚大学毕业的年轻人应该给自己订个两年、三年或五年计划,因此重要的不是你毕业后进入了外企、国企还是私企,而是你在选择公司之前要知道----你能够在这个公司里获得什么?学到些什么?因为今天所做的一切将是你未来事业道路上的一个基石,
记者:作为具有丰富招聘经验的人力资源经理,你认为刚毕业的年轻人要在同龄人中具备竞争力,需具备哪些条件?
刘经理:除了英语、计算机等一些必备技能外,还要具备合理的聪明、合理的沟通能力,此外,最好能找到自己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这很有可能使你在众多的应聘者中脱颖而出,因此还是那句话:你首先要了解你自己。
作者:张 磊)
[关闭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