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测评好比人才招聘中的PH试纸,通过科学的测试结果,企业可以找到最接近自己职位要求的应聘者,求职者可以选择适合自身的职业。但有时测试的结果却令人难堪。张先生是一位市场业绩颇佳的销售经理,但测试结果显示,他根本不适合做销售工作。误差产生的原因何在呢?对此,人事部考试中心的温志毅先生育自己的观点。
误差客观存在
从学科基础来看,人才测评是一门边缘学科,同时又是一门交叉学科,需要应用心理学科(个性心理学)、管理学等行为科学、心理测量学、计算机、数理统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自然科学的研究中因为技术条件所限等原因会存在误差,比如一些计算方面出现会同样难以避免误差。从测试对象看,人的主观世界是最难把握的。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去测量主观世界难度就更大了。
测评研究晚了60年
现代科学的人才测评是与个别差异的研究和心理测评验的发展密切相关的。今天心理测验已经发展成为一项高度专业化的职业领域。从国外的研究成果看,经过近一个世纪已有了比较成熟的测评体系,包括2000多种测评量表,而且不仅仅限于人力资源管理范畴。在各国,有成千上万的人专门从事这一工作。美国盖洛普公司以做民意测验出名;拳击运动员泰森做过专为精神病人所做的明尼苏达测验。我国人才测评的相关研究在于20年代还与世界保持同步水平。但由于战争和国内的“文革”等政治运动,整整比国外晚了60年。重新兴起的测评研究与世界水平比还只乍是未出襁褓的婴儿。国内的测评缺少大规模的样本调查,在评估过程中缺少与现有文化背景结合。
伪科学充斥市场
目前测评业还比较稚嫩,有不少地方需要完善。但一些急功近利的人不是考虑如何将国外的技术消化吸收进行再创造,而是只讲经济效益,甚者盲目照抄,贻误世人。在这里根本无法谈什么测评的效度和信度。更有甚者打着测评的旗号的却是计算机算命的迷信活动,只为从中牟利,欺骗应试者。这也使不少人误解测评,拒绝参与进来。
从国外社会经济发展来看,人才测评发挥的重要作用已在国外得到印证。科学有效的人力测评将是经济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在中国这也将是发 展的大趋势。
转摘自《博思人才文摘》
[关闭此文章]